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27章 黑风口设伏破敌胆,江南信使报平安

永熙元年六月,北境的风带着沙砾的燥热,卷过雁门关的城楼。卫峥站在箭楼之上,左臂的箭伤刚拆了绷带,结痂的伤口在风里隐隐作痛,但他握着望远镜的手却稳如磐石,目光死死盯着关外的草原——那里,蛮族的骑兵像黑压压的潮水,正缓缓逼近。

“将军,按陛下的旨意,诱饵已经备好。”副将赵武抱拳禀报,他是赵勇的堂兄,当年赵忠死后,是卫凛收留了他,如今成了卫峥最得力的助手,“五十车粮草就放在黑风口外的空地上,只留二十个弟兄看守,看着就像防备松懈的样子。”

卫峥放下望远镜,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骨都侯生性多疑,未必会立刻上钩。让弟兄们再‘演’得像些,假装军纪涣散,有人偷偷喝酒,有人赌钱。”

“是!”赵武领命而去。

关外的蛮族阵营里,骨都侯骑着一匹黑马,手里把玩着一柄弯刀——那是他上个月斩杀大靖斥候时缴获的,刀鞘上刻着“镇国公府”四个字,此刻正被他摩挲得发亮。

“单于,”身边的谋士低声道,“大靖的粮草就放在黑风口外,看守的人不多,看起来是个机会。”

骨都侯眯起眼睛,鹰隼般的目光扫过黑风口的方向:“萧彻刚登基就敢增兵北境,不会这么大意。那粮草,怕是诱饵。”

“可我们的粮草也快耗尽了。”谋士急道,“若再抢不到粮草,弟兄们怕是撑不住了。再说,就算是诱饵,凭我们的骑兵速度,抢了就跑,他们未必追得上。”

骨都侯沉默了片刻,猛地挥刀指向黑风口:“让第一营的骑兵去试试!记住,见势不妙立刻撤退!”

号角声在草原上响起,三百名蛮族骑兵像离弦之箭,朝着黑风口外的粮草冲去。看守的大靖士兵果然“慌了神”,扔下粮草就往黑风口里跑,还有几个“醉醺醺”的士兵,跑慢了几步,被蛮族骑兵一刀砍倒——那是提前安排好的“假死”士兵,身上藏着血袋,倒下后立刻滚进路边的草丛。

“是真的!他们没防备!”蛮族骑兵欢呼着,开始搬运粮草。

骨都侯在远处看到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猛地拔出弯刀:“全军出击!把粮草抢回来!”

数千名蛮族骑兵潮水般涌向黑风口,马蹄声震得地面都在发颤。就在他们的先头部队进入黑风口窄路时,两侧的悬崖上忽然滚下无数巨石,将后路彻底堵死!紧接着,箭如雨下,带着火焰的火箭射中了粮草车上的干草,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中计了!撤退!”骨都侯又惊又怒,挥刀砍断射来的箭矢。

“晚了!”卫峥的声音在悬崖上响起,他高举长枪,“放箭!”

埋伏在两侧悬崖上的大靖士兵早已拉满了弓,密集的箭雨如同飞蝗,将挤在窄路里的蛮族骑兵射得人仰马翻。赵武带着骑兵从黑风口内侧杀出,长枪所向,如入无人之境。

骨都侯眼看大势已去,怒吼着挥刀劈开一条血路,带着残部冲出黑风口,往草原深处逃去。这一战,蛮族损失了近千名骑兵,粮草没抢到,反而折损了不少精锐,一时间再不敢轻易南下。

黑风口的硝烟渐渐散去,卫峥站在尸横遍野的窄路上,看着士兵们清理战场,忽然弯腰捡起一柄刻着“镇国公府”的弯刀——正是骨都侯遗落的那柄。他用布擦去刀上的血迹,轻声道:“爹,卫叔,你们看,我们守住了。”

北境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时,萧彻正在招贤馆审阅新科士子的策论。林晚意拿着军报走进来,脸上带着难掩的笑意:“卫将军赢了!黑风口一战,蛮族损失惨重,暂时退了!”

萧彻接过军报,越看眉头越舒展,最后忍不住拍了拍桌子:“好!卫峥果然没让朕失望!”他抬头看向林晚意,“快,传朕旨意,赏卫峥黄金百两,升为雁门关总兵;赏参战士兵白银五千两,由户部尽快送到北境!”

“已经让人去办了。”林晚意笑着递上一杯茶,“还有个好消息,江南的新稻丰收了,沈清辞先生派人送来新米,说让陛下和娘娘尝尝鲜。”

正说着,沈清辞派来的信使就被引了进来。那是个年轻的书局伙计,背着个沉甸甸的布包,见到萧彻,激动得脸都红了:“小……小人参见陛下!这是我家先生让小人送来的新米和书信!”

萧彻接过书信,沈清辞的字迹依旧洒脱:“陛下,江南新稻亩产较往年增三成,百姓感念新政,自发捐粮万石,已由漕运送往北境,助卫将军守边。另,听雪楼的玉兰结了新籽,晚意姑娘若想要,秋时派人来取便是。”

“好,好啊!”萧彻看完书信,满心欣慰,“百姓能自发捐粮,说明新政已入民心。秦管家,给这位信使赏银五十两,再备些京城的点心,让他带回江南给沈先生。”

信使千恩万谢地退下后,萧彻对林晚意笑道:“看来我们的江南,越来越好了。”

“是啊。”林晚意想起听雪楼的玉兰,“等秋天,我们真的去取新籽吧,种在皇宫的后院里,让这里也像听雪楼一样,开满玉兰花。”

“一言为定。”

七月中旬,北境再次传来消息:骨都侯退回草原后,内部发生了内乱——他的弟弟不满他贸然南下损兵折将,联合其他部落首领,将他赶下了单于之位,新单于派使者来雁门关,请求与大靖议和,愿以牛羊换粮食,互不侵犯。

“蛮族是真的怕了。”秦管家看着使者送来的议和书,笑道,“骨都侯被赶下台,新单于急于稳定内部,不敢再与我们为敌。”

萧彻却没掉以轻心:“议和可以,但必须立下盟约,让他们交出当年参与构陷先帝的蛮族使者,还要派王子来京城为质,以示诚意。”他看向林晚意,“你觉得呢?”

“陛下考虑得周全。”林晚意点头,“蛮族反复无常,若不加以约束,日后难免再生事端。派王子为质,既能让他们有所顾忌,也能让那位王子看看我大靖的繁华,或许能减少些敌意。”

萧彻采纳了她的建议,让卫峥与蛮族使者谈判。半个月后,盟约签订:蛮族交出三名当年的使者,派小王子脱脱来京为质;大靖则以平价卖给蛮族十万石粮食,开放边境互市,允许两族百姓通商。

消息传来,京城百姓欢欣鼓舞,都说新帝登基不到半年,就平定了北境,是难得的明君。招贤馆里的寒门学子也愈发踊跃,纷纷献上安邦定国的策论,朝堂上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日傍晚,萧彻处理完政务,回到后宫时,看到林晚意正和萧煜在庭院里种玉兰籽——那是沈清辞让人从江南送来的新籽,颗粒饱满,带着江南的湿润气息。

“七哥,你看我种的这颗,会不会长出最大的树?”萧煜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将一颗籽埋进土里,脸上沾着泥土,像只小花猫。

“只要用心浇溉,就会。”萧彻走过去,帮他拍掉脸上的泥土,“就像治理国家一样,只要用心,就会越来越好。”

林晚意看着他们兄弟俩,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沈夫人和父亲当年守护的东西——不是冰冷的遗诏,不是至高的权力,而是这样平静的黄昏,是孩子们的笑脸,是百姓能安稳种粮、安心生活的太平盛世。

夕阳的金辉洒在新翻的泥土上,也洒在三人的身上,温暖而绵长。庭院里的玉兰新苗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预示着,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正在悄然生长。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