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三号院的竹香还没散尽,晨光刚把竹编茶具样品的影子拉得修长,院门外就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正在擦拭茶盘样品的陈屿抬头,对院子里整理竹丝的孙晓喊了声:“晓姐,麻烦去开下门,说不定是郑女士介绍的客户呢?”
孙晓放下手里的竹丝筐,快步走到门边,拉开木门时,只见门外站着一对年轻男女,男生穿着简约的亚麻衬衫,女生扎着低马尾,手里捧着一本笔记本,两人脸上都带着几分好奇与期待。
“您好!请问这里是老巷竹编吗?”女生率先开口,声音清脆,眼神里满是探寻,“我们是刷朋友圈看到郑女士分享的竹编挂画和茶具,特意找过来的。”
“对呀,我们在附近办事,顺着地址找了两条巷子才到这儿。”男生补充道,目光不自觉地被院子里石桌上的竹编茶具吸引,“这就是郑女士发的茶盘吧?看着比照片里还精致。”
陈屿连忙迎上前,笑着点头:“欢迎欢迎!快请进坐,我是陈屿,这是我们的工作室。”他指了指院子里的石凳,“你们先坐,我给你们倒杯茶。”
王爷爷正坐在屋檐下挑选竹丝,见状也抬起头,推了推老花镜:“年轻人,是来定制竹编的?”
女生拉着男生在石凳上坐下,翻开笔记本,笑着回应:“爷爷好!我叫苏晴,他是我先生周明。我们刚装修完婚房,客厅和书房都想配点手工竹编的饰品,看到郑女士的分享,觉得你们的手艺特别对胃口。”
周明指着石桌上的茶盘,眼神发亮:“这茶盘的回纹边框和竹叶镂空太好看了,既古朴又不沉闷,我们家也想订一套类似的茶具,不过……”他顿了顿,有些犹豫地说,“我们的茶具是玻璃材质的,比紫砂杯更薄,茶杯套会不会不好做?”
孙晓端着四杯凉茶走过来,递到两人手中:“先喝点水歇会儿,慢慢说。玻璃茶杯确实更娇贵,不过茶杯套我们可以调整编织密度,用更柔软的细竹丝,肯定不会刮伤杯子。”
苏晴喝了口茶,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画的草图:“我们还想订一个客厅的挂屏,不要太大,一米宽、八十厘米高就好。风格想偏现代一点,不要太复杂的图案,最好能融入我们的名字元素——‘晴’和‘明’,不知道能不能做?”
“名字元素?”陈屿凑过去看了看草图,“是想把字编进去,还是用图案呼应?”
“最好是图案和字结合,”苏晴解释道,“比如‘晴’可以用太阳和云朵的意象,‘明’是日和月,整体要简洁大气,颜色以浅竹黄为主,点缀一点点深绿色,和我们家的原木家具搭调。”
王爷爷慢慢走过来,接过苏晴的笔记本仔细看着,手指轻轻点在草图上:“太阳和云朵用‘平编法’打底,线条要流畅;‘晴’‘明’两个字可以用‘挑一压一’的编法,字要小而精致,嵌在图案旁边,这样既不突兀,又能体现寓意。”他抬头看向两人,“不过竹编做文字难度不小,尤其是要小巧精致,得用最细的竹丝,你们能接受稍微简约一点的字体吗?太复杂的笔画容易编得凌乱。”
周明连忙点头:“可以可以!简约点反而更耐看,只要能看出是这两个字就行,主要是图个寓意好。”
苏晴也附和道:“对,我们更看重整体意境,不用太追求笔画细节。另外,我们书房还想订一个竹编收纳篮,要分层的,能放书籍、笔记本和一些小摆件,高度大概四十厘米,宽度三十厘米,能不能做带盖的?”
“带盖的收纳篮没问题,”林晚刚好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刚编好的小竹篮样品,“你看这个,就是分层设计,盖子用的是活动式的,边缘编了一圈浅绿竹丝做装饰,既实用又好看。你们要的尺寸可以调整,分层的高度也能根据你们的需求来定。”
苏晴接过小竹篮,轻轻掀开盖子,摸了摸内壁的竹丝:“手感真不错,很光滑,不会勾到书页。那收纳篮的盖子上,能不能也编个小图案?比如一对小鸟,和挂屏的风格呼应一下。”
“当然可以,”王爷爷说道,“小鸟用‘缠编法’做成立体的,放在盖子中央,颜色用深绿和浅黄搭配,既醒目又不花哨。不过立体编织要多费点功夫,工期得稍微长一点。”
“没关系,我们不急着用,”周明说道,“只要做得好,多等几天没关系。对了,价格方面怎么算?我们想了解一下大概的预算。”
陈屿拿出计算器,一边核算一边说:“挂屏一米宽八十厘米高,用细竹丝编织图案和文字,大概八百块;玻璃茶杯套四个,加茶盘一套,茶盘要做防滑处理,一共六百块;分层收纳篮带盖加小鸟图案,五百块。三套加起来一千九百块,要是一起订,给你们算一千八百块,包安装挂屏。”
苏晴和周明对视一眼,都觉得价格很合理。“这个价格很实在,”苏晴笑着说,“我们之前问过几家手工店,同样的尺寸和工艺,价格都要高不少。那我们现在可以定下来吗?需要交定金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