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一周的日夜赶工,郑女士定制的“荷塘月色”竹编挂画终于迎来了收尾时刻。这天清晨,老巷三号院的空气里弥漫着蜂蜡的温润香气,阳光透过晨雾洒在未完工的挂画框架上,竹丝泛着柔和的光泽。
王爷爷戴着老花镜,正用细如发丝的深绿色竹丝勾勒主荷叶的最后一根叶脉。“小陈,你扶稳框架,这最后几针得精准,不然整个叶脉的走向就歪了。”他的手指微微有些颤抖,但每一次穿丝、拉紧都稳准狠,“主荷叶的灵魂就在叶脉,得让它有自然舒展的劲儿,不能僵着。”
陈屿屏住呼吸,轻轻扶着木质框架,生怕呼吸重了影响王爷爷的动作。“王爷爷,您慢着点,不急。”他看着那根细竹丝在层层叠叠的竹丝间穿梭,最终完美融入叶脉纹路,忍不住松了口气,“成了!这主荷叶看着比屏风上的还立体,四层竹丝没白加。”
“那是自然。”王爷爷放下竹丝,揉了揉眼睛,“挂画要挂在墙上让人远观,层次感得更突出才行。你看这叶脉,主脉粗、细脉细,错落有致,才像真的荷叶。”
孙晓正用小镊子调整荷花的花瓣,白色竹丝在她手里仿佛有了灵性,每一片花瓣都舒展得恰到好处。“王爷爷,您看这朵荷花的侧面,我加了两根细竹丝,让它稍微向外倾斜,这样从不同角度看都好看。”她轻轻拨动花瓣,“花蕊的浅黄色竹丝也补好了,您看看密度怎么样?”
王爷爷凑近看了看,点点头:“刚好,不稀不密,既有饱满感又不显得臃肿。白色竹丝的光泽也养出来了,上了蜡之后肯定更温润。”
林晚的水纹编织是整个挂画的点睛之笔。浅灰色、深灰色竹丝与银色竹丝穿插交织,编织出的波浪纹路灵动自然,银色竹丝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真如月光洒在水面上的粼粼波光。“最后这几波浪纹编完就全好了!”林晚脸上带着笑意,手里的竹丝飞快穿梭,“银色竹丝果然没选错,和深浅灰色搭配,水的通透感一下就出来了。”
张强和赵磊已经把框架打磨完毕,正准备给挂画装裱。“陈哥,框架都打磨光滑了,边角也做了圆角处理,不会刮手。”张强拎着框架走过来,“现在可以把编织好的图案固定上去了吧?”
“再等会儿,让王爷爷最后检查一遍。”陈屿说道。
王爷爷绕着挂画走了两圈,眯着眼睛仔细打量,时不时用手指轻轻触碰竹丝。“整体没问题,细节处理得都到位。”他停在月亮的位置,“这‘四经一纬’的编法选得好,比屏风的月亮稍密,但通透感没丢,挂在墙上灯光一打,肯定像真月亮挂在上面。”他转头对张强说,“可以固定了,固定的时候力度要匀,别把竹丝压变形了。”
“好嘞!”张强和赵磊立刻行动起来,两人默契配合,一人扶着编织图案,一人用细木钉轻轻固定,动作轻柔又稳妥。
乐乐蹲在旁边,手里拿着自己编的小荷叶挂件,一脸骄傲:“我编的小荷叶也被林晚姐用上了!挂在挂画的左下角,刚好点缀一下,太开心了!”
“乐乐编的小荷叶确实好看。”林晚笑着说,“颜色鲜亮,卷边自然,放在那里刚好平衡了画面,让整个构图更饱满。”
中午时分,挂画终于全部完工。众人围在院子中央,看着这幅两米宽、一米二高的竹编挂画,都忍不住赞叹。整个画面横向展开,主荷叶居于左侧,深绿与浅绿交织,叶脉清晰,边缘卷翘自然;右侧的荷花亭亭玉立,白色花瓣层层叠叠,浅黄色花蕊点缀其间;右上角的月亮朦胧通透,浅灰色竹丝疏朗有致;下方的水纹波光粼粼,银色竹丝与深浅灰色竹丝相映成趣,整个“荷塘月色”的意境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太绝了!这简直是艺术品!”孙晓拿出手机拍照,“我得发个朋友圈,让大家看看咱们的手艺。”
陈屿看着挂画,心里满是成就感:“这是咱们目前做过的最精致的挂画了,郑女士肯定会喜欢。”他拿出手机,拨通了郑女士的电话,“郑女士您好,您定制的‘荷塘月色’竹编挂画已经完工了,请问您什么时候有空过来取?”
电话那头的郑女士惊喜不已:“真的吗?太好了!我今天下午正好没事,三点钟过去可以吗?我还想约刘姐一起过来,让她也看看成品。”
“当然可以!我们在老巷三号院等您。”陈屿说道。
挂了电话,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准备。孙晓用软布轻轻擦拭挂画表面的灰尘,林晚和乐乐整理院子里的杂物,张强和赵磊把挂画搬到院子中央最显眼的位置,还特意搬了几张椅子放在旁边。
下午三点,郑女士和刘女士准时到达。一进院子,两人的目光就被墙上的挂画吸引住了,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天哪!这也太惊艳了吧!”郑女士快步走到挂画前,眼睛里满是震撼,“比设计图好看一百倍!这竹丝的质感、颜色的搭配、意境的营造,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