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撰鼎记 > 第六章 暗雷涌动

撰鼎记 第六章 暗雷涌动

作者:鸣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52

文华殿内的檀香,似乎也染上了权力博弈的硝烟味。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将七份履历呈至御前时,声音比平日更低了几分:“陛下,内阁议定七人:首辅周道登老成持重,次辅李标清望素着,钱龙锡圆融通达,韩爌刚正不阿,成基命熟稔边事,周延儒锐意进取,温体仁精明干练。”

朱由检的目光在成基命的名字上稍作停留。这位曾巡抚陕西的老臣入阁,是各方势力角力后的微妙平衡——东林一脉力保李标、钱龙锡,北官系推举韩爌,而周延儒与温体仁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新锐,实则是他暗中授意王承恩运作入阁的棋子。至于首辅周道登,不过是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幌子。

“准。”朱由检朱笔轻点,新的权力格局就此落定。他知道,今夜不知多少府邸会彻夜难眠,多少盟约会在暗室里缔结又破裂。

待众人退去,屏风后转出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陛下,徽商吴养春已至通州,六大驿站的改建章程正在拟定。”

“让他先去真定府。”朱由检展开舆图,指尖划过六个红点,“这六处驿道枢纽,三个月内必须改建完成。告诉吴养春,若做得好,朝廷许他海外贸易优先权。”

几乎在同一时刻,进入苏州府地界的魏忠贤正对着一面鎏金铜牌出神。这是王承恩密使刚刚送来的“丹书铁券”残片——仅有四分之一,纹路断裂处还带着新鲜的锉痕。

魏忠贤枯瘦的手指抚过冰凉的铜牌,忽然发出夜枭般的笑声。他何尝不知,这残券既是嘉奖他处置郭尚友的狠辣,更是提醒他性命始终悬于帝心。但下一刻,他的笑容骤然收敛,对李永贞喝道:

“传令下去,请苏州织造太监李安过来见我”。

鎏金装饰的马车内,干燥而温暖,与窗外的凄风苦雨判若两个世界。

“义父,”心腹李永贞撩开车帘一角,低声道,“去岁那场飓风,势若天倾。海水倒灌三百里,松江府华亭、上海两县,十万亩良田,尤其是那些上好的棉田,至今还泡在咸卤里,算是彻底毁了。灾民……怕是已易子而食。”

魏忠贤半眯着眼,像是假寐,目光却锐利地透过车窗缝隙,扫过那片被遗弃的荒芜田野。去年天启七年的那场大灾,他岂能不知?奏报上“禾稼尽没,庐舍漂溺”的字眼犹在眼前,可当时朝堂之上,东林党人与阉党正斗得你死我活,谁又有暇去管千里之外江南百姓的死活?如今,新皇登基,内帑空虚,西北边患日亟,处处都要用钱,他此行,明为代天巡视,整饬吏治,暗里,皇帝那句“东南财赋地,卿当为朕取之”的嘱托,才是真正的使命。

苏州城遥遥在望,苏州织造的太监李安早已率众迎候,他满面红光,袍服崭新,在这哀鸿遍野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

“厂公远来辛苦!”李安疾步上前,躬身递上一份镶金礼单,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下官特备薄礼……”

“咱家这一路走来,”魏忠贤冷冷打断,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子冰碴子味,“看见灾民都在啃树皮,捞河里的浮萍充饥了。李公公倒是心宽体胖,养得一身好福气。”

李安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额角渗出细汗,强笑道:“厂公明鉴,非是下官不力,实是灾民愚顽,不肯听令迁徙,下官也是……”

“不肯迁徙?”魏忠贤猛地睁开眼,眸中寒光乍现,突然暴起,一脚狠狠踹在李安的心口,将他踹得滚倒在地,官帽都飞了出去,“咱家怎么听说,你趁着水灾,以修葺行宫为名,强征民夫给你扩修这拙政园,累死冻毙者,不下三十人!”

李安趴在地上,咳着泥水,面如死灰

拙政园深处,一间隐秘的地牢内,火把噼啪作响,将人影扭曲地投射在潮湿的墙壁上,如同群魔乱舞。

李安被拇指粗的铁链呈“大”字形锁在刑架上,两个东厂番子面无表情,正用三寸长的细针,慢条斯理地一根根扎进他的指甲缝里。十指连心,李安发出不似人声的惨嚎,豆大的汗珠混着血水滚落,在脚下的青石板上汇成一小滩暗红。

“说!”魏忠贤安然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手里捧着一盏热气腾腾的碧螺春,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叶,语气平淡得像在问今天天气如何,“朝廷拨下的十万石赈灾粮,你经手之后,转头卖给了哪个粮商?差价吞了多少?”

“厂公……厂公开恩啊……下官、下官是一时糊涂,是为了填补织造局的亏空……”李安气息奄奄地辩解。

“亏空?”魏忠贤放下茶盏,拿起旁边火炉里烧得通红的烙铁,慢步走近,“你以次充好,采办的丝织品就贪墨了何其多?,灾民的活命粮你也要插手,你是真‘不拘小节’啊!”。

“滋啦——”一股皮肉焦糊的青烟冒起,伴随着更加凄厉的惨嚎,在地牢中回荡。

另一边,松江知府王化贞被倒吊在横梁上,脑袋一次次被按进满是盐水的木桶里。他刚刚经受不住水刑,已然招认,他如何与地方豪绅勾结,故意拖延修筑海塘的工期,待到海水倒灌,民田尽毁,灾民无以为生时,再以极低的价格强行收购土地,转手牟取暴利。

“十万两……就为了区区十万两雪花银……”魏忠贤丢下烙铁,语气里充满了鄙夷和一种掌控他人生死的快意,“王大人,你可知道,因为你这一念之贪,松江府去年冬天,饿死了多少百姓吗?”

他转身对记录口供的李永贞吩咐道:“传咱家令谕,凡此次灾情中,趁火打劫,强占民田者,无论官绅,一律处斩,家产抄没。贪墨赈灾钱粮者,除家产充公外,妻女皆发配教坊司,以儆效尤。”

接下来的一个月,苏州、松江两府的官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风。

魏忠贤“创造性”地使用了多种刑罚。他将贪官剥去官服,绑在特制的木架游街上,令受灾的百姓排队向其吐口水,美其名曰“洗心革面”。松江府同知张文明,被吐了三天三夜,精神彻底崩溃,不仅招出了所有赃款,还哭着喊着说出了将二十万两银子藏在祖坟棺材里的秘密。

更有甚者,他将一些嘴硬的官员剥光,与饿了数日的凶猛野狗关在同一铁笼中,只有老实招供,才能得到一块扔进去的肉骨头。太仓知州赵德明为了活命,不仅吐光了所有赃银藏匿地点,像疯狗一样攀咬,供出了上下勾结、同流合污的官员十七人。

每至深夜,都有密封的囚车悄无声息地从拙政园侧门驶出,直奔刑场或乱葬岗。一颗颗头颅被悬挂在苏州各处的城墙上,无头的尸体则被随意丢弃。苏州百姓在恐惧之余,更是暗中拍手称快,给这场景起了个名号——“九千岁开门,阎王收贪鬼”

血腥的清算还未结束,魏忠贤就开始了他最核心的任务——搞钱与恢复生产,向皇上展示他的能力。按皇上的密旨调松江方岳贡任松江知府,沈廷扬任苏州知府。处理后续赈灾,疏浚河道,安抚织工等事宜。‘九千岁’只管杀,不管埋。当然他这些都是按秘旨办理包括留下了四十万的赈灾款。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明面上的善政。暗地里,针对那些家资巨万却未曾卷入官场贪墨的富商大贾,魏忠贤使出了更阴狠的招数。

他派出手下番子,手持那份由宫廷匠人精心仿制、足以乱真的“前朝名画”或“古董珍玩”,直接找上那些盐商、米商、丝绸巨头的家门。

“九千岁偶得此宝,听闻阁下乃风雅之士,特命咱家送来,与阁下共赏。”番子的话说得客气,眼神却冰冷如刀,语气不容置疑,“九千岁说了,此乃‘雅贿’,阁下看着出个价,全当是为朝廷赈灾,聊表心意。”

所谓的“出价”,往往是一个高得离谱的天文数字。若有人敢推辞或称无钱,第二日,税吏、漕丁、乃至按察司的官员便会轮番上门,查账、盘库、寻衅,直到对方家破人亡为止。若识相地“买”下这赝品,则不仅能破财消灾,有时甚至还能得到织造局或市舶司的一两张订单作为“回报”。短短时间内,又有近百万两的“捐输”白银,通过这条特殊的渠道,流水般汇入魏忠贤的私库,准备押解进京。

消息秘密传回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检仔细翻阅着王承恩呈上的密报,当看到“处决贪官四十七人,抄没赃银、罚没捐输合计逾四百万两,已分批押解入京”时,他沉默了很久,指尖轻轻敲打着龙案。

“告诉魏忠贤,”他最终抬起头,对王承恩说道,声音平静无波,“苏州、松江之事办得不错。江南织造,暂由南京守备太监接管。让他即刻转道浙江,给朕好好清查市舶司的积弊。”

年轻的皇帝说着,从御案的暗格中,取出了那第二块丹书铁券的残片,在指尖摩挲把玩,嘴角泛起一丝复杂难明的冷意。

这把刀,果然锋利无比,饮血噬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