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京中趣事
春日的京城,冰雪消融,暖风和煦,太学门前的古槐也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三月初三,是个黄道吉日。这一日,定北侯府的嫡小姐萧霏霏,正式入了太学,成了静和公主的伴读。
此事在京城世家圈中,也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议论。谁都晓得,静和公主是帝后的掌上明珠,能为她伴读,不仅是无上的荣耀,更是家族地位的象征。以往公主、郡主的伴读,多是从世家大族中甄选,以求门当户对。而此番皇后娘娘为静和公主挑选的三位伴读,除了定北侯府的萧霏霏,其余两位竟都出自清流书香门第,父兄皆是科举正途出身的新晋官员。
这其中的深意,稍有权衡之心的人都品得出几分。
罗晴坐在府中的暖阁里,窗外几株玉兰开得正盛。她捧着本闲书,心思却不在书上。霏霏第一日入宫,她这做母亲的,面上虽镇定,心里总归是悬着的。直到贴身丫鬟云鬓笑着进来回话,说小姐已被宫中嬷嬷安然送回,正在自己院里歇着,瞧着神色欢愉,罗晴这才真正松了口气,端起微凉的茶盏抿了一口。
晚间歇息时,女儿依偎在她身边,小嘴叭叭地说着宫里的见闻。太学的先生学问如何渊博,静和公主如何和气,另两位伴读小姐虽初时有些拘谨,但也是知书达理的性子……罗晴含笑听着,手指轻柔地梳理着女儿柔软的额发,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皇后娘娘这番安排,堪称用心良苦。
选霏霏,其一,自然是笼络定北侯府。如今萧凛身兼太子少师,圣眷正浓,且手握禁军,是太子将来不可或缺的臂助。让霏霏伴读,加深的是萧家与皇室的羁绊,盼的是萧凛能真心实意教导、乃至在关键时刻护卫东宫。其二,罗晴也知,皇后娘娘是真心喜欢霏霏这丫头。这孩子虽不在京城长大,却无半分怯懦小家子气,回到这富贵窝般的侯府,也不曾因环境骤变而养出骄纵跋扈的性子,反倒愈发沉稳聪慧,一双明眸清澈见底,透着灵气。其三,也是静和公主自个儿瞧霏霏对眼。天家贵女,身边从不缺阿谀奉承之辈,那些世家小姐们规矩是极好的,却也少了几分鲜活真趣,霏霏的爽利明快,正投了公主的缘法。
至于那两位书香门第出身的伴读,用意更深。一是不愿公主身边尽是骄奢之风,需得清正门风的姑娘潜移默化,涵养德性;二来,这些科举出身的清贵学子,如今看似位卑,却是未来朝堂的中流砥柱,此刻施恩,是为太子殿下提前布子,笼络人心。
“既为长子谋划深远,又不牺牲爱女的舒心顺意,皇后娘娘的拳拳爱子之心,可谓周全缜密。”罗晴靠在引枕上,心中暗叹。天家母子,亦如寻常百姓,为子女计,总是呕心沥血的。
好在霏霏只需每日上午陪同公主去太学听讲,下午则跟随公主在皇后娘娘宫中学习宫廷礼仪规矩,行程虽满,却都在宫禁重地,安全无虞。且每十日还能休课一日,归家团聚。这般安排,罗晴已是万分感激。
自霏霏入宫伴读后,罗晴的时日便空暇了许多。上午处理完府中庶务,剩下的光阴,或是读些游记杂谈,或是做些女红针黹,偶尔也会应袁锦绵、李嫣然等几位交好夫人的帖子,过府小聚,闲话家常。
至于京城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宴会,无论是哪家夫人做寿,还是哪家花园子里的赏花会,罗晴一概寻了由头推拒了。一来,她身怀六甲,胎象虽稳,但人多眼杂的场合,难免有磕碰风险,她冒不起这个险;二来,如今的朝局看似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定北侯府圣眷正浓,更需谨言慎行,暂避风头,方是长久之道。
也正是在这一次次与密友的小聚中,隔着一道道高墙,京中那些形形色色的趣闻轶事,便如同春风里的柳絮,飘飘悠悠地落到了罗晴的耳中。有些事听着荒唐,有些事听着唏嘘,倒也让她足不出户,便仿佛亲眼目睹了另一番人间热闹。
而这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镇国公府那出“世子夫人与妾室争风,正室大打出手”的连台好戏。
这一日,袁锦绵过府来看她,两人在暖阁里对着棋盘,边下棋边说话。袁锦绵是个爽利性子,说起京中趣闻来更是绘声绘色。
“嫂嫂你是深居简出不知,如今满京城,就数那镇国公府最是热闹!”袁锦绵落下一子,嘴角噙着一丝戏谑的笑意。
罗晴执白子,闻言抬眼,露出些许好奇:“弟妹说的是……镇国公府郭家?他家又出了什么新鲜事?”
“可不是嘛!”袁锦绵压低了声音,却又掩不住那分享秘辛的兴奋,“就是那位世子爷,郭靖敏,和他那心尖儿上的贵妾李婉儿,还有那炮仗脾气的世子夫人郝碧霞,三人一台戏,唱得是锣鼓喧天,如今连街边的孩童都能学上几句他们府里的官司了!”
罗晴微微蹙眉。镇国公府她自是知道的,开国功臣之后,袭爵至今,只是近两代颇有些青黄不接,渐显颓势。如今的镇国公郭弘,空顶着个国公的名头,只在鸿胪寺领了个卿的闲职,负责些宗室、外交的礼仪琐事,并无实权。世子郭靖敏倒是在户部任右侍郎,算是有了实职,可惜品性……罗晴早有耳闻,是京中有名的好色之徒,颇有其父之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