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之域”的死寂,如同冰冷的潮水,渗透进舰船的每一寸金属,也渗透进每一个幸存者的心头。短暂的喘息被更深的危机感取代。他们不再是单纯的逃亡者,而是闯入了一个遍布暗礁与未知威胁的、黑暗森林般的避难所网络。
“方舟”和其他几艘残舰如同搁浅的鲸鱼,悬浮在这片规则荒漠中,仅靠最低限度的动力维持着姿态。外部扫描持续进行,但反馈回来的只有那令人不安的“平坦”和远方偶尔掠过的、意义不明的微弱信号。
“‘锈蚀坟场’坐标已初步解析,距离我们当前位置约4.3标准跃迁单位,信号源持续发出求救,但能量特征极其微弱,近乎消亡。”
“‘哀嚎小径’信息过于破碎,仅知为高危区域,存在议会巡逻队活动迹象。”
“‘永恒黄昏’星域信号相对稳定,提及‘庇护所’与‘代价’,真实性待核实。”
“‘虚空之喉’……无具体坐标,所有相关信息均带有最高级别警告。”
“教授”将收集到的破碎信息汇总,标注在临时更新的星图上。一张由绝望与危险勾勒出的、模糊不清的周边地图呈现在众人面前。
“那个提及‘织命者’和‘回响断层’的信号源,还能定位吗?”陆沉渊更关心这个。
“信号已消失,无法追溯。”“万机之主”回应,“其编码方式与‘星尘之民’同源,但更……急促和残缺。发送者可能处于极度危险或资源枯竭状态。”
线索似乎又断了。他们知道目标在“规则之海”的“回响断层”,却不知具体方位,手中只有几个真假难辨、危机四伏的周边坐标。
“能源储备,标准时间十八天。”阿杰报出了最冰冷的数字。修复跃迁引擎和维持基本维生消耗了宝贵的能源,盲跃的代价巨大。
压力如山。必须在能源耗尽前做出抉择。
“主动联系任何信号源都不可取。”陆沉渊再次强调,“‘寂静的背叛者’警告绝非空穴来风。我们唯一能信任的,只有自己和这片‘静默’的环境。”
他看向核心约束场。织命者的灵光在这片极端环境中,似乎进入了一种奇特的“休眠”状态。它不再主动散发波动,甚至连内敛的灵光都变得极其黯淡,仿佛一颗蒙尘的珍珠,唯有最细微的感知才能察觉到其内部那缓慢而坚韧的规则流转。它在适应,学着像这里的背景规则一样“沉默”。
“我们能否利用这里的‘静默’特性,进行……无声的航行?”陆沉渊提出一个设想,“不启动跃迁,只用常规动力,像尘埃一样漂流,慢慢靠近某个可能安全或有价值的坐标?”
“理论可行。”“万机之主”分析,“‘静默之域’规则稳定,常规航行几乎不产生规则扰动。但速度极慢,前往最近标注点‘锈蚀坟场’也需数月。我们的能源……不足以支撑维生系统运行那么久。”
又是一个死循环。快,则暴露;慢,则饿死。
“或许……我们不需要去任何标注点。”一直沉默观察织命者的“教授”突然开口,“你们看。”
他指向监测数据。数据显示,织命者那极其内敛的灵光,并非完全静止。它正以一种极其缓慢、近乎本能的频率,与这片“静默之域”深处某种更庞大的、难以察觉的规则“背景音”进行着极其微弱的共鸣。就像一根音叉,在无声的环境中,依然能感应到另一根同频音叉的振动。
“它在……感应什么?”雷刃疑惑。
“是‘规则之海’吗?”阿杰猜测。
“不确定,但这种共鸣指向一个特定的方向。”“教授”将共鸣产生的微弱矢量标记在星图上,那方向恰好偏离了所有已知的破碎坐标,指向“静默之域”更深处一片未被任何信号提及的黑暗区域。
“这可能是它作为‘织命者’的本能,”“万机之主”推测,“在规则层面,它比我们任何探测器都更敏锐。它感应到的,或许是某个强大的规则源,也可能是……‘回响断层’的引力。”
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其他信息佐证的方向,纯粹依赖于织命者那新生的、尚未完全理解的本能。
信任一个婴儿的直觉,将整个族群的存亡押上?
陆沉渊看着那团黯淡的灵光,感受着其中传来的、微弱却坚定的共鸣波动。他想起了苏晚晴,想起了她最后的牺牲与寄托。这孩子,是他们所有人希望的凝聚。
“调整航向。”陆沉渊做出了决定,声音平静却带着孤注一掷的重量,“遵循共鸣指引。能源分配方案变更:进入最低功耗漂流模式,非核心人员进入深度休眠,只保留必要警戒和维生。我们……赌一次。”
命令被执行得沉默而迅速。又一批成员进入了冰冷的休眠舱,舰内灯光变得更加昏暗,只剩下维持生命的最低限度能量流动。舰队如同熄灭了最后灯火的夜航船,依靠着惯性,朝着织命者共鸣指引的黑暗深处,开始了无声的潜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