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凤途冰魄:逆袭女帝传奇 > 第131章 苏桐说服将领,统一改革思想

晨光初透,军政参议堂外廊下霜色未消。苏桐立在檐角滴水之下,手中握着一卷尚未誊清的章程草稿,墨迹犹润。她未曾回宫,一夜未眠,只在案前反复推敲字句,生怕一处疏漏,便成众将口中的把柄。

尉迟凌峰的身影出现在长廊尽头时,脚步沉稳,却比昨日少了几分滞碍。他走近,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册子上,低声道:“你昨夜说的那句话,我回去想了许久。”

苏桐抬眼看他,“哪一句?”

“不是替换,是提升。”他缓缓道,“可提升若不带人走,终究只是换血。”

“所以我设了轮训回流。”她将手中草稿翻开一页,指尖点向其中一行,“三年期满,无论去留,皆可归营。带回新法、新令、新战策,原编制不得拒纳。这不是断根,是播种。”

尉迟凌峰默然片刻,终于伸手接过草稿,逐行细看。他的指腹在“优先晋升”四字上停了许久,抬头问:“若有人不愿去试点,怕被视作落选,又当如何?”

“那就由各营自行推举。”苏桐答得干脆,“不强取一人,不贬一人。凡报名者,营中须公示名单,兵部备案。谁愿学,谁敢试,由将士自己定。”

尉迟凌峰轻轻呼出一口气,肩头微松。他望着沙盘方向,忽然道:“黑水原那处哨点,你说要派十人小队……可曾想过,他们若遇敌,未必能活到传讯?”

“正因如此,才要练出能活下来的兵。”苏桐走到沙盘前,指尖轻点那圈红痕,“旧制重阵型、轻侦巡,斥候常孤身深入,无策应、无退路。新军首训,便是‘三人成组,进退同命’。不求杀敌,先求生还。”

尉迟凌峰凝视着她,眼神渐有动摇。

次日辰时,军政参议堂内灯火未熄。苏桐召来数位边镇主将,霍震霆亦在列。她未宣读章程,只命人取出三册薄本,依次递上。

第一册记:近三年因地形误判致伏击,伤亡士卒共一千二百余人;

第二册录:因传令延误错失战机十二次,其中三次致敌破关;

第三册载:粮道计算失误引发断粮七起,最久一次达九日,冻毙三百余卒。

堂中寂静无声。

苏桐立于案前,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这些名字,不是死于敌手,是死于无知。他们不会算里程,看不懂舆图,听不懂旗语。一声令下冲锋,不知前方是崖是谷。这样的勇猛,值得敬佩,却不该再被重复。”

霍震霆猛地抬头:“所以你就说识字算数胜过刀枪?”

“我不是说它胜过。”苏桐直视他,“我是说,刀剑需有眼睛指引,号令需有头脑承接。一个校尉若连地图都看不懂,如何带兵穿山越岭?一名千户若算不清粮秣周转,如何调度三军?”

她顿了顿,语气转沉:“我不是要废老兵,是要让老兵不再白白送命。”

霍震霆盯着她,眼中怒意未散,却已多了一丝思索。

良久,他低声问:“若老卒想学呢?年过四十,识字艰难,夜夜苦读,可还有机会?”

苏桐点头:“营中学堂即日开设,烛火通夜不灭。不考出身,不论资历,只问愿不愿来。第一课,便是认方位、记口令、算行军所需粮水。谁来,谁就有资格参与新军遴选。”

堂内将领面面相觑,有人低头翻阅簿册,有人悄然交换眼神。

尉迟凌峰忽而开口:“我愿带头在我营中设试点学堂。三日内报第一批名单。”

苏桐看向他,微微颔首。

霍震霆沉默许久,终是缓缓道:“若真如你所言,不裁一营,不撤一将……那这改革,至少不该由外人来主导。”

“人选由你提名。”苏桐当即回应,“首期指挥官,由前线统帅择优保举,兵部仅核其职守与操行,不加干涉。”

霍震霆眸光一动,似有疑虑,却又不敢全信。

苏桐转身走向沙盘,取一枚铜钉,稳稳插入黑水原哨塔预定之处。“此地防务,我交予你统筹。”她说,“修栈道、调人力、定工期,皆由你决断。工部配合,户部拨款,兵部协理。三月之内,我要看到哨塔立起。”

霍震霆起身离座,几步走到沙盘前,俯身细看那枚铜钉的位置,又对照手中舆图。他手指在几处隘口来回移动,眉头紧锁,似在权衡路线。

半晌,他抬头:“若真拨款到位,三月可行。但需工造营优先供铁钉与绳索。”

“准。”苏桐答得果断,“明日文书即发。”

霍震霆盯着她,声音低沉:“你不怕我借机拖延?或是敷衍了事?”

“怕。”她坦然承认,“但我更怕无人肯担这责。你若不愿做,我不强求。可若你愿接,那便是信任的开始。”

霍震霆久久未语。最终,他伸手抚平舆图一角,沉声道:“我会按时开工。”

堂中气氛悄然变化。诸将虽未齐声应和,却再无人出言质疑。

苏桐回到案前,提笔蘸墨,将“轮训回流制”与“军官晋升通道”两条正式誊入章程正文。笔锋稳健,字迹端肃。她写完最后一句,搁下笔,抬头望向堂外。

天光已明,风止霜融。

尉迟凌峰站在廊下,手中捧着那份修订后的章程,指尖一遍遍摩挲着“三年回流”四字。他忽然转身走进堂内,对苏桐道:“我还有一个条件。”

苏桐抬眼:“你说。”

“新军初成,若真打出战绩,莫要独揽功劳。那些没被选上的营头,也该分一份荣耀。”

苏桐站起身,郑重道:“我今日立誓——新军之功,源于旧军之基。将来每一场胜仗,战报之上,必书原营番号。他们或许不在阵前,但功名簿上,一个都不会少。”

尉迟凌峰看着她,终于点了点头。

午后,苏桐仍在参议堂内整理文书。霍震霆派人送来一份边防布防图,附注一行小字:“黑水原西侧两处险坡,宜增暗哨,已标于图上。”

她展开图卷,见边缘批注密密麻麻,皆为实地勘测所得,细致入微。

她提笔,在图侧写下批复:“依议。另请抽调十名熟悉地形的老卒,参与新军侦察营首批训练。待遇同校尉,薪俸照发。”

小宦官捧图欲走,她忽又叫住:“等等。”

她亲自取来一方印盒,将兵部特许通行印加盖于图右下角,郑重道:“告诉霍副帅,这不是命令,是合作的开始。”

暮色渐染宫墙,参议堂内烛火重燃。苏桐坐于案前,面前摊开新军首批教习纲要。她执笔在“思想训导”一栏写下:“令将士知为何而战,而非只知听令而战。”

门外传来脚步声。

尉迟凌峰步入,手中拿着一张名单。“第一批报名学堂的士卒,共八十七人。”他将纸放在案上,“最年长者四十五岁,曾断过左臂。”

苏桐拿起名单,逐一看过姓名,轻声念出其中一个:“李青山……去年雪夜巡哨,独自背回三名伤卒?”

“是他。”尉迟凌峰点头,“他说,活到现在,头一回听说当兵还能读书。”

苏桐将名单压在砚台下,抬头道:“明日学堂开课,我去讲第一课。”

“你讲什么?”

“讲一句话。”她站起身,目光沉静,“从前我们用命填漏洞,现在,我们要用脑子堵缺口。”

尉迟凌峰静静看着她,忽而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

苏桐转身走向窗边,推开半扇木棂。晚风拂入,吹动案上纸页轻响。她望着远处宫灯次第亮起,仿佛看见无数营帐之中,也有灯火正在点燃。

她低声说:“只要有人愿意学,火就不会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