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撰鼎记 > 第7章 暗流与惊雷

撰鼎记 第7章 暗流与惊雷

作者:鸣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52

崇祯八年 冬十一月

冬日的渤海湾,寒风卷着细碎的冰粒,抽打着海面。龙江舰队定海锚地,却是一派与外间截然不同的火热。船坞内,工匠们喊着号子,为几艘新下水的“镇”字级炮舰安装最后的重炮。这些战舰汲取了西式盖伦船与中式福船之长,船体更修长,炮位更多,俨然是海上堡垒。

参将张靖海按着刀,行走在码头,目光扫过麾下战舰,冷峻的脸上难得有一丝满意。迫开长崎已过数月,龙江舰队并未松懈,反而加大了巡弋力度,从对马海峡至济州岛一线,大明龙旗已成为这片海域毋庸置疑的权威。日本诸藩的商船,荷兰人的武装商船,见之无不避让。

一名亲兵快步而来,低声道:“将军,李公公密信。”

张靖海接过一枚蜡封的细小铜管,挥退亲兵,回到舱室才拧开。里面是李有德用密语写就的简报,字数不多,信息却惊心动魄:“倭国萨摩藩,似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私下接触频繁,疑对琉球旧事未死心。另,江户幕府内部,对开放长崎、平户二港反对声日隆,以‘维护祖制’为名,暗中调集九州诸藩兵力,动向不明。”

“哼,果然贼心不死。”张靖海走到海图前,目光落在琉球群岛,又移向日本九州。“看来,一两次炮舰威吓,还不足以让这些豺狼彻底驯服。”他沉吟片刻,唤来书记官,“给俞军门(俞咨皋)和陛下上密折,倭国恐有反复,请增派快船,加强琉球海域巡防,并授权必要时可对萨摩藩进行‘预防性’打击。”

几乎同时,一封来自辽东的八百里加急,穿越风雪,送入了紫禁城。

文华殿内,朱由检的脸色却有些阴沉。他手中拿着的是袁崇焕的亲笔奏报,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凝重。

“陛下,入冬以来,东虏活动异常频繁。其火炮数量与射程,较之去岁又有提升,据俘获之汉奸及细作供称,皇太极似已通过蒙古喀尔喀部,与更北方的罗刹国达成了某种长期军火交易协议。虏酋多尔衮近日频繁出现在大凌河城外,窥探我防线虚实,气焰嚣张。臣恐其趁寒冬河道冰封,利于骑兵机动之时,大举来犯。锦州、大凌河一线,压力倍增。”

朱由检将奏报递给侍立的王承恩,让其在殿内传阅。毕自严、倪元璐等阁臣看过,脸色也都凝重起来。

“罗刹国……当真是阴魂不散!”倪元璐恨声道,“北扰漠南,西勾流寇,如今又资敌辽东!其心可诛!”

毕自严则是忧心国库:“陛下,若辽东战事再起,规模恐超漠南,这钱粮……”

朱由检抬手止住了他们的话头,目光锐利:“罗刹狼子野心,朕早有所料。其国远在万里之外,直接派兵不易,便行此资助宵小、搅乱四方之策,意在消耗我大明国力。皇太极得此强援,如虎添翼,今冬必不甘寂寞。”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辽东沙盘前,手指点在大凌河城:“袁崇焕的判断,与朕不谋而合。辽东,才是心腹大患!传旨!”

殿内众臣肃立。

“一,命袁崇焕,锦州、大凌河诸城,提高戒备,加固城防,多备火器,严防死守!令祖大寿、吴三桂等部,游骑四出,哨探敌情,不得有误!”

“二,命登莱孙元化,即刻抽调登莱新军精锐一万,并东江镇水师一部,携重炮、弹药,由黄龙、毛承禄统领,走海路驰援辽东,归袁崇焕节制!”

“三,命京营张之极,抽调京营火器精锐两万,由副总兵王聘统领,即日开拔,出山海关,进驻宁远,以为锦州后援!”

“四,命西山兵器局、遵化钢厂,暂停部分民用器械生产,全力保障辽东军需,尤其是炮弹、火铳、火药,必须足额供应!”

一道道命令从紫禁城发出,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重心明确地指向了辽东。

西域 叶尔羌 鸦儿看

李自成的心情,如同西域冬季灰蒙蒙的天空,压抑而烦躁。攻占鸦儿看带来的短暂兴奋早已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麻烦。

叶尔羌汗国的反击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猛烈。一支来自都城叶尔羌的精锐骑兵,在一个名叫鄂对伯克的将领率领下,不断袭扰他的粮道,攻击小股部队。罗刹人提供的几门轻型火炮在野战中作用有限,而准噶尔人承诺的后续援军和物资,却迟迟不见踪影。

更让他心烦的是内部的暗流。张献忠与老回回马守应之间,因为战利品分配和下一步进军方向,屡次发生争执。军中那些关于“东归”、“家国”的流言,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有几个陕西籍的中层头目,私下找到他,隐晦地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目前处境的不满。

“闯王,再往西打,就是叶尔羌的老巢了,听说城高池深,不好打啊。咱们的家底,经不起这么耗。”

“是啊,闯王,罗刹人和准噶尔人,怕是没安好心,拿咱们当枪使呢……”

李自成烦躁地挥退了他们。他知道这些问题都存在,但他没有退路。退回嘉峪关?面对孙传庭的秦军和洪承畴经营的河西防线,那是死路一条。只能向前,打下叶尔羌,获得足够的立足之地和资源,才能谈以后。

这时,亲兵来报:“闯王,伊万诺夫先生和巴特尔使者请见。”

李自成收敛心神,让人请他们进来。

伊万诺夫依旧是一副倨傲的样子:“李,沙皇的使者对你进展缓慢感到失望。他希望看到你在明年春天之前,能够威胁到叶尔羌城本身。”

巴特尔也道:“珲台吉也希望你能尽快打开局面,牵制叶尔羌的主力,以便我准噶尔大军能从北面趁机收取肥美的牧场。”

李自成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二位放心,我自有打算。寒冬不利于大规模用兵,正好让我整顿内部,积蓄力量。待到开春,必给叶尔羌人一个惊喜!”他需要时间,也需要借这两方的势,暂时稳住内部。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他阵营的核心酝酿。被他倚重,却也深深忌惮的“八大王”张献忠,其营中,几名看似普通的士卒,在夜深人静时,悄然聚在了一起。他们的眼神,不再是流寇的迷茫与凶悍,而是带着一种锐利与沉静。其中一人,从贴身处取出一枚小小的、刻有奇异云纹的铜钱,在昏暗的油灯下,泛着幽冷的光。

辽东 锦州城外 清军大营

皇太极站在营中高台,望着远处巍峨的锦州城轮廓,目光深沉。

多尔衮站在他身侧,低声道:“大汗,袁蛮子防备甚严,锦州、大凌河各处城堡,都加了双岗,火器也都摆上了城头。明国登莱、京营的援军,也在路上了。”

皇太极淡淡道:“预料之中。朱由检不是崇祯可不是的毛头小子了。他如今兵精粮足,反应迅速。”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不过,他以为有了坚城利炮,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他转过头,看向另一侧一名穿着蒙古服饰,眼神却带着几分欧罗巴人特征的将领:“戈洛文,你们罗刹国的火炮和炮手,可都准备好了?”

那名被称为戈洛文的军官躬身道:“尊敬的陛下,十二门新式的长管加农炮和熟练的炮手已经就位,足以在五百步外,轰塌明国人的城墙垛口。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必让明国人见识到我皇友谊的力量。”

皇太极满意地点点头,又对多尔衮道:“告诉岳托,漠南的损失,要在辽东加倍讨回来!各部做好准备,待风雪再紧一些,明军援兵未完全到位之时,便是我们动手之机!这一次,我要让朱由检知道,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宰!”

寒风呼啸,卷起营地的旌旗。辽东的黑云,已然压城。

紫禁城 乾清宫

朱由检看着舆图上标注的各方动向,东海倭寇暗流,西域流寇困局,辽东大战将起。他提起朱笔,在辽东区域重重一圈。

“王承恩。”

“老奴在。”

“告诉李若琏,影卫在西域的人,可以动一动了。朕要知道,李自成这个气运之子到底有多少好运”

“是。”

“还有,”朱由检目光幽深,“告诉袁崇焕,朕不问他过程,只要结果。辽东此战,许胜,不许败!”

窗外,北风呼号,卷起千堆雪。崇祯八年的冬天,注定要在刀光剑影与铁血烽烟中,走向尾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