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30章 烽烟渐息·桑麻遍境

逆转的朱砂 第30章 烽烟渐息·桑麻遍境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秋意浸透雁门关时,卫峥站在新落成的学馆前,看着工匠们将“同心馆”三个字嵌上门楣。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响,像在应和远处互市的吆喝声。这学馆是萧彻下旨修建的,青砖黛瓦带着江南的雅致,廊柱上却雕刻着草原的狼图腾,远远望去,恰似把大靖的温婉与蛮族的雄浑揉在了一起。

“卫将军,孩子们都到齐了。”副将赵勇快步走来,手里捧着名册,“大靖这边选了二十个学童,蛮族那边来了十八个,连脱脱小王子都跟着来了,说是要跟萧煜殿下一起上课。”

卫峥点头,转身走向学馆正厅。推门而入,暖意扑面而来——二十张梨木书桌分两列排开,左边坐着穿绸缎长衫的大靖学童,右边是裹着皮毛的蛮族孩子,彼此好奇地打量着,手里都攥着萧彻亲笔题写的“劝学”木牌。萧煜正踮着脚,给一个梳着小辫的蛮族女孩展示自己的算珠,那女孩叫阿古拉,是蛮族首领的小女儿,怀里抱着只雪白的小羔羊,此刻正瞪圆了眼睛,看着算珠在萧煜手中噼啪作响。

“都坐好吧。”卫峥走上讲台,将《三字经》和《牧民要术》分发给孩子们,“从今日起,上午学汉文、算术,下午学农耕、畜牧,谁学得好,月底就奖励一匹绸缎或是一张好弓。”

话音刚落,蛮族孩子立刻挺直了背——他们早就听说,大靖的绸缎比草原的皮毛更轻便,而卫将军的弓,能射穿两指厚的木板。大靖的学童也不甘示弱,纷纷摸着腰间的玉佩,那是林晚意亲手系上的,刻着“勤学”二字。

开课第一日,教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先生是沈清辞从江南请来的老秀才,姓周,鬓角斑白,却中气十足。他指着字卡,正要讲解,阿古拉忽然举起手,举着羔羊问:“先生,小羊也算‘人’吗?它生来就不会咬人。”

哄堂大笑中,萧煜站起来,认真地说:“阿古拉,‘人’是指我们,但是‘善’也包括对小羊好呀。我嫂嫂说,善待生灵,才是大善。”他这话是前日听林晚意说的,此刻搬出来,倒有模有样。周先生赞许地点头:“萧煜殿下说得对,‘善’不分人与兽,更不分族群。就像这雁门关,大靖的商队和蛮族的牧民,不也像一家人吗?”

孩子们似懂非懂,但看着彼此手里相同的课本,忽然觉得陌生感淡了许多。

午后学畜牧时,蛮族的老牧民巴图来了。他教大靖孩子怎么辨别羊的健康,怎么用草药治小病,萧煜学得最认真,蹲在羊群里,跟着巴图摸羊的肋条,还把要点记在小本子上。阿古拉则缠着周先生,要学写自己的名字,笔尖在宣纸上歪歪扭扭地划过,像小羊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卫峥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赵勇递来一杯热茶:“将军,您看,陛下这步棋走得真妙。孩子们混熟了,大人们自然也能放下戒心。”卫峥望着学馆外晾晒的草药——有大靖的当归,也有蛮族的防风,混在一起,倒成了最好的药方。

傍晚,脱脱带着阿古拉来辞行,手里捧着两匹狼皮:“卫将军,这是阿古拉父亲让我送来的,说给学馆做褥子,冬天暖和。”他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颗狼牙,“这个给萧煜,他说想要个护身符。”

卫峥接过狼皮,将自己的佩剑解下来,递给脱脱:“这剑送你,比狼牙更能护身。告诉首领,下个月互市,我请他喝江南的桂花酒。”

脱脱接过剑,鞘上的玉扣在夕阳下发亮。远处,学馆的窗户透出灯光,周先生正教孩子们唱江南的童谣,蛮族孩子的调子虽不准,却唱得格外认真。卫峥忽然想起萧彻的话:“守边关,不是堵住门,是打开窗。”此刻,这扇窗里的光,正一点点照进草原的夜色里。

京城的菊花开得正盛时,林晚意收到了卫峥从雁门关寄来的信。信是用桑皮纸写的,边角沾着些泥土,字里行间却透着暖意——说学馆的孩子们已经会背“性相近,习相远”了;说蛮族首领用三匹好马换了沈清辞新印的《农桑书》,还说要派自己的儿子来学打铁;最有趣的是,阿古拉把萧煜的算珠偷换成了羊骨珠,萧煜不但不气,还教她用羊骨珠算乘法。

“你看这两个孩子,倒比我们这些大人还懂相处之道。”林晚意把信递给萧彻,指尖划过“阿古拉送了萧煜一只小羊羔,萧煜给它取名叫‘和平’”这句,忍不住笑了。

萧彻正在批阅奏折,闻言抬头,接过信看了一遍,嘴角扬起:“卫峥把学馆管得不错,朕看,明年可以在其他关口也开几家。”他放下朱笔,走到窗前,望着庭院里那棵玉兰树——自去年移栽过来,如今已长得比人高,叶片在风中沙沙作响。“对了,沈先生的《齐民要术》新刻好了,你让人挑十车,随下个月的商队送去吧。再附封信,问问他要不要江南的稻种,雁门关的水土,或许能种活。”

林晚意点头,正欲转身,内侍忽然进来禀报:“陛下,娘娘,北境急报,说是蛮族的白狼部叛变了,抢走了互市的三车丝绸,还打伤了两个商贩。”

萧彻的脸色沉了下来,接过急报一看,眉头紧锁:“白狼部是蛮族里最桀骜的一支,一直不赞成互市,看来是故意挑衅。”他立刻召来兵部尚书,“传旨卫峥,先稳住其他部落,不要扩大冲突。朕派李将军带五千精兵驰援,务必把人犯抓回来,但切记,只惩首恶,不伤无辜。”

林晚意看着他提笔写旨,忽然想起卫峥信里的话:“蛮族各部落心思不一,就像一锅刚煮开的汤,总有几粒沉底的沙子。”她走到书案旁,研墨时轻声说:“要不要让沈先生也去一趟?他跟蛮族首领们熟,或许能劝和。”

萧彻抬头看她,眼中闪过一丝暖意:“还是你想得周全。沈清辞去,既能安抚人心,也能查清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挑唆。”

三日后,沈清辞带着商队出发了。林晚意在给他的信里,特意夹了几片玉兰花瓣,又嘱咐他:“若见到萧煜,让他少跟阿古拉疯跑,别忘了练字。”

北境的消息传回京城时,已是半月后。卫峥在信里说,白狼部的首领确实被前朝余孽挑唆了,说大靖想用钱粮收买人心,迟早要吞并草原。好在沈清辞赶到,当着各部落首领的面,把萧彻赏赐的丝绸、粮食全部分给了牧民,又让周先生读了萧彻的亲笔信——信里说“凡归顺部落,三年免税,学馆的孩子每月另有米粮补贴”。

“最后是阿古拉站出来说,‘大靖的先生教我们认字,萧煜还跟我分享羊骨珠,他们不是坏人’。”卫峥在信里写道,“各部落首领一听,都骂白狼部糊涂,主动帮我们把人犯抓了。现在白狼部的牧民,正排队来学馆道歉呢。”

林晚意读着信,忽然听到庭院里传来笑声。跑到窗边一看,竟是萧煜和脱脱回来了,两个孩子手里各牵着一只小羊羔,萧煜的那只,果然挂着块木牌,写着“和平”二字。

“嫂嫂!”萧煜举着羊跑过来,“阿古拉让我把‘和平’带回来养,她说等它生了小羊,再送一只去草原,取名叫‘安宁’。”

脱脱在一旁补充:“我父王说,等草长出来,要请陛下和娘娘去草原打猎。”

林晚意笑着摸了摸他们的头,抬头望向雁门关的方向。那里的学馆里,此刻或许正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混杂着羊群的咩叫,像一首最安稳的歌。

雁门关的第一场雪落下来时,学馆的屋檐积了层薄白。周先生正在教孩子们读“瑞雪兆丰年”,萧煜忽然指着窗外,兴奋地喊:“你们看,是沈先生的商队!”

果然,一队马车踏着雪痕驶来,车帘上沾着雪花,沈清辞披着蓑衣,从第一辆车上跳下来,手里还捧着个锦盒。“卫将军,陛下和娘娘让我带来些东西。”他打开锦盒,里面是二十件小棉袄,红底绣着兰草,“这是娘娘亲手绣的,给学馆的孩子们过冬。”

卫峥接过棉袄,触感厚实,针脚细密。他知道林晚意这些日子都在绣房里忙活,没想到是为孩子们准备的。“替我谢过陛下和娘娘。”他转身对赵勇说,“把棉袄分给孩子们,大靖的孩子一件,蛮族的孩子一件,别分错了。”

棉袄分到阿古拉手里时,她摸着上面的兰草,忽然红了眼眶:“我阿妈说,只有亲人会给我绣花。”萧煜立刻把自己的棉袄举起来:“你看,我的也有!嫂嫂说,我们都是亲人。”

沈清辞看着这一幕,从马车上搬下稻种:“陛下说,让试试在雁门关种江南的早稻。卫将军,您看哪块地合适?”

卫峥领着他往关外走,雪地上留下两串脚印。“东边那片河滩不错,去年引了河水,土壤湿润。就是怕蛮族牧民不乐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儿放羊。”

“我去说。”沈清辞笑了,“上次我给他们讲《农桑书》,他们就很感兴趣,说要是能种出粮食,冬天就不用只吃肉干了。”

果然,找到蛮族首领时,他正带着牧民在雪馆旁扫雪。听沈清辞说要种稻子,首领立刻拍着胸脯:“沈先生说了算!我让牧民把羊赶到西边的坡地去,这片河滩,给大靖的稻子当地盘!”

接下来的日子,雁门关热闹起来。大靖的农夫教蛮族牧民翻地、育苗,蛮族的牧民则教大靖农夫怎么在冻土上烧火增温。萧煜跟着学插秧,泥水溅了满身,阿古拉跟在后面,把他插歪的秧苗一棵棵扶直,两人的笑声惊飞了枝头的雪。卫峥偶尔也会过来帮忙,他虽不善农活,却学得认真,沈清辞打趣他:“卫将军这是要从武将变农夫啊。”

卫峥擦了擦汗,望着田里整齐的秧苗,忽然说:“等稻子熟了,我想请陛下和娘娘来看看。让他们知道,这里的土地,既能长粮食,也能长情谊。”

沈清辞点头:“会的。你看这雪,下得越厚,明年的收成就越好。”

雪停时,学馆的墙角冒出了绿芽——是孩子们种下的“同心草”,一半是大靖的艾草,一半是蛮族的芨芨草,此刻竟在雪地里缠在了一起。周先生说,这草啊,比任何文字都懂人心。

卫峥望着那抹新绿,忽然明白,萧彻和林晚意要的,从来不是征服,而是共生。就像这雁门关的雪,既能盖着草原的牛羊,也能护着田里的稻苗,最终都化作春天的雨,滋养同一片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