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廉颇担任主将时,采取的是坚守不出的策略,与秦国打消耗战。”
“这策略固然有效,但对好战的赵国人而言,心中始终憋着一股气。”
“待赵括接任将领,他自然不会沿用廉颇那套只守不攻的战术——这样一来,赵国人积压已久的斗志便彻底爆发。”
“所以,赵军最终中伏的关键原因之一,正是赵王临时换将。”
“赵括既已上任,便不可能沿用旧策,否则换将的意义何在?赵军上下都以为,是他们的勇猛杀得秦军节节败退!”
“而最后一个原因——”
“在秦国的反间计实施之前,秦昭襄王已暗中更换主帅,那人正是名震七国的‘人屠’武安君——白起。”
“武安君白起是怎样的对手,自不必我多言。”
“即便是廉颇亲自率军,他又能稳操胜券吗?”
“一个自幼熟读兵书的人,难道一上战场,就真的将战略全都抛之脑后了吗?”
“因此,赵括之败,可归为三点。”
“其一,赵王下达的愚蠢指令;其二,赵人骨子里的英勇好战;其三,赵括遭遇了一个他完全未曾预料、且实力远超于他的对手。”
“天时、地利、人和,赵括一样都没占上。”
“话虽如此,我以上所言,仍不足以说明赵括有资格位列兵家排行榜第九名。”
江暮云说到这里,露出神秘的一笑。
这下,
台下的听众更加困惑了。
他们原以为江暮云说了这么多,是要为赵括洗刷污名。
现在看来,他并非信口开河。
即便江暮云顺着之前的话,直接说赵括的能力足以位列第九名,
估计也不会有人反对。
因为在江暮云的叙述中,
大家都能感受到,当年的赵括已经尽力了,换做别人来,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
台下众人纷纷急切问道:
“江先生,那最终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是啊,我实在太好奇了!”
“唉,我本是赵国人,原本对赵括恨之入骨,但听了江先生一番话,却恨不起来了。”
“时势造英雄,只能说赵括没有那个运气啊!”
…………
不少人感到惋惜。
高台上,
见听众认可自己的观点,江暮云继续往下讲述:
“刚才说了这么多,
其实是为了接下来要告诉大家的这一个原因。
赵**队被秦军包围后,经历了四十多天的断粮。
在如此困境之下,赵括始终没有失去军心。
直到最后一刻,粮食耗尽、援军不至,他亲自率领亲兵突围,最终战死沙场。
他的难得之处在于,在那四十多天里,他能稳定军心,让所有人坚持那么久而不投降。
大家觉得,一个真正不懂带兵的人,能轻易做到这一点吗?
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每过一天,军心就会动摇,但赵军无人反抗赵括,直到他战死,其他人才投降。
无论是赵括的血性,还是他的军事才能,在最后的四十多天中都得以体现。
尽管他死后背负骂名,但在我看来,赵括仍有资格位列第九名。”
…………
江暮云话音落下,
全场静默片刻,
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说得好!!”
现场并非所有人都知晓当年长平之战的细节,
或者说,很多人只是来听书的,当年的真相对他们而言已不那么重要。
但在江暮云讲完之后,
所有人都认同了一件事:
赵括,不该背负千古骂名。
他应当与赵国那数十万亡魂一同安息。
“好了各位,今天说书就到这里。”
高台上,
趁众人尚未回神,江暮云的声音再次响起。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唉,又要等上三天了……”
“真可惜,还以为今天能听到江先生公布完整的兵家排行榜呢。”
“确实有点遗憾,这才公布了最后两名,心里痒痒的,太好奇了。”
“哈哈,我倒不急,反正排行榜上肯定会有我魏国的名人!”
“哼,第一名必然是我们大楚国的!”
“别把话说得太早,结果还未必呢!”
听到众人对排行榜如此热议,江暮云心里踏实了。
光是兵家的排行榜就能引发听众如此热烈的讨论,那么接下来还有阴阳家、道家、儒家、农家……根本不愁没人关注。
江暮云端起茶杯,手持折扇,起身准备离开。
“江先生……”
一声熟悉的呼唤传来。
江暮云回头,在人群中看见了天泽一行人……
焰灵姬依旧是那么明艳动人。
他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咳咳……”
江暮云向天泽打了个手势,示意他跟上来。
天泽心头一喜,还不忘回过头,得意地瞥了卫庄一眼。
“……”
卫庄面无表情,双臂环抱,神情冷傲。
不过是被江先生召见一次罢了,难道就以为能取代我在江先生心中的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