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末世第一出马仙 > 第3章 残魂执念,护道初盟

末世第一出马仙 第3章 残魂执念,护道初盟

作者:青城半仙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17:31:07

王青城在那处赐予他机缘的地下石室中又停留了两日。这两日,他心无旁骛,全身心沉浸在对新得两件宝物以及自身浩然之气的初步探索与磨合中。

饿了,便去附近寻觅那些未被彻底污染的块茎和苔藓;渴了,亦靠它们勉强维持。他不敢走远,行动愈发谨慎,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那无字玉书昨夜的光华虽惊退了低等魔物,但谁又能保证不会引来更可怕存在的窥伺?

石敢当印沉重而稳固,握在手中,便觉心神安定,周遭那无所不在、试图侵蚀人心的微弱魔气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开,难以近身。他尝试引导体内那丝微弱的浩然之气注入印中,发现竟能微微激发其威能,向着特定方向释放出一股无形的镇压之力,虽范围不大,却足以让数步内空气凝滞,尘埃落定。他预感到,若遇魔物,以此印镇之,或能短暂锢其行动,甚至削弱其魔气。

而那无字玉书,则更为神异。它不主动散发力量,却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时时渗透出清凉纯净的气息,滋养他的神魂,抚平他的焦躁,连背后那几道狰狞的伤口也在其潜移默化的滋养下加速愈合,只剩下一道道粉嫩的新肉。当他尝试将浩然之气注入时,玉书会发出微光,反馈回一丝更为精纯的能量,循环周身,缓慢却坚定地壮大着他的本源气息。他甚至发现,在心神沉静,手持玉书默诵圣贤文章时,思维格外清晰,往日艰涩难懂之处,竟偶有豁然开朗之感。这玉书,似有增幅悟性、澄澈心神之妙。

三本圣贤书与玉书、石印放在一处时,彼此间竟会产生微弱的共鸣,书页无风自动,似有朗朗读书声隐约回响。王青城意识到,先贤的微言大义,正是驱动这些圣物、孕育浩然正气的根本源泉。

两日时间虽短,但他已非吴下阿蒙。体内那丝浩然之气虽仍细小,却已凝练不少,运转起来如臂指使。对两件宝物的特性也有了初步了解,虽远谈不上掌控,却已不再是懵懂无知的状态。背后的伤已近乎痊愈,体力也恢复了大半。是时候再次上路了。

这一日清晨,他将最后一点块茎咽下,仔细地将无字玉书用布包好,贴身收藏,将石敢当印放入腰间布袋,与三本圣贤书放在一起。他最后对着石室中央那空荡荡的石台深深一拜,感谢这绝境中的馈赠,然后毅然决然地转身,走出了这方庇护之所。

重返地面,外界依旧是一片死寂荒芜。但王青城的心境已然不同。他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辨认方向,朝着东方,再次开始了跋涉。

有了石敢当印散发的无形镇煞力场,他感觉周围空气都清新了不少,那始终萦绕不去的、魔气带来的压抑感减弱了许多。脚步也轻快了些许。

他依旧谨慎,尽量选择地势较高、视野相对开阔的路线,避开那些魔气浓郁的洼地和峡谷。途中,他尝试运用那增强了的感知力,竟真的提前发现了一处潜伏在乱石堆中的弱小魔物——那东西形如壁虎,通体漆黑,散发着令人不适的气息。王青城心中一动,并未躲避,而是主动靠近,在进入那魔物感知范围,引起其躁动扑来的瞬间,他取出石敢当印,低喝一声“镇!”,将一丝浩然之气注入其中,朝着魔物方向印去!

一股无形的力量波动扩散开来,那扑在半空的魔物仿佛撞上一堵看不见的墙,动作骤然一滞,身上散发的黑气都明显黯淡了一下,发出一声尖锐的嘶叫,竟显出几分畏缩之态。

王青城抓住机会,迅速脱离。那魔物在原地焦躁地爬行了几圈,似乎失去了目标,最终又缩回了石缝之中。

成功了!虽然未能击杀,但这石敢当印果然对魔物有显着的克制之效!王青城心中振奋,对前路更多了一份信心。

他又跋涉了一整日,日落时分,前方出现了一片更加巨大的废墟轮廓。残垣断壁规模宏大,远远望去,竟似一座小城的遗址。许多建筑虽然坍塌,但仍能看出昔日的规制不凡,飞檐斗拱的残片,巨大的石质柱础,遍布雕刻纹路的断碑,无不显示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与重要。

“此地…规模如此之大,绝非普通书院…”王青城喃喃自语,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敬畏与期待。他对照着怀中书脊上的简陋地图,发现地图上标示的路线,似乎正指向这片废墟的深处。

“莫非…‘圣迹’就在这片废墟之中?”他的心怦怦直跳。

此时天色已晚,夜幕正在降临。魔物的嘶吼声开始从远方的旷野中隐隐传来。这片巨大的废墟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阴森,仿佛一张巨兽的口,等待着吞噬一切闯入者。

王青城握紧了石敢当印,深吸一口气,还是决定进入废墟寻找过夜之处。相比于暴露在毫无遮拦的荒野,废墟中的建筑残骸至少能提供一些遮蔽和躲避的空间。

他小心翼翼地踏入废墟之中。脚下是破碎的砖瓦和玉石碎片,街道的痕迹依稀可辨,只是早已被荒草和尘土掩埋。许多地方还能看到激烈战斗留下的痕迹——刀劈斧凿的深痕,大片焦黑的灼烧印记,甚至是一些散落的、早已腐朽锈蚀的兵器残骸和巨大得不像人类的骨骼。可以想见,当年魔灾爆发时,此地曾经历过怎样惨烈的抵抗与破坏。

他不敢深入废墟中心,在外围寻了一处看似较为坚固的半塌石屋。石屋只剩三面墙和一个摇摇欲坠的顶棚,但至少能挡风,并提供一定的隐蔽。他仔细检查了四周,确认没有明显的魔物踪迹和魔气郁结点,这才闪身进入。

夜色彻底笼罩大地。废墟之中,仿佛有无数黑影在蠕动,各种窸窸窣窣的声音和若有若无的呜咽风声交织在一起,令人毛骨悚然。王青城缩在墙角,手握石敢当印,精神高度紧张,时刻感知着周围的动静。

或许是因为石敢当印的气息,或许是因为这片废墟本身残留的某种力量,一夜虽有惊,却无险。只有几只被生人气息吸引而来的弱小魔物在石屋外徘徊了片刻,似乎忌惮着什么,最终又悄然退走。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王青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探索这片巨大的废墟。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里一定隐藏着什么重要的秘密,或许与“圣迹”直接相关。

他按照地图的大致指示,向着废墟中心区域前进。越往深处走,建筑的规制越高,残存的雕刻越发精美,虽然大多残破,但仍能看出描绘的是圣贤讲学、弟子诵经、天人感应等场景。这里,极有可能就是老人们口中提到的,古时的“文脉”核心所在,或许是某个极其重要的儒家道场甚至祭祀之地。

突然,他停下了脚步。前方是一片相对开阔的广场,广场中央,赫然矗立着一座虽然残破却并未完全倒塌的大殿!

大殿由巨大的青石砌成,部分屋顶已经坍塌,墙壁上布满裂痕和污迹,几根粗大的石柱断裂倾颓,但其主体框架依然顽强地屹立着,透露着一股悲壮而不屈的气势。殿门早已不知去向,只留下一个黑黝黝的入口,仿佛巨兽沉睡的巢穴。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那残破的大殿正门上方,悬着一块布满裂纹、摇摇欲坠的巨大匾额。上面以古朴雄浑的笔法,刻着三个巨大的古篆字——

“文昭殿”!

王青城的心脏猛地一跳。文昭殿!他在某些极其古老的典籍中见过这个名字!传说中,这是上古时期祭祀文圣、颁布教化、藏纳天下经典的重要场所,是文明与礼制的象征之一!它竟然真的存在,而且就在眼前!

激动与敬畏之情充斥着他的胸膛。他整理了一下衣衫,朝着大殿郑重行礼。然后,他深吸一口气,握紧石敢当印,一步步走向那漆黑的殿门。

殿内光线昏暗,充满了尘土和腐朽的气息。巨大的空间内,到处都是倒塌的梁柱、碎裂的砖石和散落的器物碎片。依稀可以看出昔日殿堂的宏伟布局,中央应有高台,四周或许曾有编钟、玉磬等礼乐之器,以及存放竹简木牍的书架,但如今一切都已化为废墟。

王青城的心情从最初的激动渐渐变得沉重和悲凉。这就是文明被践踏后的景象吗?象征着教化与传承的圣殿,竟落得如此下场。

他在废墟中小心翼翼地穿行,目光仔细扫过每一处可能留有线索的角落。忽然,他脚下踢到了什么硬物,发出“哐当”一声轻响。他低头一看,是一块半掩在灰烬中的青铜碎片,上面似乎刻有图案。

他蹲下身,拂去灰尘,发现那图案似乎是一只振翅欲飞的玄鸟,造型古拙,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这纹饰…他似乎在某些记载祭祀礼器的古籍中见过。

心中一动,他开始在周围仔细翻找。果然,又找到了几片类似的青铜碎片,还有一些烧焦的木材和玉石残块。他拼凑着碎片上的纹路,一个念头逐渐清晰——这里,在殿宇中央,原本可能摆放着一尊极其重要的青铜鼎彝!那是祭祀中用于沟通天地、承载道统的重器!

难道魔灾爆发时,连这尊象征文脉气运的重器都被打碎了吗?王青城感到一阵心痛。

就在他对着满地碎片发怔时,怀中贴身收藏的那页无字玉书,突然毫无征兆地轻微发热起来!

与此同时,他感到一股极其微弱、若有若无的牵引感,从大殿更深处传来,与玉书产生了一丝共鸣!

“里面有东西!”王青城霍然抬头,望向大殿后方那片更加幽深的黑暗。那里似乎还有偏殿或密室。

他毫不犹豫,循着那微弱的感应,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深处走去。玉书的发热和共鸣感越来越明显。

大殿后方果然别有洞天。穿过一道坍塌的拱门,他进入了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这里似乎是一间静室或藏书房,破坏得相对较轻,四壁都是巨大的书架,虽然早已腐朽倒塌,书籍也化为了满地的纸浆墨迹,但依稀能想象昔日汗牛充栋的景象。

而牵引感的源头,就在这间静室的最内侧。

那里有一座同样用青石垒砌的石台,比之前地下石室那个更加古朴庄重。石台上,空空如也,似乎原本供奉着什么,如今早已被人取走或毁坏。

然而,王青城怀中的无字玉书此刻却灼热得惊人,那共鸣感强烈到让他无法忽视。他确信,感应的源头就在这石台附近!

他走近石台,仔细查看。石台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似乎什么都没有。他不甘心,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将石台上的灰尘拂去。

就在灰尘被拂开的刹那,异变陡生!

石台表面,突然亮起了无数道细微如发丝的金色光路!这些光路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玄奥无比的符文阵列,虽然大部分已经黯淡断裂,但残存的部分依旧散发着微弱却神圣的气息!

而在这符文阵列的中心,也就是原本应供奉物品的位置,一点微弱至极、仿佛随时会熄灭的白色光粒,缓缓漂浮了起来!

这一点光粒是如此微弱,在这昏暗的静室中却显得格外醒目。它散发出的气息,王青城再熟悉不过——那是与他同源,却更加古老、精纯、甚至带有一丝…超脱意味的浩然正气?!不,似乎比浩然正气更复杂,更像是…某种更高层次的力量根基!

就在王青城震惊的注视下,那一点白色光粒仿佛受到了无字玉书上同源气息的吸引,缓缓地、如同归巢的乳燕般,向着王青城飘来,最终,无声无息地没入了他的胸口——更准确地说,是没入了贴身收藏的无字玉书之中!

“嗡——!”

玉书骤然爆发出比上次在地下石室中更加璀璨的纯白光芒!整个静室被照得纤毫毕现!无数细小的金色文字虚影在光芒中翻滚沉浮,宏大的诵经声、讲学声、钟磬之音仿佛跨越万古时空,交织在一起,轰然回荡!

王青城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僵立在原地,动弹不得。

而就在白光爆发到极致,那些古老声音响彻静室的瞬间,一个虚幻、透明、仿佛随时会随风飘散的身影,缓缓地从那石台的符文阵列中浮现出来。

那是一个身穿古朴道袍、须发皆白的老者形象。他的身体透明得几乎能看到身后的墙壁,面容慈祥中带着无尽的疲惫,眼神却清澈而深邃,仿佛蕴藏着星辰大海。他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了王青城身上,更准确地说,是落在他怀中那正在发光轰鸣的无字玉书之上。

老者的虚影脸上露出了极度震惊、难以置信,继而转化为无比欣慰、了却夙愿的复杂神情。他开口了,声音直接响彻王青城的脑海,苍老、飘渺,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急切:

“万仙册残页!竟是万仙册残页重现世间!天意!真是天意啊!老夫苦守此地一丝残魂执念不灭,终于…终于等到了这一线变数!”

王青城骇然地看着这突然出现的道袍老者残魂,听着他口中那完全陌生的词汇“万仙册”,大脑一片空白。

那老者残魂似乎时间极为有限,身影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淡,他语速极快地说道:“孩子,莫怕!老夫乃昆仑玉虚宫炼气士,道号‘云宸子’,于此界传播道统,恰逢魔劫爆发,与众同道力战而竭,仅余一丝残魂借这文昭殿最后一座‘薪火祭坛’苟延残喘,只为等待一个…一个渺茫的希望…”

他剧烈地咳嗽了几声,身影又淡了几分:“魔灾之源,非比寻常…非此界之物,乃天外魔神觊觎…觊觎我洪荒万界之生机本源…它们污染灵机,断绝道途,以众生怨念恐惧为食…此界儒道浩然之气,本是克制邪魔之本,然魔涨道消,文明断代,圣贤隐没…终至如此绝境…”

他的目光再次聚焦于王青城怀中的玉书,那光芒似乎稍稍稳定了他的魂体:“万仙册…乃先天灵宝,记载万仙功果,蕴含造化生机之力…更是沟通…沟通上古天庭的枢纽…其一页残片竟能融入你怀中玉书,与此界儒家圣物结合…妙哉!此或为天数注定!它或能…能重新接引微末灵机,滋养浩然正气,甚至…甚至成为他日重定地水火风、再塑文明之基!”

云宸子的残魂变得激动起来,但他知道自己时间无几,猛地喝道:“孩子!近前来!老夫时间到了!这丝执念即将消散,便将最后一点灵光与这‘薪火祭坛’残存之力,连同我道家最基础的《引气炼己》法门,一并灌顶于你!望你能承吾等遗志,善用万仙册残页之力,引气炼己,养吾浩然,在这绝望之世,挣扎求存,若能…若能寻得其他薪火传承,或…或真有救世之机!”

王青城此刻虽心中震撼无比,信息量庞大得让他难以消化,什么炼气士、万仙册、洪荒万界、天外魔神…完全超出了他一个儒生的认知范畴。但他从老者残魂那急切而悲壮的语气中,感受到了那份跨越了生死、为了文明存续而不惜一切的执念!

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上前几步,来到石台前,恭敬地躬身:“晚辈王青城,谨受教!”

“好!好孩子!”云宸子残魂欣慰一笑,那笑容温暖而豁达。随即,他整个虚幻的身影猛然燃烧起来,化作一道极其纯粹、凝练的青色光流,夹杂着无数细小的金色符文和那一点从祭坛中飞出的白色光粒的全部力量,如同百川归海般,猛地冲入了王青城的眉心识海之中!

“轰——!”

王青城只觉得脑海中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仿佛天地初开!庞大的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入他的灵魂深处!

那是一部名为《引气炼己》的玄妙法门,如何感应天地间残存的微弱灵机(而非仅仅依靠自身心念孕育浩然之气),如何引气入体,淬炼肉身神魂,夯实道基!这法门与儒家养浩然之气之法看似不同,实则大道同归,甚至更为基础直接,仿佛是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同时涌入的,还有云宸子道人关于魔灾的一些零星记忆碎片——遮天蔽日的魔影,惨烈的大战,破碎的山河,以及那份刻骨铭心的、对“救世”的执念与不甘!

最后,是那“薪火祭坛”残存的一丝最为精纯的本源力量,混合着云宸子最后残魂燃烧所化的能量,如同最温暖的泉水,瞬间流遍他的四肢百骸,冲刷着他的经脉,滋养着他的丹田识海!

“呃啊——”王青城忍不住发出一声痛苦又舒爽的呻吟,只觉得身体仿佛要被撑爆,又仿佛久旱的田地迎来了甘霖!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呼雀跃!

他体内那丝原本细弱的浩然之气,在这股外来的、同源却更高层次的力量注入下,如同被投入烈焰的干柴,瞬间熊熊燃烧起来,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壮大、凝练!他的身体表面渗出点点乌黑的杂质,那是被淬炼出的后天污秽。背后的伤口彻底愈合,连疤痕都消失不见。他的五感变得更加敏锐,精神力量暴涨,甚至连身体都似乎轻盈强壮了许多!

这个过程持续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才渐渐平息。

王青城缓缓睁开眼睛,眸中精光一闪而逝,随即恢复清明,却比以往更加深邃。他感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强大!虽然距离翻江倒海还差得远,但比起片刻之前,已是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体内的浩然之气,壮大了何止十倍,已然在丹田处形成了一小团氤氲的白气,自行缓缓流转,生生不息。

而他怀中的无字玉书——或者说,融入了万仙册残页的玉书,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仅仅是温润,而是通体流淌着一层淡淡的、生机勃勃的莹光,书页内部仿佛有云霞在流动,更加神异不凡。它与王青城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仿佛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

静室内,重归寂静。那石台上的符文阵列彻底黯淡,碎裂,化为了凡石。云宸子道人的残魂已然消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

王青城站在原地,久久不语。他消化着脑海中的《引气炼己》法门和那些记忆碎片,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慨、震撼与沉重。

他对着那已然失效的石台,再次郑重地、无比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不仅是儒生的揖礼,还下意识地按照云宸子记忆碎片中的某个片段,行了一个道家的稽首礼。

“云宸子前辈,一路走好。晚辈王青城,必不负所托,穷尽此生,亦要以此身护持文明薪火,荡涤魔氛,寻那救世之机!”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在空寂的静室中回荡,仿佛立下了一个宏大的誓言。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寻求生路的逃亡书生。他的身上,承载了更多的东西——文明的遗泽,先烈的执念,以及一份沉甸甸的、看似不可能的希望。

他握紧了双拳,感受着体内澎湃的力量和脑海中玄妙的法门。目光再次投向东方。

前路依旧艰险,但目标从未如此清晰。

他整理好物品,将那份感恩与沉重化为前行的动力,一步步走出了文昭殿。

阳光洒落在废墟之上,仿佛也驱散了一些阴霾。王青城辨认方向,迈开了脚步。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身影在朝阳的照耀下,拉得很长很长。

怀中的玉书微微发热,腰间的石印沉甸甸的。书生负笈,而今负起的,却是一个世界的未来。

他的旅程,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