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
第二天,瓦岗士卒就开始监视金堤关动向。
而杨林带着十大太保离开金堤关之前,出于谨慎,将三千精锐留在金堤关驻守。
临行前,杨林特意叮嘱金堤关守将华公义好好照顾这些人,他会尽快补齐三千精锐的兵器甲胄。意在加强金堤关的防守力量,阻止瓦岗势力扩张。
然而,金堤关守将华公义误解了杨林的意思。
他自作聪明的以为杨林将三千大军困在金堤关,是为了防止战败的消息扩散。
于是华公义刻意将这些士卒当做苦力,修缮城池,开垦荒地,收集制作守城物资。顺便让三千劳力为他本人做工,捞取外快。
华公义万万没想到,瓦岗军不知不觉之间,就跟着这三千劳力混入城中。
杨林走后的第七天,金堤关内火光冲天。
混入城中的程咬金带人打开城门,单雄信亲自领兵,王伯当带弓箭队随行,不到一个时辰,金堤关已失。
事实上 ,华公义的应对很及时。
在混乱爆发的第一时间,就敏锐把握住局势,带人策马直冲城门,意图关闭城门,瓮中捉鳖。
奈何,华公义实力不济。
狭路相逢,程咬金三板斧下去,华公义面对天生神力的程咬金,失了先机,又无后退之路,就此身死当场,为国捐躯。
守将身死,守军军心受挫,被单雄信一阵冲杀,轻松镇压。
杨林前脚刚回到登州,后脚就收到金堤关被破、华公义战死的消息。
怒火攻心的杨林,当即就要调集大军,覆灭瓦岗,十二太保苦劝无果。恰逢天降大雪,道路被阻,杨林方才收起杀心。
金堤关的三千精锐,经历华公义的苛待之后,数百人当夜就愤而投了瓦岗。穿上几日前亲手脱下的战甲,拿起曾经的兵器,摇身一变,成为金堤关守军。
有了领头羊,剩下的隋军士卒,无论是被当做弃子的三千军士和金堤关守军,都没有暴动,拿了瓦岗军发放的路费,返乡而去。
恰好大雪阻隔,诸多军士安全回乡,少数底层军官回到登州,重归大军。
回乡后,想起曾经的同袍拿回兵甲后全新的精神面貌,士卒们不禁辗转反侧。
梦中惊醒,看着空无一物的草屋,父母日渐沧桑的面孔和毫无光泽的灰白的发丝,妻儿枯瘦的身躯,心头一股悲凉升起。
又思及自家不知如何就归入大户名下的土地,明年还有欠下大户的高利贷,更是悲从中来。随之升起的,还有一股莫名的愤怒。
煎熬数日,收到军营消息,要他们自行返回,否则以临阵脱逃之罪论处。热血还未燃尽的士卒们愤而将家眷带上,直奔瓦岗方向而去。
到金堤关后,看着到手的崭新房子和按人头分配的五亩田地,以及告示上明确说明所有赋税合并为低至三成的地租,重新看见希望的军士们,当着父母妻儿的面立下重誓,瓦岗不负他们,此生死心塌地,以死相报。
至于土地怎么来的,当然是金堤关城内和周围的村镇大户们嘴里掏出来的。
而关于三成地租的定例,是在攻下金堤关的第三日,在瓦岗议事上秦叔宝力主,单雄信大力支持,方才最终定下来。
秦真犹记得那一日,众人在聚义堂召开会议,商议金堤关守将的人选。
“这次攻下金堤关,大家都辛苦了。鉴于瓦岗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是我们的势力核心,而金堤关也不可放弃。因此,我们需要选出一人,负责金堤关的军务。”
经过几次会议,众人已经习惯了五人组轮流主持。这一次,正轮到秦叔宝主持。
“金堤关形势复杂,不只要统兵御敌,还要处理政务,甚至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我们这里有资格、有能力的,只有叔宝你、单二哥、伯当和翟让兄。”
樊虎首先发言,一语中的,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智慧。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尤其是坐在樊虎身旁的程咬金。
以往,樊虎在会议上经常一言不发,专心聆听。
或许是习惯了如今平和的氛围,樊虎不再隐藏自己的锋芒。
程咬金惊异得看着樊虎,不忘出声应和。“有道理!像我老程只会砍人,这种精细活可干不了。”
“叔宝受了伤,雄信暂时不能下山。如今我们军队虽然膨胀至五千,但成分复杂。有叔宝和雄信的老班底,有瓦岗寨的原班人马,还有收拢各处山寨的青壮,加上这次在金堤关收降的守军和杨林留下的那批精锐。”
徐茂公捋着胡须,细细分析局势。
“这种情况下,叔宝和雄信必须留在山上,整顿军队,尽快将这些人融为一体,甚至金堤关的守军都要定期轮换。”
“茂公你说得对。我也觉得需要缓缓。正好大雪封山,年前我们就专注练兵和清扫金堤关治下村镇,大家以为如何。”单雄信不愧是七十二路绿林山寨总瓢把子,对于发展势力,自有一番了解。
“这样的话,伯当要和魏先生完善我军的诸般政策,无暇分身。只好委屈翟兄做一段时间金堤守将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