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阳光比前一日更盛些,刚过七点,竹编院子里就响起了竹篾碰撞的轻响。林晚踩着晨光走进院门时,孙晓正蹲在石桌旁整理陈屿昨晚打印的网店注册资料,纸页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红圈。
“晓姐,这么早就开始忙了?”林晚放下帆布包,顺手拿起一张资料看了看,“这‘个体工商户认证’还要准备租赁合同和身份证复印件啊?”
孙晓直起身揉了揉腰,笑着递过一瓶温水:“可不是嘛,阿屿昨晚跟他电商朋友聊到半夜,整理了这么多注意事项,光看这些我都头大。你来得正好,帮我参谋参谋。”
正说着,陈屿扛着一捆新竹篾走进来,额头上沾着薄汗:“晓姐,晚晚,王爷爷让我先把竹篾搬进来泡着。网店资料看得怎么样了?有不懂的地方我再问朋友。”
“问题可不少呢。”孙晓指着资料上的条款,“你看这条,说手工艺品要标注‘非遗传承’得有认证,咱们这老巷竹编哪有这些证件?还有物流模板,竹盒怕压,运费怎么算才合理?”
陈屿把竹篾放进泡着清水的大盆里,拿起毛巾擦了擦汗:“认证那个我问过了,确实麻烦,得找文旅局备案,还得准备手艺传承的证明,不是一天两天能办下来的[__LINK_ICON]。物流的话,我朋友说可以定制专用包装,再跟快递点谈合作价,应该能省点成本。”
林晚忽然想起什么,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我在南方逛手工艺品店的时候,特意记了些他们的包装方法。你看,他们会用气泡膜裹三层,外面再套硬纸板盒,还印着手艺介绍的卡片,既防压又显档次。”
孙晓凑过去一看,本子上画着包装示意图,旁边还标注着“可印莲花纹logo”的字样,眼睛一下子亮了:“这个主意好!咱们本来就有烫印的手艺,在包装上印点竹编元素,肯定比普通包装显眼。”
“晓姐,早啊!”张强推着小推车进来,车上放着烫印机和竹片,“陈屿哥,昨天教我的温度调节法太管用了,你看我今早试的这批花纹,都没糊!”他举起一片竹片,上面的莲花纹清晰饱满,边缘带着淡淡的焦香。
陈屿接过竹片摸了摸:“不错,火候掌握得正好。对了张强,你画画不是好吗?能不能帮网店设计个logo?就用莲花和竹编的元素。”
张强愣了一下,随即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试试!以前在学校画过黑板报,应该能行。”
这时王爷爷和刘建军慢慢走进来,前者手里拿着个布包,后者腰上还缠着护具。“小丫头,阿屿,”王爷爷打开布包,里面是几捆细如发丝的竹篾,“这是竹篾厂新来的‘雪篾’,柔韧性好,我想着能不能编点小物件,搭配竹盒卖。”
林晚拿起一根竹篾,指尖轻轻一折,竹篾弯成弧形却没断,惊喜地说:“这竹篾也太细了!南方那边特别流行竹编小饰品,用这种竹篾编胸针、耳环肯定好看,还能融入咱们的莲花元素[__LINK_ICON]。”
王爷爷眼睛一亮:“真能编?我年轻时编过竹丝扇,这雪篾比那时的材料还好。晚丫头,你要是能琢磨出来,咱们又多一样宝贝。”
刘建军坐在一旁的小马扎上,手里翻看着网店资料:“晓姐,我刚才听你们说认证难,其实咱们巷口的老槐树底下,以前住过的李奶奶就是老竹编艺人,她家里说不定有早年的奖状或者证书,或许能当传承证明用。”
“真的?”孙晓猛地站起来,“建军,你知道李奶奶现在在哪儿住吗?咱们下午就去拜访她。”
“她搬到儿子家去了,就在镇东头的小区,我下午带你们去。”刘建军爽快地答应。
说话间,小敏和小娟提着早饭走进来,塑料袋里飘出包子的香气。“晓姐,周婶说今天做了豆沙包,让咱们趁热吃。”小敏把包子分给众人,“对了晚晚姐,昨天你说的绑把手技巧太好用了,我和小娟今早试了,速度快了不少。”
小娟啃着包子补充道:“而且泡过水的麻绳干了之后特别紧,刚才我晃了晃,把手一点都不松动。”
林晚咬了口包子,含糊地说:“这都是小娟妈妈的经验,咱们以后多琢磨这些小窍门,肯定能提高效率。”
吃完早饭,大家各司其职忙了起来。孙晓和陈屿对着电脑研究网店注册,时不时争论两句;林晚跟着王爷爷尝试用雪篾编小物件;张强一边烫印一边画logo草图;小敏、小娟和刘建军则专注于竹盒的组装和检查。
“阿屿,你看这个‘商品详情页’怎么写啊?总不能只说‘竹编盒子,手工制作’吧?”孙晓皱着眉盯着屏幕。
陈屿凑过来,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得写清楚材料、工艺,还有咱们的特色。比如‘精选三年生毛竹,经泡、晒、劈、编等十二道工序制成,莲花纹由老艺人手工烫印’,这样才显得专业。”
“还要加故事感!”林晚放下手里的竹篾走过来,“南方的手工艺品店都这么写,比如‘老巷传承三代的竹编手艺,每道纹路都藏着时光的温度’,这样能打动喜欢手工艺品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