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热闹?
时值暮春,窗外的日头暖洋洋地照着,庭院里的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簇拥在枝头,偶有微风拂过,便簌簌落下几片,在地上铺了浅浅一层。罗晴斜倚在临窗的软榻上,身上盖着一条柔软的薄绒毯,小腹已有了明显圆润的弧度。怀孕四月,胎象已稳,早先的困乏嗜睡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满足,以及对食物超乎寻常的热情。一日里总要进上四五顿,厨房的灶火几乎为她一人不曾停歇。
这日午后,她刚用了小半碗鸡丝燕窝并几块精细的荷花酥,正捧着本闲书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玲珑含笑进来禀报:“夫人,瑾瑜有信到了。”
罗晴闻言,眼中立刻漾开笑意,忙坐直了身子:“快拿来。”
信封是厚厚的一叠,带着远方的风尘。她小心翼翼地拆开,抽出里面微黄的笺纸,瑾瑜那已初见风骨、却仍带着少年青涩的笔迹便跃然眼前。信写得很长,絮絮叨叨,满是赤子之心。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江南春深,景物殊丽,与北地大异其趣。晨起推窗,常见烟雨空蒙,如丝如雾,将远山近水都笼在一片湿意里,青石板路被洗得油亮,偶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走过,吴侬软语,听不真切,却似歌谣。及至晴日,则碧空如洗,柳绿花红,西湖烟波浩渺,画舫如织,莺啼燕舞,不绝于耳。儿子见如此江山如画,深觉言语难以尽述其美,已禀明祖父,欲寻一丹青名师,潜心学画。假以时日,定要将这江南风物,一笔一画,描摹下来,寄与母亲与妹妹共赏。祖父祖母身体康健,孩儿亦是无病无痛,个子又蹿了蹿,我们一切安好,请母亲万万放心。惟愿母亲在京中,亦能舒心开怀,勿念远人。不肖子瑾瑜,再拜谨禀。”
一字一句读下来,罗晴的唇角始终噙着温柔的笑意,仿佛也随着那笔墨,神游到了那杏花春雨的江南,看到了长子日渐挺拔的身姿,以及认真书写的少年眉眼。她将信纸轻轻贴在胸口,感受着那份遥远的牵挂与慰藉。这个孩子,总是这般贴心。有他的书信,有霏霏每日从太学带回的趣闻轶事,有萧凛无论多忙都会抽出的陪伴时光,这个孕期,虽因顾忌颇多而深居简出,内心却是从未有多的安稳与充盈。
正沉浸在思绪中,只听门外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伴着清脆的珠帘响动,玲珑端着一碟新渍的梅子走了进来。她月前才从永乐县的家中赶回,一进门得知罗晴已怀孕三月,当场就红了眼眶,自责不已,这些日子更是将罗晴看得如同眼珠子一般,事事亲力亲为,恨不得将前几个月缺失的照顾一并补回来。
“夫人,刚用罢点心,嚼颗梅子解解腻吧。”玲珑将白瓷碟子放在榻边的小几上,看着罗晴手边的信笺,笑道,“瑾瑜这是说了什么?让夫人笑得像花一样。”
罗晴将信小心折好,放回信封,笑着说:“瑾瑜说要学画,将来画了江南景致给我和霏霏看看呢。瑾瑜还说他的个子又蹿了些。”站起来比划到胸前的位置继续说道:“现在是不是已经到这里了?”说罢,眼睛红了起来。毕竟孩子成长过程的缺失,是无法弥补的,作为母亲,怎能不伤心?
玲珑赶紧安慰道:“瑾瑜真是越来越有出息了,孝心可嘉。夫人如今是双身子的人,正该多些这样的喜事宽心,莫不可伤心难过。”说着,赶紧递给她一杯温水,絮叨着,“今日天气虽好,窗边到底有些风,夫人还需仔细些,喝口水润润,仔细别着了火气。”
罗晴知她心结,由着她伺候,笑道:“知道了,我的好玲珑,你再这般念叨下去,我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主仆二人正说笑间,外头又有小丫鬟急急来报:“夫人,尚书府的李夫人来了,已到二门了。”
罗晴一怔,随即莞尔:“快请进来。”心下却有些奇怪,嫣然姐姐前两日才来过,今日连通报都没有,急急地赶来,不知是为何事?
不过片刻,便见李嫣然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她今日穿着一身海棠红缕金百蝶穿花云锦裙,本是极明艳的打扮,发髻却微有些松散,额角还沁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步履匆忙所致。
她一进门,也顾不上礼数,目光扫见罗晴榻边小几上那杯刚奉上不久、尚温热的白水,端起来便一饮而尽。喝完,才长长舒了口气,用袖子扇着风道:“可渴死我了!”
罗晴见她这般情状,不由失笑,一边示意玲珑再倒些,一边打趣道:“你这是从哪儿逃难来的?还是后头有追兵不成?跑得这样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李嫣然没好气地送了她一个大白眼,嗔道:“你个没良心的!我是想着你如今是府里的‘珍稀物件’,等闲不敢放你出门,怕你闷坏了,这才得了新鲜热乎的消息,紧赶慢赶地来与你解闷。你倒好,不说感激,还在这里取笑我!”
罗晴见她真有些着恼,连忙软语求饶:“好姐姐,是我错了,怪我这张嘴不会说话。姐姐大人有大量,饶过我这一回,快坐下歇歇。”说着,亲自将新斟的水推到她面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