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撰鼎记 > 第31章 帝王之踝

撰鼎记 第31章 帝王之踝

作者:鸣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52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生活,如同上紧了发条的座钟,规律而刻板。天未亮时,他便在乾清宫的庭院跑步、射箭,弓弦震响,箭簇破空,仿佛要将这沉疴积弊的天下射出一个窟窿,透进一丝光亮来。晨练之后,便是雷打不动的经筵日讲,与阁臣们商议那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军国大事。西北的边患、辽东的后金、中原的灾荒……一道道告急的奏疏,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后宫对他而言,是延续宗庙社稷的责任,也是他紧绷神经间难得的慰藉。周皇后端庄贤淑,是他敬重的发妻。在群臣多年不断的催促下,皇长子朱慈烺的降生,总算让帝国看到了明确的继承人,也让朱由检肩头的压力稍减。除皇后外,后宫仅有袁贵妃与田贵妃二人。在繁重政务之余,踏入皇后寝宫时,那熟悉的温婉与宁静总能让他暂得喘息。皇后不仅善解人意,在闺房之中亦温柔体贴,常能以其细腻的抚慰,驱散他积压的疲惫,让他在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难得的松弛与满足。这让他并非贪恋女色之人,有限的精力几乎全部奉献给了这个摇摇欲坠的江山,而皇后处便是他仅有的、可以安心停靠的港湾。

然而,即便是他这般以勤勉和严苛自律着称的君王,内心深处也有一处不愿为人所知的角落,藏着一份“意难平”。这“意难平”,便是他那寡居的皇嫂——天启皇帝的皇后,懿安皇后张嫣。

张嫣之美,并非凡俗。当年选秀五千人,她如明珠耀于尘砾,被天启帝一眼选中。史载其“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她不单是容貌绝伦,更有一种母仪天下的气度,庄重中带着不容亵渎的圣洁。可惜红颜命蹇,天启帝早逝,她年纪轻轻便守了寡,幽居在慈庆宫中,如同一株被移栽到深宫禁苑的牡丹,虽然依旧雍容华贵,却失去了盛放的天地。

朱由检对这位皇嫂,最初是敬重与感激,若非她当初在皇兄驾崩前后果决支持,帝位未必能如此顺利落到他手中。但不知从何时起,那份敬重里,掺入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他时常在宫宴上,或是偶然的相遇中,窥见那张惊为天人的容颜,那份在寂寞中愈发显得孤高的风华,像一根细刺,轻轻扎在他被国事磨得粗糙的心上。

一次宫中的夜宴后,朱由检多饮了几杯酒,借着酒意,他屏退左右,独自走到了慈庆宫附近。是夜月色朦胧,宫灯摇曳,他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张嫣对于皇帝的深夜到来,惊愕之余,亦感到一丝不安。她依旧保持着皇后的礼仪,但眉宇间那份疏离,反而激起了朱由检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作为男人而非皇帝的征服欲。是夜的慈庆宫,红烛帐暖,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是酒精作祟,是积压的**宣泄,还是对那完美事物一种扭曲的占有?连朱由检自己也说不清。他只记得皇嫂那无声流淌的泪水,和事后两人之间那更深、更冷的沉默。

这件事,成了朱由检励精图治生涯中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他懊悔,自责,却也无法彻底从脑海中驱散那刻骨铭心的画面。每次面对张嫣,他都能感受到那道无形的、幽怨的目光,这让他更加逃避后宫,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繁杂的政务中去,仿佛只有如此,才能暂时忘却这份道德上的瑕疵。

或许是天意弄人,或许是励精图治终见成效,在国事最为艰难之际,帝国的财源却意外地打开了局面。

多年来,朱由检在户部尚书毕自严等人的辅佐下,对皇家的产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和扩张。通过严厉清丈田亩,将部分藩王因改换封地或其他罪名而被收归国有的庄园(皇庄)进行高效经营,产出惊人。在南方,皇室与徽商巨贾吴养春合作,开办了规模宏大的酒坊,其酿造的美酒行销南北,利润丰厚。在山西,皇家资本介入了煤矿开采,并建立了新型的蜂窝煤工场,这种廉价高效的燃料迅速在北方城市普及,带来了滚滚财源。而经过整顿后的皇明驿站系统,在传递公文之余,也开辟了民用物流和住宿业务,成了遍布帝国的吸金网络。

这些产业所带来的巨大收入,大部分并未进入拮据的国库,而是通过司礼监的运作,直接流入了皇帝的内帑。这一方面是朱由检欲集中财力办大事(如编练新军),另一方面也是对文官集团效率的不信任。

这日,司礼监随堂太监、朱由检的心腹方正化,脚步匆匆却又带着一丝喜悦的焦虑,来到乾清宫觐见。

“皇爷,大喜,亦是大忧啊!”方正化跪奏道,脸上表情复杂。

“哦?何事既喜且忧?”朱由检从奏章中抬起头,略显疲惫。

“回皇爷,内帑各库房,均已堆满!历年积存之白银、黄金,加之今年各皇庄、矿场、商号解送之收益,库房已不堪重负。奴婢粗略估算,现银已逾四千万两,这还不算那些堆积如山的苏木、胡椒等折俸实物。如今连地窖都塞满了,新铸的银锭只能暂存于廊下。皇爷,银库……必须得扩建了!”

朱由检闻言,霍然起身。他知道内帑充裕,却未曾想已到如此地步!他当即命摆驾库房,要亲自查看。

当厚重的库门一道道打开,饶是朱由检心有准备,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但见库房之内,银锭堆叠如山,银光闪闪,几乎要灼伤人眼。通道被挤占得仅容一人侧身通过。一些角落里,还有大量皇明宝钞,而那些丝绸、香料等实物,更是占据了大量空间。

“竟……竟至如此……”朱由检喃喃自语,他伸手抚摸着一锭冰凉的官银,心中百感交集,以前朕的内帑库房空的可以跑马,现在居然堆积如山,这才几年光景啊!难怪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何况朕是皇帝,不过这些可都是合法收入。

震惊之后,是深深的思量。如此巨量的白银堆在库中,不过是死物,甚至可能因囤积而加剧市面上的银荒。必须让它们流动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沉吟良久,一个念头在他脑中形成。

“传朕旨意,”朱由检的声音在银库中回荡,带着一丝决断,“从内帑拨银两千万两,存入‘皇明银行’,充作储备金,以增强其信用,增发宝钞,便利商民汇兑。日后银行所生之利息,可划为专项款项。另旨:凡京官及地方大员,年终考功位列‘卓异’、‘优良’者,除正俸外,由内帑按季增发‘养廉银’,以期厚禄养廉,专心王事。此部分用度,可由银行息钱支应部分,亦能稍减户部负担。”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同时,着工部勘址,于西苑择地再建新库,要坚固隐蔽,由内官监直接负责,户部不得插手。”

“皇爷圣明!如此一来,银子活了起来,官员得了实惠,亦感念皇爷天恩!”方正化连忙应道。将内帑白银放入官办的皇明银行作为储备金,并用利息补贴官员,这是一步妙棋,既盘活了沉睡的银两,又能借助银行体系将皇家资本的影响力进一步渗透到经济命脉之中,更可收买臣心。

朱由检走出库房,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拥有了一座前所未有的银山,并找到了运用它的新途径,这让他对抗内外敌人的底气足了不少。但当他抬头望向紫禁城那四方的、被宫殿剪切的天空时,皇嫂张嫣那清冷美艳的面容,又不期然地浮现在眼前。财富可以积累,权力可以集中,唯独那份内心的安宁与道德上的完满,他此生,恐怕是再也寻不回来了。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杂念强行压下,重新迈步,走向那永远也批阅不完的奏疏,走向他作为大明皇帝,无法逃避的、沉重而孤独的使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