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撰鼎记 > 第32章 潜龙入渊

撰鼎记 第32章 潜龙入渊

作者:鸣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52

崇祯十一年七月下旬,辽河平原。

连绵的夏雨仿佛没有尽头,铅灰色的天幕低垂,将广袤的黑土地浸泡在了一片泥泞与水汽之中。雨水敲打着甲叶,冲刷着战马的鬃毛,也让原本坚实的道路变得如同噬人的沼泽。就在这片滂沱雨幕之下,一场关乎国运的战略博弈,正悄然进入最凶险的章节。

满清皇帝皇太极的决断,如同惊雷,在八旗高层内部炸响。辽阳、沈阳以东,无数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经营多年的堡寨、田庄,竟要一朝放弃?大帐之内,一些年轻的贝勒们脸上写满了错愕与不甘,窃窃私语声中充满了质疑。

“大汗!如此收缩,岂非示弱于明人?那些土地……”

皇太极端坐于议政殿之上,他目光沉静,扫过众人,那目光并无锐利的锋芒,却带着一种洞穿时局的深邃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压过了殿外的雨声:“舍不得诱饵,如何钓得大鱼?朱由检倾国而来,兵锋正盛,与之在漫长战线上逐堡争夺,正中其下怀。朕要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是将其主力,牢牢钉死在这片泥泞之中,耗尽他们的锐气、粮秣,还有……时间。”

他站起身,走到的军事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辽阳和沈阳的位置,然后向外划了一个圈:“把这广袤的平原让给他们!把空无一物的焦土留给他们!我们要做的,是把所有的力量,汇聚成这两颗最坚硬的拳头!” 他随即下达了明确的指令:除辽阳、沈阳两座核心坚城外,放弃辽河以东几乎所有土地,执行彻底的坚壁清野。此项艰巨的迁移与破坏任务,交由留守的杜度、济尔哈朗等人统筹负责。

命令以八旗特有的效率被执行下去,但这效率之中,夹杂着无数被迁徙者的血泪。在杜度等人的督率下,各堡寨戍守人员,除少数精锐哨探隐匿起来负责传递明军动向外,其余人马、粮秣,乃至部分难以迁徙的百姓,都被强制迁往辽阳和沈阳。带不走的房屋、田舍,往往付之一炬,真正践行了“坚壁清野”。一队队旗丁和包衣阿哈,在泥水中艰难跋涉,驱赶着牛羊,推拉着装载粮秣家当的大车,回望故园,眼中尽是不舍与茫然。他们身后,浓烟滚滚而起,木质结构的房屋、来不及收割的庄稼,在烈焰中噼啪作响,化作冲天的黑烟,与雨云混杂,让整个辽河东岸的天空都显得污浊不堪。昔日人烟稠密的平原,迅速沦为一片死寂的、布满黑色残骸和白灰的废墟,只有明军斥候(夜不收)马蹄溅起的泥浆,和偶尔从焦土中惊起的乌鸦,打破这令人心悸的空旷。

就在这片焦土废墟之上,辽阳与沈阳这两座巨城,正被全力加固,化为吞噬生命的战争堡垒。

辽阳,这座前后金的都城,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本就是辽东屈指可数的重镇。此刻,在睿亲王多尔衮的坐镇下,它的防御被提升到了极致。城墙被进一步加高加固,雉堞后方铳台密布,预设的炮位覆盖了所有可能的进攻通道。城墙上堆满了滚木礌石、熬制金汁的大锅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硝烟、湿土和紧张的气息。

多尔衮麾下,不仅有满洲精锐,更汇聚了张存仁统领的汉八旗火器部队。这些汉军炮兵和火铳手被巧妙地配置在城防的关键节点,与满洲步弓手形成远近交叉的火力网。此外,那支花费重金雇佣、装备精良且作战凶狠的罗刹佣兵队,也被作为一支重要的突击和反击力量,部署在核心区域。整个辽阳,如同一只匍匐在雨幕中的钢铁巨兽,它的任务明确而艰巨:作为沈阳的屏障,最大限度地消耗明军的有生力量、锐气和时间。

介于辽阳和沈阳之间的交通咽喉——虎皮驿,则由经验丰富的老将杨古利率精锐把守。他负责确保辽、沈两城之间的联系不致被明军完全切断,构成一个可以相互策应的犄角之势。

相比辽阳,沈阳的备战更为极致,因为它被赋予了终极堡垒的使命。在郑亲王济尔哈朗和贝勒杜度的共同督率下,整个城市进入严格的战时状态。马光远所部的汉军火器部队与八旗步兵混编,严密布防于高大的城头,火炮擦亮,火铳上药,随时准备迎接攻击。

然而,沈阳的防御远不止于城墙。在济尔哈朗的亲自指挥下,一场规模浩大的土木作业在城周展开。数以万计被征发的朝鲜役夫和本地民夫,在泥泞与冰冷的雨水中,如同蝼蚁般拼命挖掘。一道又一道深壕被开凿出来,一层又一层矮墙、土垒被堆砌起来,它们与天然的水系、洼地相结合,在沈阳城外构成了一片复杂而广阔的障碍区。这片区域泥泞难行,通道狭窄,极易遭到城头火力的交叉射击,任何试图接近城墙的敌军都将在此付出惨重代价。

城内实行严格的军管,粮秣统一配给,人员行动受限,一切为了支撑长期围困。同时,沈阳背后的抚顺关,也被重点经营,作为连接后方、获取潜在支援或必要时撤退的生命线,由绝对可靠的部队驻守,确保沈阳不至完全沦为孤城。

此外,黑龙江将军巴海率领的万余鄂伦春、索伦等部族战士,如同幽灵般撒向外围的丛林与河谷。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与生俱来的狩猎本能,不断设置陷阱、伏击明军斥候、袭击落单的小股部队。他们的攻击虽无法撼动明军主力,却如蚊蝇滋扰,持续放血,让明军每一步推进都伴随着紧张与损失,极大地迟滞了明军的侦察和先锋部队行动效率,为两座坚城的备战赢得了更多时间。

而最令人不安的,是皇太极本人以及清军最核心的机动力量——包括满洲、蒙古八旗精锐骑兵在内的数万大军,在七月底完成战略部署和任务分派后,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茫茫雨幕与辽东错综复杂的山川之后。大军行进痕迹被雨水和刻意布置所掩盖,所有的情报线索骤然中断。留给留守的济尔哈朗、多尔衮等人的,只有那句冰冷而坚定的指令:“固守待机,必坚忍至冬。待风雪起,明师自溃。”这支决定性的打击力量不知所踪,成为了悬在整个战局之上最沉重的阴云。

消息传至明军大营,中军帐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沙盘之上,代表辽阳、沈阳的两座模型孤零零地矗立,而它们周围原本密布的、象征清军据点的小旗已被尽数拔去,留下一片触目惊心的空白。这份“轻易”获得的战略空间,非但没有带来任何喜悦,反而像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一位将领心头。

“陛下,诸位将军,”性格刚猛的黄得功率先打破沉默,他蒲扇般的大手“啪”地按在沙盘边缘,指着辽、沈二城,“皇太极这厮,分明是学那刺猬,把浑身硬刺都竖了起来,缩成一团!坚壁清野,是要让我们这数万大军,在这烂泥塘里空耗粮饷,钝了刀锋!”

一旁的曹文诏,这位以勇毅和谨慎着称的宿将,眉头紧锁成了川字。他补充道:“黄将军所言极是。但最关键的,是皇太极和他那数万铁骑的去向!近日各处探哨、夜不收回报,以往如影随形的鞑子游骑仿佛一夜蒸发,再无踪迹。这绝非寻常!”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愈发低沉,“若我军主力顿兵于坚城之下,数月不克,师老兵疲,粮道漫长……届时,皇太极亲率其精锐铁骑,自任何一处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向突然杀出,直插我侧背,或断我粮道……”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帐中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自脊背升起。那将是比任何正面交锋都可怕的灾难——全军覆没的阴影,似乎已经随着皇太极的消失,而笼罩在头顶。

朱由检缓缓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沙盘上那片巨大的、代表未知的空白区域。那里,是皇太极和清军铁骑消失的方向。他仿佛能透过这沙盘,看到雨雾山林之中,皇太极那双冷静而狡黠的眼睛,正默默地注视着明军的一举一动。

“皇太极……你果然是一代枭雄。”朱由检心中默念,“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直指朕大军命脉所在。此非退缩,而是将自身化为潜藏于九地之下的毒龙,等待着一击必杀的机会。”

潜龙已入渊,战局,愈发扑朔迷离。每一步,都可能踏入万劫不复的陷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