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的晨雾还没散透,孙晓就被窗台下一阵“咯吱咯吱”的声响吵醒。她揉着眼睛掀开窗帘,只见小宇轩蹲在槐树下,正用根小木棍扒拉着地上的土,旁边放着个竹编小筐,里面装着好几块带着泥的红薯——是昨晚王爷爷说要留给大家烤着吃的,据说还是后山老红薯地结的,甜得能流蜜。
“小宇轩,你怎么这么早?”孙晓趿着拖鞋跑下楼,漫画本还夹在胳膊肘里,昨晚她熬夜画了好几版竹篮设计图,有带提手的小挎篮,还有能放两个红薯的长形篮,就等着今天跟大家商量选哪个样式。
小宇轩听见声音,猛地回头,脸上还沾着点泥土,像只刚从田埂里跑出来的小麻雀:“晓晓姐!我跟爷爷说想早点来翻土,咱们今天不是要搭烤红薯的土灶吗?爷爷说土灶要挖得深点,不然烤不透红薯。”他指着槐树下一块松软的土地,“你看,我都扒开一层土了,里面的土特别软,正好搭灶。”
孙晓蹲下来摸了摸泥土,果然松松软软的,还带着点清晨的潮气:“你这小家伙,比谁都积极。对了,我昨晚画了竹篮的设计图,你想做能装两个红薯的,还是能挎在身上的?”她把漫画本摊开,指着上面的图样,“这个长形篮能放两个烤红薯,提着走也不容易凉;这个小挎篮能装一个,还能挂在胳膊上,你觉得哪个好?”
小宇轩凑过去,手指在图纸上戳了戳:“我要长形的!这样我能装两个红薯,一个给爷爷,一个给晓晓姐。而且长形的能编上红薯叶的花纹吗?就像刘奶奶剪的剪纸那样,有叶子有红薯,肯定好看。”
“当然能!”孙晓还没来得及接话,张叔的声音就从巷口传来,他肩上扛着一捆细竹条,手里还提着个竹编工具箱,“昨晚我特意把竹条泡了水,这样编的时候不容易断,编红薯叶花纹正好。你看这竹条的颜色,晾晒干了是浅黄的,跟红薯的颜色多配。”
他把竹条放在石桌上,拿起一根比划着:“编长形篮得先做底,底要编得密点,不然红薯会掉下去。晓晓,你图纸上画的篮底是菱形纹还是十字纹?十字纹更结实,就是费点劲。”
孙晓赶紧翻到图纸的细节页:“我画的是十字纹!昨晚陈屿跟我说,装红薯得用结实的篮底,不然烤好的红薯软乎乎的,容易把篮底压塌。他还在旁边写了尺寸,说篮底要做二十厘米长、十厘米宽,正好能放两个中等大小的红薯。”
“陈屿这孩子,心思还是这么细。”张叔笑着点头,从工具箱里拿出把小刨子,“等会儿我先把竹条刨光滑,免得编的时候扎手。小宇轩,你等会儿跟我学编底,先把竹条摆成十字,再一根一根往上编,不难,你肯定学得会。”
小宇轩用力点头,赶紧把竹筐挪到石桌旁边,生怕错过学习的机会。正说着,刘奶奶提着个布包走过来,里面装着红纸和剪刀,还有几张剪好的红薯剪纸——有圆滚滚的红薯,还有带着锯齿边的红薯叶,红纸上还沾着点面粉,像是刚从厨房里出来。
“我今早烙红薯饼的时候,顺便剪了几张剪纸,想着贴在竹篮上正好。”刘奶奶把剪纸摊在石桌上,阳光透过晨雾照在红纸上,把红薯的纹路映得清清楚楚,“你看这张带叶子的,贴在竹篮侧面,风一吹,红纸晃起来,就像红薯长在叶子里似的。晓晓,你漫画本里要是画剪纸的位置,记得在篮身中间留块地方,别贴太靠下,不然装红薯的时候容易蹭掉。”
孙晓赶紧掏出铅笔,在设计图上画了个小方框:“记下啦!刘奶奶,您这剪纸剪得也太像了,连红薯上的小坑都剪出来了。等会儿编好竹篮,我先帮您贴一张,看看效果好不好。”
“哎,好!”刘奶奶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我还带了点红薯淀粉,等会儿贴剪纸用淀粉糊粘,比固体胶结实,还不怕水,要是竹篮沾了红薯汁,也不会把剪纸泡掉。”
她刚把淀粉罐放在桌上,就听见巷口传来“咚咚”的脚步声,林晚抱着个颜料盒跑过来,里面装着棕、黄、绿三种颜色的颜料,颜料盒盖子还没扣紧,差点把黄色颜料洒出来。
“我妈妈说涂竹篮要用哑光颜料,看着更像老竹的颜色!”林晚把颜料盒放在石桌上,打开盖子给大家看,“这棕色涂篮边,能把竹条的颜色衬得更亮;这黄色涂红薯叶的纹路,比绿色更显暖;还有这绿色,涂在剪纸的叶子上,跟红纸配在一起,特别显眼。对了,我还带了细画笔,能把红薯叶的叶脉画得清清楚楚。”
林晚妈妈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调色盘和湿巾:“我还带了点凡士林,涂颜料前在竹条上抹一点,颜料干了之后不容易掉。晓晓,你要是画涂色步骤,记得提醒大家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不然深色会把浅色盖掉,比如先涂黄色的叶子,再涂绿色的叶脉,这样层次更清楚。”
孙晓赶紧在设计图旁边写了行小字:“先浅后深,涂前抹凡士林。”写完还怕自己忘了,又画了个小画笔的图案。正忙着,陈屿抱着个纸箱走过来,里面装着尺子、卷尺和几根细麻绳,还有一本摊开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竹篮的尺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