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宋茶事案 > 第107章 茶香墨韵汇市声

大宋茶事案 第107章 茶香墨韵汇市声

作者:仙鹤一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04:14:03

夏意渐浓,蝉鸣织成一片绵密的网,笼罩着汴京城的街巷。太平茶舍内,却因那株神异茶树的荫庇与流转的星辉,自成一片清凉天地。

柳明远教虎子认字之事,不知怎的便在左邻右舍间传开了。起初只是虎子娘送来一篮新摘的脆瓜以表谢意,后来,竟陆续又有两三户相熟的人家,将自家到了开蒙年纪却又暂时无力延师的孩子,也送到茶舍来,央求柳先生(他们如今都这般称呼柳明远)闲暇时指点一二。

柳明远本欲推辞,自忖功名未就,岂敢为人师?赵令渊却道:“教学相长,亦是修行。你将所学清晰道出,与人分享,本身便是对学问的再梳理、再精进。何况,开启童蒙,播撒文种,亦是功德。”

陆九娘也笑道:“孩子们来了,这茶舍也更添生气。我与郭大哥也可教他们辨识些草药、机关之理,总比在街上疯跑强。”

郭大釜更是拍胸脯:“放心!有俺在,哪个皮猴子敢不听话,俺做个会叫的木头鸟儿哄他!”

盛情难却,加之柳明远也确实喜爱孩子们的纯真,便应承下来。于是,每日午后,茶舍客稀之时,廊下便多了几张矮几和小杌子,三五个总角孩童围坐,柳明远便执书授课。他不教艰深的经义,只从《千字文》、《蒙求》入手,兼或讲些浅近的历史故事、地理风物,有时甚至将算学融入市井买卖的趣题中,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一日,柳明远正讲到“茶”字的演变,从“荼”到“茶”,引得孩子们好奇发问。他便顺势讲起陆羽《茶经》,说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为了更直观,他取来清水,在石板上写画“荼”、“檟”、“荈”等古字,解释其意。

“先生,先生,”虎子举着小手问道,“那我们现在喝的茶,是草还是木?”

柳明远微微一笑,引他们到庭院中,指着那株太平茶树道:“你们看,它有粗壮的枝干,是为木;但其可饮用的嫩叶,采撷如草,烹煮如蔬。故可说它‘草木并’,集二者之精华。”他又让孩子们观察茶叶的形状、脉络,嗅闻干茶与冲泡后不同的香气,一堂蒙学课,竟与茶道自然相融。

孩子们觉得新奇有趣,学得格外认真。朗朗童声与幽幽茶香交织,为茶舍平添了几分书香门第般的雅趣。

这边童蒙初开,那边市声亦未曾停歇。

茶舍前堂,几位老茶客正议论着近日汴京城的物价。

“听闻因淮南漕运有些阻滞,江南的米价略涨了三分。”一位经营绸缎生意的老茶客呷了口茶,蹙眉道。

另一位常往来于汴京与洛阳的行商接口:“不止米价,今岁蜀中的‘锦江茶’也因春寒减产,运到京里,价比往年高了近一成。倒是这‘太平茶’,依旧平和,价稳质优,真是难得。”他说着,感激地看了一眼在庭院中与赵令渊对弈的瑞王府派来的管事。自瑞王主理茶政后,对太平茶舍多有照拂,使其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

苏老夫子与刘翁也在座。苏老夫子捻须道:“《梦溪笔谈》有载,市易之法,贵在通流。物价起伏,本是常情,只要官府调控得法,奸商不得囤积居奇,便无大碍。如今朝局清明,茶政稳健,我等小民,方能在此安心品茗。”

刘翁则笑道:“说起物价,我那笔墨铺子,近日倒是因科举放榜,那些新晋进士老爷们需置办行头、酬酢往来,带动了上等宣纸与徽墨的销路,涨了几分利市。”他看向廊下教书的柳明远,压低声音,“柳先生这般学问人品,下科必定高中,届时,老夫定要奉上最好的‘李廷珪墨’以为贺仪!”

众人的议论声,孩童的读书声,后院郭大釜偶尔传来的叮当声,以及街上隐隐传来的叫卖声、车马声,共同汇成了一幅生动的汴京市井风情画。

柳明远教完课,送走孩子们,回到廊下整理书稿。他看着石板上已蒸发殆尽的水字痕迹,心中却无遗憾。知识已如清泉,渗入那些稚嫩的心田。他想起方才茶客们议论的物价、漕运、茶政,只觉这书斋之外的天地,是如此广阔而真实。圣贤书中的道理,终究要在这纷繁复杂的世情中检验和运用。

他铺开纸,继续抄录陆九娘的《茶疗杂症篇》,今日抄到“茶与食养”一节。其中提到“茶性微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然与姜、枣同煎,可调其性,温中和胃。”不由想起前日陆九娘用太平茶与红枣、老姜为一位偶感风寒的老妪烹煮的“姜枣茶饮”,确是驱寒暖身,又不失茶香。

正凝神间,苏念奴悄然来到茶舍。她今日气色又好些,眉宇间的轻愁也淡了几分。她先是向陆九娘道了谢,又取了新配的药茶。见柳明远在廊下,她便缓步走了过去。

“柳先生又在用功。”苏念奴声音轻柔。

柳明远闻声抬头,见是她,忙起身让座:“苏姑娘来了。不过是整理些书稿。”

苏念奴目光落在那些抄录工整的茶疗方子上,轻声道:“先生抄录这些济世良方,功德无量。念奴近日饮用陆娘子的药茶,感觉身心轻安了许多,连……连楼里的姐妹们也说我气色好了。”她提及“楼里”,神色微微一黯,但很快恢复如常。

柳明远温言道:“能对姑娘有所助益,便是这些方子最大的价值。姑娘近来可还有练习琵琶?”

苏念奴眼中微露一丝光彩,点头道:“有的。心绪宁静时,抚琴弄弦,也觉格外顺畅。前日偶得一曲灵感,还未成调,或可名为《夏荫清茗》。”

“《夏荫清茗》……好名字,清雅脱俗,正合此间意境。”柳明远赞道。两人便就着音律、茶香,轻声交谈起来,虽话语不多,却自有默契与安宁。

暮色渐合,茶舍点起了灯火。苏念奴告辞离去,柳明远送至门口,望着她素衣身影消失在华灯初上的街角,心中一片平和。

回到庭院,只见赵令渊正与瑞王府管事对弈已毕,正在收拾棋子。那管事笑道:“赵先生棋艺愈发精进,在下甘拜下风。殿下让在下带话,言先生所提‘以茶平准市价’之策,他已细思,觉颇有可行之处,不日或将奏请陛下,于京畿试行。”

赵令渊淡然道:“茶乃民生日用之物,其价稳,则民心安。若能借此摸索出平准之法,惠及更多民生商品,方是善策。”

柳明远在一旁听着,心中震动。原来赵先生并非只沉浸于茶道清修,于国计民生亦有如此深切的关怀与卓见。

夜色中,太平茶舍的灯火温暖如昔。柳明远立于廊下,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孩童的读书声、茶客的议论声、以及苏念奴清冷的琵琶曲调。他忽然明白,这茶舍,不仅是一处品茗之所,更是一方小小的天地,汇聚着市声、墨韵、茶香、人情,包容着世间的悲欢与智慧,滋养着每一个驻足其间的心灵。

而这,或许才是“太平”二字的真谛——并非万籁俱寂,而是百音和谐,万类霜天竞自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