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撰鼎记 > 第9章 砺剑无声

撰鼎记 第9章 砺剑无声

作者:鸣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52

崇祯九年 夏

五月的北京城,空气中已然带上了夏日的燥热,但比天气更炽热的,是弥漫在街头巷尾、茶楼酒肆间的激昂情绪。

《皇明日报》头版用醒目的粗黑字体刊载着经过精心撰写的辽东战报。文章并未讳言大凌河之败、袁督师及诸将殉国的惨烈,但更着重渲染了关宁铁骑的浴血奋战、祖大寿、吴三桂等人的忠勇壮烈,以及京营精锐及时稳住战线、利刃营屡施惩戒的后续战果。字里行间,将皇太极的狡诈、罗刹人的助纣为虐刻画得淋漓尽致,更将朱由检处变不惊、力挽狂澜的“英主”形象烘托至顶峰。

“……忠魂塔前,香火不绝,万民自发祭奠辽东英灵!陛下有言:此仇必报,此恨必雪!凡我大明子民,当同心戮力,共克时艰!”

“……皇家银行公告:为筹措军资,速平虏患,特发行‘崇祯九年平辽卫国’国债,年息一分二厘,以皇家信誉为保,以海关、矿场收益为抵……”

报纸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茶楼里,说书人拍案而起,将报纸内容演绎得慷慨悲壮,听者无不动容,咬牙切齿。学堂内,先生们以战报为教材,激励学子奋发图强,报效国家。一股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与对东虏、罗刹的同仇敌忾之心,在帝国内部汹涌澎湃。

在这股浪潮中,以徽州巨贾吴养春为首的一批富商迅速响应。他们联名在《皇明日报》上刊登倡议书,号召天下商贾“毁家纾难”,踊跃认购国债,支援前线。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昔日陛下提高我等商贾地位,开通海贸,使我等得享太平利市。今国难当头,岂容坐视?”吴养春在其位于京师的豪邸中,对前来聚议的各地商帮代表慨然道,“吴某不才,愿认购国债八十万两!并组织商队,无偿为前线运输军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江南丝商、盐商,山西票号,闽粤海商……各地富商巨贾、乃至不少颇有家资的官宦勋贵,纷纷解囊。皇家银行各分号门前排起了长队,国债认购异常火爆,短短一月之间,户部与内帑便筹集到了超过预期数额的巨额资金,大大缓解了因战事带来的财政压力。

与此同时,各地的征兵点也人满为患。京营扩编至十五万人的消息传出,无数青壮年怀揣着报国热情与对军功爵赏的向往,从北直隶、山东、河南乃至更远的地方涌向北京。他们中有朴实的农家子弟,有渴望建功立业的城市平民,甚至还有一些读过书、心怀壮志的年轻士子。

“娘,儿子此去,定要杀几个鞑子,为袁督师和死难的将士报仇!也能搏个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一个身材健硕的年轻农夫跪别母亲,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京郊,扩建后的京营大校场,尘烟滚滚,杀声震天。

新补入的十万兵员,被打散编入原有的营伍体系之中,京营将领深知这些新兵虽热情高涨,但缺乏实战经验和系统训练。他们严格按照皇家军事学院(督卫营)编纂的最新操典,结合多年与后金、蒙古作战的经验教训,对这些新兵展开了地狱般的强化训练。

队列、体能、格斗、火器射击、阵型变换……训练科目繁重而严苛。骄阳似火,汗水浸透了士兵们的鸳鸯战袄,但无人叫苦。因为带领他们训练的,是那些来自督卫营、年轻却神情冷峻、身怀绝技的下级军官。这些军官不仅自身军事技能过硬,更善于讲解、示范,能将复杂的战术要领拆解灌输给士兵,并能做到赏罚分明,同甘共苦。

“快!快!装填!你们手中的不是烧火棍,是杀敌的利器!”一名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眼神却锐利如鹰的年轻哨官(督卫营第三届毕业生)大声呵斥着动作稍慢的新兵,随即又亲自示范燧发铳的快速装填技巧。

校场另一边,骑兵训练更是激烈。新补充的战马与骑手需要磨合,冲击、迂回、骑射、马刀劈砍……每一天都有人摔下马背,但又迅速爬起,继续训练。曹文诏、周遇吉等宿将不时前来挑选好的苗子,对训练成果表示满意。

“假以时日,又是一支虎狼之师!”曹文诏板正身型高声赞道。

与此同时,西山兵器局和遵化钢厂,更是灯火通明,日夜不息。得到国债资金和海贸利润的强力注入,原材料供应充足,工匠们干劲十足。风箱轰鸣,铁水奔流,锤击声连绵不绝。一门门新铸的野战炮、重型红衣大炮被精心打磨;一杆杆崇祯六式燧发铳(进一步改进可靠性)、一箱箱威力更大的新式开花弹、以及专供利刃营使用的精良装备,正以惊人的速度生产出来,然后由皇明驿站的快车源源不断运往北方前线。

宋应星主持的集策斋也没闲着,他与徐骥、王徵、汤若望等人,除了改进现有武器,更将精力投向了野战工事构筑、战场通讯(如尝试使用改进型信号旗和初级光学信号镜)、以及更适应北方作战的军用口粮和医护保障体系的研究。科技的力量,正在悄然提升着明军整体的战斗力。

与外界的沸腾相比,紫禁城内的朱由检,却显得异常沉静。

他站在乾清宫那巨大的沙盘前,目光深邃。沙盘上,辽东的敌我态势已被重新标注,京营的位置、登莱的援军、利刃营的机动范围清晰可见。

“陛下,京营新兵训练已步入正轨,士气高昂。西山送来的新式火铳,首批五千杆已配发至张之极部。”李若琏恭敬地汇报着。

“嗯。”朱由检微微颔首,“告诉曹文诏、周遇吉,练好兵,但也莫要急躁。皇太极经此一役,亦需休整,短期内不会有大动作。我们要利用这个时间,将新兵彻底磨合成老兵。”

他顿了顿,手指移向西域:“西边,有什么新消息?”

“回陛下,影卫密报,‘流贼’在鸦儿站稳脚跟,李自成正在整顿内政,编练军队。罗刹与准噶尔对其援助有所增加,似有催促其继续西进之意。李自成仍在观望,其内部张献忠等将求战心切。”

朱由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哦,气运之人,成长的还挺快”

“倭奴那边,”朱由检看向东海方向,语气转冷,“条约虽签,倭人未必真心臣服。告诉俞咨皋、张靖海,舰队巡弋不可松懈,对马、济州等关键水道必须牢牢掌控。让魏忠贤和李有德,加紧对日贸易的渗透和控制,尤其是硫磺、铜料等战略物资,要尽可能掌握在我们手中。”

“是!”

朱由检最后将目光投向沙盘上代表盛京(沈阳)的位置,沉默良久。袁崇焕的死、祖大寿吴三桂的阵亡,是巨大的损失,但也彻底打掉了朝廷内部可能存在的侥幸心理,激发了整个民族的斗志。如今,民心可用,新军渐成,财力渐充。

“皇太极……你赢了战术的一局,却可能输掉战略的全局。”朱由检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朕倒要看看,你引入的罗刹这头恶狼,最终会反噬谁?我大明的战争机器,一旦全面开动,其力量,会让你颤抖。”

帝国的肌体,在伤痛之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复、强化,并且孕育着更强大的反击力量。一场更大规模的风暴,正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悄然积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