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武八年,辽国、宋国、大理军队彻底融入大乾。
同年,乔峰次子出生,取名萧远,承继萧远山血脉和香火。
大乾发兵三十万,南北夹击吐蕃。
一路从云南、蜀地而上,一路从陇西出发。这是整编完毕的多民族联合大乾军队第一次行动。
为防万一,新生代高手中最强的云南王段誉,带领新一代武学精英,随军出征。
此时的段誉,经过数年修行,已经能完美发挥六脉神剑的威力,虽只有初入开脉境的修为,但有越发精妙的六脉神剑加身,战力足以纵横开脉宗师。
还有当年少室山一战后流落江湖的虚竹,不知得到何种机缘,修成一门奇特的掌法,威力无穷,玄妙不在降龙十八掌之下,跻身先天高手之列。
多年来,虚竹始终游走天下,为其生母赎罪,后被朝廷发现,由卓不凡引入供奉殿。
这一战持续三个月,大乾军队摧枯拉朽一般平定吐蕃。吐蕃宗赞王子力战而死。大轮明王鸠摩智死战不退,身受重伤,功力全失,加入百家学院教授佛学。
吐蕃军死伤惨重,无奈归降。
很多年后,鸠摩智功力尽复,更上一层楼。自创武学踏入通窍大宗师境界,追随乾武帝乔峰征战。
兴武十年,秦真走后由乔峰亲自坐镇的工农学院,成功研究出亩产千斤的高产粮种。参与项目者上至封侯,世袭罔替,下至封官,皆有封赏。
天下震动,万民敬仰。
工农学院自此享誉世间,天下无人不敬,更是一跃而上,地位直追千古传承的儒学院。士农工商的严密社会阶层开始松动。
同年,乔峰独女乔雨出生。
兴武十一年,云南王段誉和虚竹,带领一支船队出海,根据秦真留下的海图,去大海对岸的大陆寻找其他高产作物,乾武帝乔峰亲自相送。
同年,首任内阁成员任期结束。新一任内阁成员由朝廷官员推选,乾武帝乔峰亲自任命,综合各方势力,确保政策公平公正。
内阁首席执政官,时任吏部尚书沈清。
其后还有税收、教育、民政方面的执政官,皆入内阁,共同执政。
又有军中代表张远,江湖代表、逍遥派当代掌门王语嫣,不参与实际政事,但重大事务有表决权和知情权。
末席,萧氏一族当代族长萧武,同样与耶律洪基专司多民族融合之事务。
而这萧武,正是当年少室山一战前,乔峰和萧远山回辽国沟通萧氏一族之后,拜入逍遥派的年轻人之一。
往后形成定例,内阁成员十年一换。
席位固定七席,四席主政,一到两席军中代表,一席固定负责多民族融合。江湖代表偶尔会有入内阁听政之权。
如果没有巨大的变故,这套制度不会改变。
兴武十二年,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大乾商人,传回海外诸国和极西之地的情报。大乾统一大陆的战略开始筹备。
兴武十五年,出海四年之久的云南王段誉归来,带回多种高产良种,同时在海外大陆留下大乾的旗帜。
兴武十六年,高产粮种试种成功,取得大丰收。这一次,大乾百姓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盛世到来的希望,已经深入人心,无可动摇。
云南王段誉进封楚王,世袭五代。虚竹封弘光侯。船队众人,人人加爵,子女入太学深造,军队官府优先录用。死去的船员,亦有封赏,朝廷抚恤家眷,同样子女可入本州学府深造,费用全免,军队官府优先录用。
兴武十八年,高产粮种推广全国。全国上下分到土地的百姓上缴赋税之后,还能储备粮食饲养家畜,一日三餐的习惯开始在大乾境内推广。
有了充足的食物,大规模饲养牲畜成为可能。朝廷自身也有在各地筹备农田和牧场。肉食上桌,以成为平民百姓的下一步愿景。
各地豪强大族之中,聪慧者早已破门出户,自立门户。平庸者也不愿再受族老剥削、家规约束,投入大乾官府的怀抱,成为治下百姓。
豪强大族被迫分裂,再也不复当年威压一地,对抗官府的强势作风。
兴武十九年,蒙学和县学统称为义务教育,全免费用,每日管饭,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且不再需要考试进入县学。
兴武二十年,朝堂上下呼吁乾武帝立下太子,以安国本。却被乔峰曝出自己武道有成,拥有超过四个甲子的寿命。
世人惊骇之余,举国兴起追寻武道的潮流。
只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兴武二十一年,各地江湖门派纷纷转型,成为专职武者学校。接收未曾考入郡学府,却在县学完成筑基的少年。培养出的弟子,或是回乡、或是从军、或是入官府任职维持治安,或是竞聘各级学院的教师,各行各业之中,哪怕是务农,也会两手拳脚。
兴武二十二年,乔三槐和乔英夫妇,寿终正寝。葬于少室山下老家。
这些年虽有乔峰以真气帮助二老疏通经脉、调养身体,但毕竟大限已至,非人力所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