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风带着桂香,漫过“全球基层医疗协作联盟”的园区,办公楼前的两株金桂开得正盛,细碎的黄花缀满枝头,落在窗台上,沾了满纸墨香。李念宝正低头批改“全球基层医疗青年人才计划”的中期考核答卷,左手边的马克杯里泡着半杯温蜂蜜水,杯壁上贴着陆泽言早上贴的便签:“第三节课后记得喝,今天风大,别着凉”——那是她上周随口提了句秋风一吹嗓子干,他就记到了现在。
笔尖在阿米拉的试卷上停顿,念宝忍不住弯了弯嘴角。小姑娘在“山区儿童先心病筛查实操”题里,不仅准确标注了“听杂音—测血氧—填筛查表”的流程,还在备注栏里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写着“用当地儿歌《星星眨眼睛》安抚哭闹患儿,比糖果管用”。她拿起笔,在这句话旁画了个红色的五角星,指尖不经意碰到桌角的小相框——那是蜜月时在尼泊尔雪山下拍的,她靠在陆泽言肩头,两人都戴着当地的针织帽,帽檐上还沾着没化的雪粒。
“在看阿米拉的答卷?”陆泽言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端着一个青瓷盘走进来,盘沿印着一圈浅青色的兰花纹,是念宝母亲去年亲手烧的。盘里放着两块桂花糕,还冒着淡淡的热气,“刚收到妈寄来的包裹,裹了三层保温袋,说家里的桂花开得比往年早,特意挑了最香的花瓣做的,知道你最近控糖,只放了半勺冰糖。”
念宝放下笔,拿起一块桂花糕,指尖触到温热的糕体,咬下一小口,清甜的桂香混着米糕的软糯在舌尖散开,和小时候趴在厨房门口等母亲蒸桂花糕的味道一模一样。“这孩子进步真快,”她含着糕点,声音软软的,“上次视频,她说跟着小李在村里做普查,学会了用‘土办法’判断老人的血压——看耳垂的颜色、摸脉搏的力度,还说王大伯教她用晒干的艾草煮水,给关节疼的老人泡脚,比暖水袋管用。”
陆泽言在她身边坐下,椅子轻轻蹭过地面,发出细微的声响。他翻起另一叠答卷,指尖划过“秘鲁实训组”的标注时,特意放慢了速度——那是他上周视频时反复叮嘱要重点看的组。“秘鲁的学员也不错,”他指着卷子里的手绘设计图,“他们在模块化示范站的模拟搭建考核里,不仅按要求留了通风窗,还在窗沿下加了挡雨板,说当地雨季长,怕雨水渗进诊疗室。你看这里,”他指尖点在图上一个小小的箭头处,“还标注了‘儿童候诊区要靠窗,让孩子能看到外面的花’,心思比我们还细。”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划了两下,调出一张照片递到念宝面前。照片里,库斯科的模块化房屋主体已经完工,土黄色的墙面上,几个穿着工装的当地人正拿着画笔涂鸦,左边画着中国医生举着听诊器,右边画着秘鲁村民抱着孩子,中间用当地语言写着“健康不分国界”。“援建团队说,这是当地的孩子们提的主意,每天放学都来工地看,还把自己画的画贴在工棚上当参考。”陆泽言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我让他们多拍点照片,以后做成相册,给咱们的学员当教材。”
念宝凑过来看照片,肩膀轻轻碰到陆泽言的胳膊,两人都没动。她想起去年在秘鲁灾区,他背着受伤的孩子涉水前行,裤脚全湿透了,却还笑着说“孩子比我重要”。现在再看这张满是烟火气的照片,心里像被温水浸过,软乎乎的。“真好,”她轻声说,“示范站不只是冰冷的建筑,得有这些小细节,才能真正走进当地人心里。”
正说着,桌上的应急电话突然急促地响起,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陈悦拿着一份紧急通知匆匆进来,脚步有些急,额前的碎发都乱了:“李主席,陆主任,东南亚的菲律宾遭遇强台风袭击,多个沿海村落被淹,基层医疗点全被冲毁,联合国卫生组织请求我们派应急医疗队支援,还希望我们用‘全球基层医疗应急救援标准’指导当地开展灾后防疫。”
念宝立刻起身,随手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那是陆泽言早上出门时特意给她拿的薄风衣,知道她一忙起来就忘了添衣服。陆泽言也快步跟上,路过办公桌时,顺手把念宝没喝完的蜂蜜水倒进保温杯,塞到她手里:“路上喝,别让嗓子干着。”
两人快步走向应急指挥中心,走廊里的灯光映着他们的影子,紧紧贴在一起。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菲律宾的现场画面触目惊心:浑浊的洪水漫过村庄,屋顶在洪水里漂浮,临时避难所里挤满了受灾村民,孩子们抱着膝盖缩在角落,不少人身上带着擦伤,却找不到医生处理。
“立即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念宝的声音沉稳有力,手指在触控屏上快速点选,“抽调6名急诊、感染科专家,带上便携式急救设备、消毒用品和灾后常见病药品,明天一早出发。另外,联系我们在东南亚的应急物资储备库,优先调配200顶防水医疗帐篷、500套防护服,协调中国红十字会的直升机运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