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七十年代的宝 > 第24章 油灯下解困, 稚语点迷津

从姑妈家回来的第二天,西北的日头又热得发燥。李念宝坐在养父母家的院门槛上,手里攥着二哥肖建军给的红绳石子,看着继兄李向阳背着半旧的帆布书包,蔫头耷脑地从外面回来。

帆布书包上还沾着草屑,李向阳的裤脚磨破了个小口,露出的脚踝上有块新鲜的淤青。他进门时没像往常那样喊“妈”,而是径直往自己的小土屋走,连院角那棵杨树上的蝉鸣都没驱散他身上的沉闷。

“向阳哥,你回来啦!”李念宝从门槛上跳下来,小跑到他跟前,仰着小脸看他,“你脸上怎么有灰?是不是又去河边摸鱼了?”

李向阳低头瞥了她一眼,没说话,只是脚步顿了顿。他今年十八,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在村里的高中念高二,成绩不上不下,心里总揣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眼看着身边有人退学去学手艺,有人托关系进了公社的砖厂,他却还在教室里啃那些枯燥的课本,不知道未来能有啥出路。

“向阳,回来啦?快洗手吃饭,今天蒸了玉米面窝头,还炒了点土豆丝。”张秀兰端着菜碟从厨房出来,见儿子脸色不好,也没多问,只把筷子往桌上一放,“念宝,别缠你哥,让他先洗手。”

“哦。”李念宝乖乖应着,却没走远,靠在门框上看着李向阳。她记得前世,李向阳就是在高二这年夏天退了学,跟着邻村的人去外地打工,结果被人骗了工钱,回来后又去砖厂搬砖,累得落下了腰伤,一辈子都没摆脱“苦力”的命运。

现在正是他迷茫的时候,要是没人拉一把,他恐怕还会走上老路。

晚饭时,李向阳扒着碗里的窝头,没怎么动筷子。李兴荣看在眼里,放下碗问:“向阳,是不是在学校受委屈了?跟爹说。”

“没有。”李向阳闷声回答,筷子在碗里戳着,“就是觉得……读书没啥用。”

这话一出,桌上的气氛顿时沉了下来。张秀兰急了:“咋没用?你看村里的小学老师,不就是念了书才当上的?你再熬一年,考个中专,以后就能吃公家饭了!”

“哪那么好考?”李向阳抬眼,语气里带着自嘲,“班里那么多人,就几个能考上的。我成绩又不好,不如早点退学,去学个木工,或者去砖厂干活,还能给家里挣钱。”

“你这孩子!”张秀兰气得想拍桌子,却被王建业拉住了。李兴荣叹了口气,看着儿子:“向阳,爹知道你心里急。可你还小,现在退学,以后怕是要后悔。你再想想,真不想读书了?”

李向阳没说话,只是低头扒拉着碗里的饭。李念宝坐在旁边,小口啃着窝头,眼睛却一直没离开李向阳——她知道,现在说大道理没用,得用他能听进去的话,点醒他。

晚饭后,李向阳躲进了自己的小土屋,关上门,借着油灯的光翻着课本,可眼神却飘在窗外的夜色里。窗外的蝉鸣还在继续,偶尔有风吹过,树叶沙沙响,却没让他的心静下来。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推开了一条缝,一个小脑袋探了进来:“向阳哥,你在看书吗?”

是李念宝。她手里端着个搪瓷杯,里面盛着半杯凉白开,小心翼翼地走进来,生怕打扰到他。

“你怎么来了?还不去睡觉。”李向阳把课本合上,语气缓和了些——他虽然对这个“妹妹”一开始有些戒备,可这两年相处下来,也知道她是个懂事贴心的孩子,从不跟他闹。

“我不困。”李念宝把搪瓷杯放在他桌上,然后爬到他旁边的小板凳上坐下,仰着小脸看他,“向阳哥,你是不是不想读书了?”

李向阳愣了愣,没想到她会这么直接。他看着眼前的小丫头,才六岁,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沉静,只好点了点头:“嗯。觉得读书没用,还不如早点挣钱。”

“可是向阳哥,”李念宝歪着脑袋,小手抓着板凳的边缘,“我听娘说,你以前成绩很好的,还拿过学校的奖状,是不是?”

李向阳心里一动——那是他初一的时候,数学考了全班第一,老师给了他一张奖状,他还贴在墙上,后来搬家时不小心弄破了。这事他没跟别人说过,没想到张秀兰会跟念宝提起。

“那都是以前的事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以前能考好,现在也能啊!”李念宝眼睛亮了,声音也提高了些,“向阳哥,你是不是觉得考不上中专?可你还没试过呢,怎么知道不行?就像我上次学写字,一开始总写不好‘李’字,可我天天练,后来不也写好了吗?”

她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歪歪扭扭的铅笔字写着“李念宝”三个字,还有几个没写完的“李向阳”。

“你看,我还在学写你的名字呢。”李念宝把纸递给他,“我娘说,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不然啥都做不好。向阳哥,你要是现在退学了,以后想起没考中专的事,会不会后悔呀?”

李向阳看着那张纸,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他想起初一拿奖状时的骄傲,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又想起自己这些天的迷茫——他不是不想读书,只是怕努力了也没用,怕辜负了家里的期望。

“可……就算我想考,也考不上啊。”他低声说,语气里带着不确定。

“怎么会呢?”李念宝凑近他,小声说,“向阳哥,我听村里的老师说,中专考的内容,都是课本上的,只要把课本吃透了,就能考上。你要是有不会的,就问老师,或者问我——我虽然年纪小,可我会背好多诗,还会数数呢!”

她说着,还背起了刚学的《静夜思》,声音清脆,在油灯下显得格外认真。

李向阳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这小丫头,还真把自己当“小老师”了。可笑着笑着,他心里的烦躁却慢慢散了。是啊,他才十八,还有机会,怎么能就这么放弃呢?

“行,我知道了。”他摸了摸李念宝的头,语气里带着释然,“我再试试,要是真考不上,再退学也不迟。”

“太好了!”李念宝高兴得跳起来,“向阳哥,你肯定能考上的!到时候你就能吃公家饭,还能给我买糖吃!”

“好,给你买糖吃。”李向阳笑着答应,心里的迷茫像被风吹散了,油灯的光映在他脸上,多了几分坚定。

李念宝见他想通了,心里也松了口气。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得帮他巩固信心,让他真正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向阳哥,那你早点看书,我不打扰你了。”她端起搪瓷杯,刚要走,又想起什么,转头说,“对了,向阳哥,你明天能不能帮我个忙?我想给姑妈送点东西,可是路太远了,我走不动。”

“送啥东西?”李向阳问。

“就是娘蒸的窝头,还有我画的画。”李念宝说,“姑妈昨天病了,我想让她多吃点好的,快点好起来。”

李向阳心里一暖——这小丫头,不仅懂事,还这么孝顺。他点了点头:“行,明天我放学回来,带你去。”

“谢谢向阳哥!”李念宝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李向阳看着她的背影,重新拿起课本。油灯的光跳跃着,照亮了课本上的字,也照亮了他心里的路。他翻到数学课本的第一章,开始认真地看起来——这一次,他没有再走神,眼神里满是专注。

第二天早上,李向阳起床时,发现灶房里已经飘出了粥香。张秀兰正往锅里下窝头,见他进来,笑着说:“今天怎么起这么早?是不是想通了,要好好读书了?”

“嗯。”李向阳点了点头,走到灶台边,帮着添柴火,“妈,以后我会好好读书,争取考上中专。”

张秀兰听了,眼眶一下子红了——儿子终于懂事了。她擦了擦眼睛,笑着说:“好,好,妈相信你。以后家里的活,你不用操心,专心读书就行。”

王兴荣也很高兴,吃完饭,还特意给李向阳塞了五毛钱:“拿着,在学校要是饿了,就买点吃的。别省着,身体要紧。”

李向阳接过钱,心里暖暖的——他以前总觉得父母不理解他,现在才知道,他们一直都在默默支持他。

上午的课,李向阳听得格外认真。老师讲的知识点,他都记在笔记本上,遇到不懂的,下课就去问老师。班里的同学都觉得奇怪——以前那个上课走神的李向阳,怎么突然变了?

放学后,李向阳没像往常那样跟同学去玩,而是直接回了家。李念宝已经准备好了要送的东西: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四个白面窝头(张秀兰特意蒸的,平时舍不得吃),还有一张她画的画,画的是她和李向阳、姑妈一起在菜地摘豆角的场景。

“向阳哥,我们走吧!”李念宝背上小布包,拉着李向阳的手,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从养父母家到姑妈家,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李向阳怕李念宝累着,走了一会儿就把她抱起来,让她趴在自己背上。李念宝趴在他背上,手里拿着画,小声跟他说学校里的事:“向阳哥,今天老师教我认了好多字,我还会写‘太阳’的‘阳’字了,就是跟你的名字里的‘阳’一样!”

“是吗?那以后你教我写字好不好?”李向阳笑着说。

“好啊!”李念宝高兴地答应。

一路上,两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姑婆家。李桂英正在院子里晒豆角,见他们来了,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迎了上来:“念宝,向阳,你们咋来了?”

“姑妈,我来给你送窝头和画!”李念宝从李向阳背上滑下来,把布包递过去,“娘说这是白面做的,让你补补身子。”

李桂英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的白面窝头还冒着热气,心里顿时暖烘烘的:“念宝真懂事,快进屋坐。”

李向阳也跟着进屋,帮着王桂英把窝头放进碗柜里。李桂英看着他,笑着说:“向阳,听念宝说,你要好好读书,考中专?”

“嗯。”李向阳点头,有些不好意思,“以前不懂事,让家里人操心了。”

“好,好,有志气!”李桂英高兴地说,“以后有啥困难,跟姑婆说,姑妈帮你想办法。”

李念宝坐在旁边,看着他们说话,心里美滋滋的——她不仅帮李向阳找回了方向,还让两个家人的关系更亲近了,这真是一举两得。

下午,李向阳帮着李桂英把晒好的豆角收进屋里,又陪她聊了会儿天,才带着李念宝回家。路上,李念宝趴在他背上,小声说:“向阳哥,你以后一定要考上中专,这样我们就能经常来看姑妈了。”

“嗯,一定。”李向阳坚定地说。

夕阳西下,把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李念宝看着天边的晚霞,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李向阳一定能考上中专,大哥也不会走弯路,姑婆的身体也会越来越好,这个家,会越来越幸福。

回到家时,张秀兰和李兴荣已经在门口等了。见他们回来,张秀兰赶紧迎上来:“念宝,累坏了吧?快进屋喝口水。”

“不累,娘。”李念宝笑着说,“姑妈看到我送的窝头,可高兴了,还说要给我做花布褂子呢!”

“那就好。”张秀兰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晚饭时,李向阳主动跟王兴荣说起了学校的事,说自己今天听懂了老师讲的数学题,还问了老师几个问题。王兴荣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好,好,这样就对了。向阳,你要是有啥不懂的,也可以问我,我虽然没念过多少书,可以前也学过算术。”

“嗯,知道了爹。”李向阳点头。

李念宝坐在旁边,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改变命运的路上,还有很多挑战,可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晚上,李向阳又在油灯下看书,李念宝也搬着小板凳坐在旁边,拿着木炭头在废报纸上写字。油灯的光映着两人的身影,一个认真看书,一个认真写字,画面温馨又和谐。

李念宝写着写着,抬头看了看李向阳——他的侧脸在油灯下显得格外专注,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她笑了笑,低下头,继续写着——她要和向阳哥一起努力,把这一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窗外的蝉鸣渐渐弱了,夜色越来越浓,可小土屋里的灯光,却像一颗温暖的星,照亮了这个普通的农家,也照亮了他们充满希望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