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26章 永熙新政初落地,北境烽烟再起尘

永熙元年的初夏,比往年更添了几分生机。

太和殿的早朝已持续了一个时辰,讨论的核心是江南盐务改革。萧彻坐在龙椅上,指尖轻叩着扶手,听着户部新尚书——原苏州知府之子李修,汇报江南盐税核查的结果。

“陛下,经三个月核查,江南六州共清查出柳家侵占的盐利七百万两,已尽数追缴入库。臣按陛下旨意,拟定了新的盐法,废除‘官盐专卖’,改为‘商盐特许’,允许民间商户凭官府凭证售盐,税率定为三成,既保证国库收入,又能让百姓买得起平价盐。”李修捧着奏折,声音朗朗,“此法已在苏州试行半月,百姓反响极好,恳请陛下推行全国。”

殿下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几位老臣面露忧色,觉得“放开盐市”太过冒险,容易滋生私盐;而以秦管家为首的镇国公旧部,则极力赞同——他们在江南亲眼见过盐价被柳家操控的苦,深知改革势在必行。

萧彻抬眼,目光扫过群臣:“张御史,你常年巡视江南,觉得李尚书的法子可行吗?”

被点名的张御史出列,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可行。江南百姓最苦的不是赋税,是‘有价无盐’——柳家垄断盐市时,一斤盐能抵三斗米,多少百姓只能用草木灰代替盐巴。新盐法试行期间,苏州盐价降了六成,商户按章纳税,国库收入反增了两成,可见此法利国利民。”

“好。”萧彻颔首,声音沉稳有力,“传朕旨意,即日起全国推行新盐法,由李修总领,各地知府亲自督办,敢有徇私枉法者,斩!”

“陛下圣明!”

散朝后,萧彻留下李修和秦管家在御书房议事。林晚意恰好带着新制的解暑汤进来,听到他们在说北境的事,脚步顿了顿。

“……北境急报,蛮族小股骑兵近日频繁袭扰雁门关,抢走了三批送往军营的粮草,守将赵将军请求增兵。”秦管家的声音带着忧虑,“柳文轩虽已伏法,但他伪造的‘先帝手札’不知是否流入蛮族,恐成他们南下的借口。”

李修补充道:“臣查过国库,现存粮草只够支撑北境大军三个月,若蛮族真要开战,怕是捉襟见肘。”

萧彻接过林晚意递来的解暑汤,温热的瓷碗熨贴着掌心:“粮草的事,让户部联合江南商户,从民间采买,按市价收购,绝不亏待百姓。至于增兵……”他看向秦管家,“调京畿卫五千精兵,由卫峥统领,即刻北上支援雁门关。”

“卫峥?”秦管家愣了一下,“他去年在桑树林护驾时伤了腿,现在还能领兵?”

“上个月朕见他演练,箭术刀法都没落下。”萧彻眼中闪过一丝暖意,“卫家世代戍守北境,他父亲卫凛当年就是为护盐务账册死在柳家刀下,让他去,最合适。”

林晚意想起那个沉默寡言的年轻将领,每次见他,他总穿着洗得发白的铠甲,腰间挂着半块家传的玉佩——那是他父亲留下的唯一念想。“要不要让太医院给卫将军备些伤药?北境苦寒,怕他旧伤复发。”

“朕已经让人备好了。”萧彻握住她的手,“你呀,总是想得这么周到。”

正说着,萧煜捧着一卷画跑进御书房,脸上沾着墨汁:“七哥,嫂嫂,你们看我画的雁门关!刘院判说,等我把药学好了,就能去北境给士兵们治病了!”

画上的雁门关,城墙歪歪扭扭,却画满了举着长枪的士兵,城门处还画着个小小的身影,背着药箱,旁边写着“靖王在此”。萧彻看着画,忽然笑道:“好,等你学好了,朕就派你去北境当军医。”

萧煜眼睛一亮,用力点头:“一言为定!”

三日后,卫峥率领五千京畿卫北上。出征那天,萧彻和林晚意在城门口送行。卫峥穿着亮银铠甲,翻身下马跪在地上,声音铿锵:“臣卫峥,定不负陛下所托,守好雁门关,护好北境百姓,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去吧。”萧彻扶起他,将一枚虎符塞进他手里,“北境的安稳,就交给你了。”

卫峥重重叩首,翻身上马,扬鞭喝道:“出发!”

五千骑兵浩浩荡荡地离开京城,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林晚意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轻声道:“希望他们能平安。”

“会的。”萧彻握住她的手,“卫峥是好样的,北境的士兵也是好样的,他们守了那么多年,不会让蛮族轻易踏进来。”

送走卫峥后,萧彻开始推行“永熙新政”的第二步——整顿吏治。他下令,全国官员不论品级,凡在任期间有贪腐记录者,一律革职查办;同时开设“招贤馆”,广纳寒门学子,只要有真才实学,不问出身,均可入朝为官。

招贤馆设在昔日的柳府旧址,那里被大火烧过的痕迹已被清理干净,种上了成片的玉兰树,是林晚意让人移栽的——她说,要让这片沾染过肮脏的土地,重新开满干净的花。

开馆那日,萧彻和林晚意亲自到场。馆外排起了长队,有白发苍苍的老秀才,有背着行囊的年轻书生,甚至还有几个女子,手里捧着自己写的策论,眼神里满是期待。

一个穿着粗布长衫的年轻人,捧着一卷《北境防务策》,跪在萧彻面前:“陛下,臣沈砚,乃沈清辞之弟,愿献此策,助北境守军退敌!”

萧彻接过策论,翻开一看,里面详细分析了蛮族的骑兵优势和北境的地形劣势,提出“以守为攻,诱敌深入”的战术,字里行间透着对北境的熟悉和对军务的精通。

“好!”萧彻拍案叫好,“沈先生有此才学,可愿入兵部任职,辅佐卫峥守北境?”

沈砚激动得浑身发抖,重重磕头:“臣愿效犬马之劳!”

林晚意在一旁看着,忽然想起沈清辞——他如今已将书局开到了京城,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却总会抽时间送来江南的新茶,说“让陛下和娘娘尝尝家乡的味道”。沈氏一族,终究是以另一种方式,为这个王朝贡献着力量。

傍晚回到皇宫时,秦管家送来北境的急报:卫峥的军队刚到雁门关,就遭遇了蛮族的突袭,双方在关下激战半日,蛮族伤亡惨重,暂时退去,但卫峥的左臂被流箭所伤,幸而不重。

“蛮族果然是想试探我们的实力。”萧彻看着军报,眉头微蹙,“卫峥说,蛮族的首领是新单于‘骨都侯’,此人比老单于更勇猛,也更狡猾,怕是不会轻易罢手。”

林晚意让人取来北境地图,指着雁门关左侧的“黑风口”:“这里是蛮族南下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若在此处设伏,定能重创他们。”

萧彻看着她指尖点的位置,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怎么知道这里?”

“沈先生的书局里有本《北境地形志》,我看过。”林晚意笑了笑,“上面说,黑风口两侧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窄路,适合埋伏。”

“好。”萧彻立刻提笔,在军报背面写下作战指令,“让卫峥派一支小队,在黑风口设伏,放少量粮草做诱饵,引蛮族来抢,到时候前后夹击,定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秦管家接过指令,匆匆去安排了。御书房里只剩下萧彻和林晚意,窗外的玉兰树在暮色中摇曳,花香顺着窗缝飘进来,带着淡淡的安宁。

“你说,我们能守住北境吗?”林晚意轻声问,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萧彻从身后拥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能。因为我们身后,是千千万万想安稳过日子的百姓,是那些在江南种粮、在北境戍边、在京城读书的人。他们想要太平,我们就给他们太平。”

他顿了顿,声音温柔而坚定:“就像当年父亲守雁门关时说的,只要民心还在,江山就稳如泰山。”

夜色渐深,御书房的灯一直亮着。萧彻在批阅奏折,林晚意在一旁帮他整理,偶尔低声讨论几句,像寻常夫妻那样,在琐碎的日常里,藏着对彼此的依赖,对家国的担当。

北境的风,已经吹到了京城。但他们知道,只要同心同德,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