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34章 棉田边的新苗

逆转的朱砂 第34章 棉田边的新苗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秋阳暖得像摊开的棉絮,竹溪村的棉田泛着白茫茫的光,棉桃炸开的裂口处,露出雪似的绒。阿木蹲在田埂上,看着村民们用新学的法子摘棉,指尖捏着棉桃转半圈,雪白的棉絮就整个脱了壳,比往年快了一倍。

“这法子是种子岛的阿椰他爹教的吧?”张婶挎着满篮的棉花走过,蓝布头巾上沾着点棉絮,像落了层霜,“你别说,南洋的法子就是巧,摘得又快又干净。”

阿木笑着点头,目光落在田边那片新翻的土地上。古丽雅正蹲在那里,给刚冒芽的海葡萄苗浇水,嫩绿的茎秆顶着两瓣圆叶,在秋风里轻轻晃,像在跟旁边的棉花打招呼。

“你看它多能长,”古丽雅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才种下半个月,就蹿这么高了。阿椰奶奶说的没错,这籽儿认土,混了竹溪村的黑土,长得比在船上还精神。”

小石头拿着个小竹耙,在海葡萄苗周围松士,耙齿划过地面,带起的土粒里还混着点金沙——是从种子岛带来的,古丽雅特意埋在根边的。“等它结了果,我要第一个尝,”少年舔了舔嘴唇,“阿椰说甜里带咸,像把大海含在嘴里。”

正说着,林老爹推着独轮车来了,车上装着些新做的木牌,牌上刻着海浪纹,中间嵌着片透明的海玻璃。“给棉田做的记号,”老人拿起块木牌,往海葡萄苗边一插,“这样鸟儿就知道,这是从南洋来的贵客,不敢啄了。”

木牌上的海玻璃在阳光下闪着光,映得海葡萄苗的影子落在地上,像条小小的海鱼。古丽雅忽然想起什么,从屋里拿出针线,在木牌的绳结上绣了朵棉桃,白棉线缠着棕麻绳,倒像是棉藤缠上了船缆。

“萧彻派人送了信来,”阿木从怀里掏出封信,信纸边缘还沾着点驿站的泥,“说长安的织坊听说了咱们的彩色棉纱,想订一批货,让咱们开春多纺些。”

“那得教村里的姐妹们染纱了,”古丽雅眼睛一亮,“用咱们山里的茜草染红色,栀子染黄色,再掺上种子岛的海草汁,准能调出更鲜亮的颜色。”

小石头凑过来看信,指着上面的印章:“这个像不像老船长铁盒上的徽章?”

阿木仔细一看,还真像。萧彻信里的印章是朝廷新制的“海贸司”印记,海浪纹围着个“通”字,和老船长铁盒上的浪花徽章比起来,少了些沧桑,多了些开阔。“说不定,这就是老船长当年想看到的样子,”阿木轻声说,“海通了,货通了,人心也通了。”

傍晚收工时,夕阳把棉田染成了金红色。村民们扛着棉筐往家走,笑声顺着田埂滚过来,混着海葡萄苗的清香,酿成一股格外踏实的暖。古丽雅把今天摘的新棉摊在竹匾里,雪白的棉絮上落了片海葡萄的叶子,绿得像块翡翠。

林老爹坐在门槛上,给那只老船模换了个新木座,座底刻着“棉海号归航”五个字。阿木蹲在旁边,看着老人用砂纸打磨船底的小字“船在哪,家就在哪”,忽然觉得这句话不止说船,也说棉苗,说海葡萄,说那些从远方来、往远方去的念想。

夜风拂过棉田,棉桃发出“沙沙”的响,像在跟海葡萄苗说悄悄话。古丽雅晾在绳上的彩色棉纱,在风里飘得像道彩虹,一头连着竹溪村的土,一头系着种子岛的浪。

阿木望着天边的星星,北极星和指南星在不同的方向亮着,却像在互相点头。他知道,这片棉田和那株新苗,都是故事的续篇——老船长的故事没结束,“棉海号”的航行没结束,那些跨洋的牵挂,会像棉藤一样,在土里盘根,在风里牵线,长出更多、更远的盼头。

门槛上的船模被月光照着,影子投在地上,像艘正要出发的船。而田边的海葡萄苗,正趁着夜色悄悄拔节,准备着在某个清晨,给竹溪村带来第一缕海的甜香。

第一场雪落时,竹溪村的屋檐都戴了顶白帽。阿木家的堂屋里生着炭火,松木在灶膛里噼啪作响,把屋子烘得暖融融的。古丽雅坐在纺车旁,手里的彩色棉纱随着锭子转动,渐渐绕成个饱满的线团,红的像珊瑚,蓝的像深海,在火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这颜色真稀奇,”张婶坐在对面纳鞋底,眼睛直盯着线团,“往年染布不是青就是蓝,哪见过这么鲜亮的红,像把南洋的太阳揉进去了。”

古丽雅笑着往纺车里添了把新棉:“这红是用种子岛的红珊瑚粉调的,阿椰奶奶说,珊瑚泡在染缸里七天七夜,颜色才够正。”她指了指墙角的陶罐,里面还剩些珊瑚粉,“等开春,咱们也去海边捡些珊瑚,让村里的姑娘们都能织出带海味的布。”

小石头蹲在炭火边,手里拿着个小木槌,正给林老爹做的纺锤抛光。纺锤是用老船长的船板雕的,上面缠着圈铜丝——是从林老爹的船铃上拆下来的碎料,锤打得薄薄的,像片蜷曲的海浪。“等纺车转起来,铜丝跟着响,就像老船长在哼歌。”

林老爹坐在太师椅上,眯着眼看他们忙活,手里摩挲着那只木雕船模。老人今天特意把船模擦得锃亮,还在帆上贴了片晒干的海葡萄叶,绿得像块翡翠。“我爹当年总说,等有了像样的纺车,就把船上的帆布改成棉布的,又轻又结实。”他忽然坐直身子,“明年开春,咱们就给‘棉海号’换副棉布帆,用你们染的彩色棉纱,让船在海里像朵开着的花。”

“好啊!”小石头举着纺锤跳起来,“我来画帆的样子,上面画满导航鱼和棉桃,让所有的船都认得‘棉海号’!”

正说着,二丫抱着个布包进来,里面是她新缝的棉鞋,鞋面上绣着小小的海葡萄图案,针脚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给小石头的,”她把鞋往少年怀里一塞,脸憋得通红,“鞋底纳了十二层布,冬天穿不冻脚。”

小石头捧着棉鞋,鞋里还带着炭火的温度,他挠了挠头,从怀里掏出个贝壳哨子——是用最大的鹦鹉螺壳磨的,吹起来呜呜响,像海风穿过珊瑚礁。“这个给你,想听海声了就吹。”

二丫接过来,放在嘴边试了试,哨音清亮,把灶膛里的火星都震得跳了跳。满屋子的人都笑起来,炭火的影子在墙上摇摇晃晃,像群跳舞的鱼。

夜深时,张婶和二丫回家了。古丽雅把纺好的线团收进竹篮,足足有二十多个,在灯下排开,像串缩微的彩虹。阿木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光映着他的脸,忽然说:“萧彻的信里说,长安的商人想跟咱们合伙,在海边开个货栈,专门收咱们的棉布和种子岛的椰丝。”

“那就能经常见到阿椰他们了?”古丽雅眼睛一亮,手里的线团差点掉在地上。

“是啊,”林老爹接口道,“等货栈开起来,我就带着小石头去种子岛,把竹溪村的棉种送过去,让那边的地里也长出咱们的棉花。”他看着窗外的雪,“雪化了就是春,到时候海里的冰一消,‘棉海号’就能再出海了。”

纺车的锭子还在轻轻转,残留的棉纱在上面绕成个小小的圈。小石头趴在桌上睡着了,怀里还抱着那只贝壳哨子,嘴角弯着,像是梦到了南洋的暖风和种子岛的椰林。

古丽雅把条毛毯盖在他身上,又往炭火里添了些炭。阿木望着墙上“棉海号”的影子,忽然觉得这冬夜一点都不冷——有炭火的暖,有纺车的转,有藏在木纹里的念想,还有那些在春天等着发芽的约定。

纺车的锭子渐渐停了,屋里只剩下炭火的轻响。林老爹把船模放在纺车旁,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给两者都镀上了层银辉,像艘船正载着纺车,往月亮升起的地方漂去。

阿木知道,等雪化了,纺车会转得更欢,船会跑得更远,而那些缠在线上、刻在木里、落在雪里的故事,会像春苗一样,在某个暖烘烘的日子里,冒出新的绿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