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撰鼎记 > 第31章 坚壁裂痕

撰鼎记 第31章 坚壁裂痕

作者:鸣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52

崇祯十一年七月,辽河平原的战事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衡。明军主力如同身披重甲的巨人,在清军骑兵无休止的袭扰下步履维艰,但皇太极试图通过机动和空间拖垮明军的战略,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

连绵的夏雨让辽河平原的道路泥泞不堪,严重迟滞了明军以重装备和步兵为主的推进。然而,朱由检并未因此焦躁,他深知拼消耗正是己方优势所在。来自关内,通过海运和修复的辽西走廊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物资,支撑着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黄得功部严格执行“堡垒群”战术,在关键节点修筑的“镇北堡”、“靖安堡”等据点已连成一线,互为犄角。这些堡垒并非孤立的土木工事,而是配备了小型火炮和充足守军、囤积了粮秣弹药的坚固支撑点。明军以这些堡垒为基地,逐步向外扩张控制区,如同在辽原大地上钉下一颗颗钉子,缓慢而坚定地压缩着清军骑兵的机动空间。

针对清军屡屡得手的粮道袭击,曹文诏与周遇吉麾下的精锐骑兵改变了战术。他们不再仅仅被动救援,而是主动出击,以营为单位,在主力外围五十至一百里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清剿和武装巡逻。一旦发现清军游骑,则聚而歼之;遇到大队,则利用车阵和火力优势固守待援,同时召唤其他机动部队合围。数次激烈的骑兵交锋后,清军袭扰部队的损失开始明显增加,明军漫长的补给线终于得到了相对稳固的保障。皇太极试图“以战养战,以袭耗敌”的策略,在明军强大的国力和针对性战术面前,效力正逐渐减弱。

孙传庭在北线的处境依然艰难,索伦猎手神出鬼没的袭击和巴林、扎鲁特等部的骑兵骚扰让他寸步难行。但这位老将并非一味蛮干。在持续以雷霆手段打击坚决附庸皇太极的部落(如科尔沁部分支)的同时,他开始贯彻朱由检“剿抚并举,以夷制夷”的方略。

他利用随军携带的,由朝廷特拨的茶砖、绸缎、铁器、药材等蒙古部落急需的物资,秘密接触那些与科尔沁等大部族有矛盾,或对皇太极压榨不满的中小部落,如喀尔喀的一些边缘台吉,以及部分受排挤的察哈尔残部。

“大汗(指皇太极)要我们出人出马,却把抢到的好东西都分给他的八旗和科尔沁亲戚!”这样的怨言在草原上悄悄流传。孙传庭派出的使者则给出承诺:只要脱离清军,不再与大明天兵为敌,不仅可获得这些急需物资,其部落草场和安全也将受到大明保护,甚至可在战后获得更多的牧地分配。

利益与恐惧交织下,漠南蒙古本就松散的联盟开始出现裂痕。一些小型部落开始阳奉阴违,不再积极配合清军的调动,甚至暗中为明军提供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报。虽然暂时无法扭转北线僵局,但孙传庭成功地在皇太极的蒙古盟友中埋下了猜忌与分裂的种子,为后续可能的突破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东线的危机感骤然升级。

大明龙江特遣舰队在参将张靖海的指挥下,以“飞廉”号为先锋,如同海上长城,牢牢封锁了朝鲜海峡。任何试图北上的船只,无论是倭国的朱印船,还是穿梭其间的朝鲜板屋船,乃至偶尔出现的荷兰商船,都受到了严厉盘查。数艘企图冲破封锁,向辽东偷运物资(特别是硫磺和硝石)的倭国船只被明军战舰拦截,货船被没收,人员被扣押,反抗者则被无情的舰炮轰入海底。

消息传回日本,九州诸藩,尤其是与对马藩关系密切的宗氏、锅岛氏等损失惨重,怨声载道。他们不断向江户的德川幕府施加压力,要求采取强硬措施。

而更让德川幕府震恐的是,大明舰队在完成封锁后,竟悍然逼近长崎港外!他们没有立即发动攻击,而是在目力可及的海面上,进行了一场**裸的武力炫耀。

巨大的“镇海”级炮舰侧舷炮窗齐齐打开,露出黑洞洞的炮口。在倭人惊恐的目光注视下,明军战舰进行了数轮舰炮齐射演练,轰隆的炮声震耳欲聋,远处海面上预设的靶标木船被精准而猛烈炮火撕成碎片。同时,大明使者乘坐小艇,趾高气昂地登岸,向长崎奉行递交了措辞极其严厉的国书,重申了开放口岸、赔偿、断绝与清往来等苛刻条件。

倭国朝野为之哗然。以九州强藩为代表的主战派叫嚣着要“玉碎”,但德川家光及其幕府核心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明军战舰展现出的强大火力远超他们的想象,一旦开战,长崎乃至九州沿海必将生灵涂炭。然而,要他们完全接受大明近乎羞辱的条件,又实在心有不甘。在皇太极暗中许诺的“朝鲜南部”与大明舰队的现实威胁之间,倭国的天平正在剧烈摇摆,内部主战与主和的争论趋于白热化。

而在遥远的西域,李自成、张献忠老回回等人在李岩的布置下又重新集结了力量,在多方角力中利用准噶尔部和罗刹的暗中支持下,势力急速的成长起来,尤其在得到李岩用特殊渠道获得的大量的火器武装下,在叶尔羌国北部区域成长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不再满足于小规模的劫掠,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叶尔羌汗国东部那些防御相对薄弱的绿洲城镇。罗刹人为此也提供了大量火绳枪和弹药,准噶尔人则直接派入了少量的骑兵配合闯军的行动,李岩整合队伍的力量超出预期,让这些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部众,可战之士指数级的增长。

六月末,李自成、张献忠联手,精心策划,攻破了一座位于丝路北道上的叶尔羌边境重镇。他们不仅抢掠了堆积如山的粮食、布匹和金银,更裹挟了大量人口,其中包括不少工匠和懂得水利、农耕技术的当地人。李自成似乎并不满足于永远做流寇,他开始有意识地吸纳人才,积累长期生存的资本。

罗刹探险队长伊万诺夫对此次胜利十分满意,但他贪婪的目光始终望向东方。“李,你的能力不应该浪费在这些沙漠小镇。河西走廊,那里才是通往财富和权力的大门。沙皇陛下期待着你更能体现价值的……行动。”

李自成沉默地擦拭着手中的马刀,西域的风沙磨砺了他的棱角,也让他更加深沉。他知道自己正在被利用,但在生存和野心的驱动下,这把被各方势力试图操控的刀,正变得越来越锋利,其刀锋所向,只有他自己内心才能清楚。

皇太极在盛京,综合着各方情报,脸色日益阴沉。辽沈正面,明军正在步步逼近;北线蒙古诸部开始离心;东线倭国畏缩不前;西域的流寇东引,一时还很难实现。

他意识到,单纯的袭扰和拖延,已无法扭转战略劣势。朱由检用雄厚的国力,正一点点将他逼入墙角。

“是时候了……”皇太极对着麾下核心的亲王贝勒们,声音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汉八旗,和罗刹火枪队,利用火器驻守辽阳,和沈阳”

“大汗,您的意思是?”多尔衮眼中精光一闪。

“让他们在坚城下慢慢耗,我们把所有机动力量跳到外围去”皇太极的手重重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大大的弧线,我们要去这里。”

战争的阴云,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弥漫后,终于开始指向向此战的目标辽阳,和沈阳。

“皇太极,你的伪皇宫,朕要帮你好好清理清理。”朱由检对着沈阳方向,轻声自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