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院子的晨光刚漫过门槛,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啪”的一声脆响。孙晓拿着账本刚走进来,就看见周阳懊恼地把手里的竹篾扔在桌上,脸色涨得通红。
“怎么了这是?”孙晓走过去,看见桌上散落着几根断裂的竹篾,还有一个编了一半、形状歪斜的笔筒半成品。沈乐乐坐在旁边,手里的竹篾也编得磕磕绊绊,眉头拧成了疙瘩。赵磊则蹲在墙角,正小心翼翼地劈着竹柴,额头上满是细汗,手里的砍刀却总也找不准力道。
王爷爷坐在石桌旁,手里拿着一根打磨好的竹篾,脸色有些凝重:“晓丫头,你来正好。这编手艺看着简单,实则讲究个‘手随心动’,他们还是太急了。”
周阳抬起头,语气里带着沮丧:“王爷爷,我都学了三天了,怎么还是编不好缠枝莲纹?要么竹篾断,要么花纹歪,跟您编的比起来,简直差太远了。”他拿起自己编的半成品,越看越泄气,“我之前还觉得自己在学校学过点基础,现在看来,根本就是皮毛。”
沈乐乐也小声说:“我也是,平纹结倒是熟练了,可一学复杂点的盘长结,就记不住步骤,编着编着就乱了。”她戳了戳手里松散的结,眼圈有点红,“我是不是太笨了?”
赵磊放下砍刀走过来,憨厚地说:“我劈竹篾倒是熟练点了,可一到编结就懵,那些口诀记不住,手也跟不上脑子。”
孙晓看着三个年轻人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明白了几分。这几天大家都忙着赶订单、对接电商平台,王爷爷的培训也只能抽空进行,确实少了些系统性的指导。她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笑着说:“你们别急啊,王爷爷常说,竹编手艺没有捷径,得靠练、靠悟。我当初学缠枝莲纹,练断了多少竹篾,编废了多少半成品,自己都数不清了。”
王爷爷点点头,拿起一根竹篾演示起来:“周阳,你看,编缠枝莲纹的时候,手腕要放松,力道要匀,不能光用蛮力。你之前就是太急于求成,手劲绷得太紧,竹篾自然容易断。”他一边演示一边念口诀,“一挑二压三穿线,四绕五收六拉紧,跟着节奏来。”
周阳认真地看着,跟着王爷爷的动作比划着:“原来是这样,我之前都没注意节奏。”
“乐乐,”王爷爷又转向沈乐乐,“盘长结的步骤是多,但有规律可循,你把每一步的动作记牢,编成自己的口诀,慢慢就熟练了。比如‘先搭骨架,再填细节’,你试试先把基础框架编好,再一点点补花纹。”
孙晓补充道:“我给你们找个办法,把复杂的编结步骤拍成视频,你们晚上回去反复看,白天再跟着练。林晚那边有相机,今天就开始拍,每个步骤都拍清楚。”
正说着,林晚拿着手机匆匆进来,脸上带着焦急:“晓姐,不好了!咱们在电商平台上架的收纳盒,收到了一个差评!顾客说收纳盒的花纹编得不均匀,还有点毛刺,要求退货退款。”
“什么?”孙晓心里一紧,连忙拿过手机查看。差评里还附了照片,确实能看到收纳盒边缘有几根竹篾没处理干净,花纹也有些参差不齐。她皱起眉头:“这是咱们前两天赶订单时编的,当时太忙,质检可能没太仔细。”
周阳看到照片,脸色更差了:“这不会是我编的吧?我编的花纹就总是不均匀。”
孙晓连忙说:“不一定是你,也可能是我们赶工太急出的错。不管是谁编的,都是我们的责任。林晚,你先联系顾客,诚恳地道歉,同意退货退款,再给她寄一个新的收纳盒,就当是我们的补偿。”
“好,我现在就联系!”林晚点点头,立刻开始回复顾客。
张强扛着一箱打包好的订单走进来,听到这话,放下箱子说:“晓姐,这几天订单太多,小敏、小娟还有我们几个都在赶工,确实有点顾不上质检。要不咱们专门设个质检岗,每一个产品都要经过检查才能发货?”
“这个主意好!”孙晓立刻说,“以后就由王爷爷和我负责质检,所有成品都要过我们这关,有问题的一律返工,绝对不能让有瑕疵的产品送到顾客手里。”她看向三个年轻人,“你们也别因为这个差评有压力,犯错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找到问题、改正问题。”
王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做手艺,最忌讳的就是浮躁。每一个产品都是咱们的脸面,不仅要编得好看,还要耐用、精致。你们现在觉得难,是因为还没找到窍门,等练得多了,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调整了节奏。上午,王爷爷专门给三个新人做系统培训,从编结技巧到竹篾处理,一步步耐心指导。孙晓则把复杂的编结步骤拍成短视频,标注上详细的口诀和注意事项。下午,新人跟着大家一起赶订单,一边练手一边熟悉流程,每编好一个半成品,就交给王爷爷检查,及时纠正问题。
可没过两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周阳因为连续几天练习,手指被竹篾划了好几道小口子,疼得没法用力。这天下午,他看着自己编得还是不够完美的笔筒,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