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役,没有任何意外。
皇室忙着迁移,而太祖传承早已失落在岁月中。太宗一脉醉心文治,不喜武道,甚至都不知有太祖传承的存在。
三方来者皆是高手,但依旧不足以留下数量众多的皇室族人和百官家眷,何况还有数十万禁军护卫。
事后,灵鹫宫部众把皇宫一寸一寸地搜过去,方才成功在太庙之中,找到了一份卷轴。
乔峰信守承诺,没有违背约定的想法。辽国和西夏国分别抄录了一份太祖传承。
秦真细细看过,那是与流传在军中的三十二路太祖长拳截然不同的武学,包含内气、锻体、四十五路太祖长拳、盘龙棍法,内外兼修,直通大宗师巅峰。
对此,秦真有些困惑。
根据在一处隐秘之所找到的《太宗密录》记载,太祖身死当夜,其弟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太宗皇帝,联合当世五大高手逍遥派逍遥子、大辽战神萧天、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吐蕃大轮寺开派祖师智源上人、姑苏慕容家老祖慕容龙城,围杀太祖皇帝。
这一战,太祖皇帝重伤不治,五大高手亦是死伤惨重。
段思平、慕容龙城、智源上人三人身死当场,尸骨无存。
逍遥子和萧天逃出皇宫,从此杳无音讯。
太宗皇帝武功被废,武道之路断绝。
据辽国第一高手宇文殇,也就是萧天的徒孙所言,当年师父曾留下只言片语,师祖萧天远行之时,并未隐瞒所行之事。
传说,太祖皇帝赵匡胤得到周世宗柴宗遗泽,武功大进,从此一飞冲天,功参造化,镇压当世,五大绝世高手亦非其敌。后来师祖萧天收到消息,一生大敌赵匡胤将要突破大宗师,进窥天人之境。于是萧天飘然离去,欲要阻止太祖赵匡胤再次突破,从此失去下落。
从战绩来看,太祖应当是没有成功突破。或者说,突破被打断了。
但太庙的这份传承,却没有任何有关天人之境的任何线索。
或许,太宗毁掉了传承。或许,传承在太祖后裔中流传。
一切,都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天山童姥等人也对逍遥子的过往有了一些了解,却依旧没有找到逍遥子的行踪线索。
皇宫大战之后,辽国战神萧天失踪。逍遥子深受启发,远走天山,潜心钻研天人之道,收下四个徒弟,创立逍遥派,后飘然而去。
......
宋室南迁,兴汉军乘胜追击,一路将势力范围扩张至长江沿线,才因缺乏水军而停滞。
接收城池、安排官员、精简军队、边境防守、分地于民、大兴教育、鼓励工商、发展技术,一系列政策铺开,初步整合治下城池和人口,半年时间悄然流逝。
至此,建国称帝的时机成熟。
十月初一,古历岁首之日,乔峰称帝,国号为乾,定都洛阳,年号兴武,以朱辞为皇后。太子之位空悬,并未将不到两岁的长子乔和立为太子。
沿用三省六部制,取消前朝各级冗官冗员制度,军政分离。乔峰亲掌大军,张远辅佐。
设内阁主政,苏星河、李敬意、朱辞为首任内阁成员。遇不决之事,由乔峰定夺。
三人中,李敬意负责具体施政,苏星河负责调和江湖冲突,朱辞负责监督和传达新政。
无涯子为国师,逍遥派为国教。
卓不凡以灵鹫宫部众为基础,收编皇城司成员,主持悬镜司,专司监察,为公义而战。
天山童姥主持供奉殿,收纳先天以上高手。
单正组织鲁地义军有功,为人正直,任大理寺卿。五个儿子全部入朝为官,或任职悬镜司,或任职刑部和大理寺。
其余各级官员,基本都是一正一副。正职由愿意留下来的原宋廷文官担任,军中选拔出的思想过硬、天赋过人之辈,进入朝堂担任副职,行监督和学习之任。
丐帮弟子全数编入军队,为国而战,为己而战,为未来而战。
乔三槐和乔英夫妇辛苦了一辈子,如今儿子成了皇帝,二老依旧不忘初心。拒绝入宫做太上皇和太后享清福,选了一块地潜心研究农术。
至于萧远山,他辽人的身份是个大槛。乾朝以汉人为基,不是不能接受异族血脉为太上皇,但他本人拒绝了。
儿子取得大成就,萧远山不会阻止。但他骨子里,还是爱戴自己的母国的。
因此,萧远山往来奔走。乔峰也心有所愿,于是亲赴辽国,由萧氏一族作为桥梁,见到了日渐憔悴的辽帝。
辽帝面对国内日渐糜烂的局势,已是心力交瘁。乔峰的到来,无疑是给他送上了一条新的出路。
或许是二人本就有缘,这一次会面,即使没有原本命运线中乔峰救驾,两人依旧一见如故,倾心相交。
只是两人互为一国首脑,结义之事当然无从谈起。
乔峰麾下连年征战,乾国新建,势力扩张太快,需要夯实根基,暂时不愿再动刀兵。
辽国亦无力再战。
两人一拍即合,乾辽建交,边境互市,乾国支援大辽粮食,换取大辽国内的珍稀药材和矿产资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