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33章 归航的棉铃

逆转的朱砂 第33章 归航的棉铃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船行至中途,古丽雅忽然想起阿椰奶奶的话,翻出那袋海葡萄籽,小心翼翼地倒进陶罐里,又兑了些淡水。“老妇人说,这籽得泡足七七四十九天,见了竹溪村的土才肯发芽。”她用红绳在罐口系了个结,和装棉籽的袋子系在一起,“这样它们就知道,是一起回家的伴儿。”

小石头趴在船舷边,把阿珠送的彩色贝壳串成风铃,挂在船尾。贝壳被海风一吹,发出“叮咚”的响,和桅杆上的铜铃一唱一和,倒像是种子岛的人在跟他们说话。“阿木哥,咱们能给林老爹和二丫写信吗?”他忽然问,手里还捏着半截炭笔,“把南洋的事告诉他们。”

阿木望着远处起伏的浪,浪尖泛着白沫,像流动的纸。“可以试试,”他从舱里找出几张油纸,“用这个包着信,再塞进竹筒里,让洋流带着走。林老爹说过,这片海的洋流是绕着圈的,总有一天能漂回码头。”

古丽雅找来针线,把油纸缝成个小口袋,针脚密得连海水都渗不进去。“我来写吧,”她拿起笔,笔尖在墨锭上磨了磨,“就说种子岛的棉苗长得好,阿椰他们学会了纺线,还说海葡萄籽在罐里发了白芽。”

小石头也抢着要写,在信纸角落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导航鱼,鱼背上还驮着颗棉桃。“告诉二丫,我给她留了最大的贝壳,比镇上货郎卖的还亮。”

阿木则在信里画了张简易的海图,标注着黑风口的位置和种子岛的方向,旁边写着林老爹看得懂的渔家暗语:“棉海号稳,籽已扎根,归期可待。”他想起老船长的漂流箱,忽然在信末加了句:“藤蔓已牵,南北风通。”

三人把信折好,塞进竹筒,小石头还往里面塞了片还魂藻:“这样信里就有珊瑚礁的味道了。”阿木用软木塞住竹筒口,再缠上几圈麻绳,最后系上块红布——那是古丽雅从裙角剪下的,说红布在浪里最显眼,容易被人发现。

“扔在哪好呢?”小石头抱着竹筒,舍不得撒手。

“就扔在‘回环流’里,”阿木指着远处一道打转的浪,“林老爹说,这洋流像条回家的路,不管漂多远,总会绕回来。”

他们把竹筒放进海里,看着它随着浪头起伏,红布在蓝水里晃成个小小的点。小石头追着竹筒跑了几步,直到它被浪头卷着,渐渐往北边漂去。“它真的能到吗?”

“会的,”古丽雅望着竹筒消失的方向,“就像老船长的铁盒,漂了三十年都能被找到,咱们的信也一定能。”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帆布袋里掏出个小布偶,是用南洋的棉纱缝的小渔夫,手里举着颗棉桃,“下次再扔信,就把它也带上,让林老爹知道,种子岛的人也在惦记他们。”

夜里,阿木躺在甲板上,听着贝壳风铃的声响,忽然觉得这大海像个巨大的邮差。老船长的信,他们的信,还有那些没说出口的念想,都在洋流里漂着,从这个岛到那个港,从这代人到下一代人,总有一天能送到该去的地方。

古丽雅把海葡萄籽的陶罐搬到月光下,罐里的水泛着银辉,籽儿们在水底轻轻晃,像在点头应和。“等它们在竹溪村发了芽,”她轻声说,“就把种子岛的土撒在根上,让它们记着自己的来路。”

小石头早已睡熟,怀里还抱着那串没串完的贝壳。阿木给他盖了件外套,外套上沾着点棉纱和椰丝,是两种土地的味道。

他抬头望向星空,指南星依旧亮得很,旁边的北斗星也隐约可见,像两颗隔着万里的眼睛,在互相望着。阿木忽然明白,所谓的远方,从来不是尽头,是用来让念想扎根、让牵挂流动的地方。就像这洋流里的信笺,漂得越远,根就扎得越深。

海风带着竹筒的气息掠过船帆,棉叶图案在风里舒展,像片正在生长的叶。阿木知道,等他们回到竹溪村,林老爹会收到信,二丫会拿到贝壳,而海葡萄籽会在棉田边发芽——到那时,南洋的椰香和竹溪的棉甜,就真的在风里遇着了。

船过黑风口时,已是初秋。风里没了冰碴的冷,反倒带着点熟秋的暖,吹得“棉海号”的棉叶帆鼓鼓的,像揣了满船的阳光。

古丽雅正坐在甲板上翻晒海葡萄籽,罐里的籽儿已冒出半寸长的白芽,嫩得像能掐出水。“再晒两天,就能凑够四十九天了,”她用指尖碰碰芽尖,“到了竹溪村,正好赶上秋播的尾巴。”

小石头趴在船舷边数过往的海鸟,忽然指着远处的海平面喊:“是灯塔!是咱们村的灯塔!”

阿木抬头望去,果然见雾蒙蒙的海面上,有束熟悉的光在闪烁,像颗固执的星,穿透了薄雾。他心里一紧,赶紧调整帆绳,“棉海号”像认出了家的孩子,在浪里加快了速度。

近了才发现,灯塔下的码头上站满了人。林老爹拄着拐杖站在最前面,衣角被风吹得猎猎响;张婶挎着竹篮,里面想必是刚蒸好的馒头;还有二丫,扎着两个小辫,踮着脚往海里望,手里举着个新做的布偶——竟是照着小石头的样子缝的。

“我们回来啦!”小石头扯着嗓子喊,声音被海风送出去,码头上立刻响起一片欢呼。

船刚泊稳,林老爹就颤巍巍地踩着跳板上来,第一句话就问:“船模呢?老船长的船模还在吗?”

阿木赶紧从舱里捧出木盒,老人打开盒子,手指抚过船模,眼眶又红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他忽然从怀里掏出个竹筒,正是他们之前扔进海里的那个,红布还系在上面,“你们的信,三天前就漂回来了!全村人都传着看呢!”

古丽雅把海葡萄籽罐递给张婶,又从帆布袋里掏出染好的彩色棉纱:“这是种子岛的颜色,您看织成被面好看不?”

张婶接过来,在阳光下对着看,纱线的红像珊瑚,蓝像海水,惊得合不拢嘴:“好看!比镇上染坊的还鲜亮!”

二丫挤到小石头身边,手里的布偶举得高高的:“我给你做的!你看像不像?”小石头也掏出那串彩色贝壳手链,笨手笨脚地给她戴上,两人的脸都红得像熟透的海枣。

往村里走时,“棉海号”的桅杆上,铜铃和贝壳风铃还在响,和码头上的欢笑声缠在一起,像首热闹的歌。林老爹一路都在问种子岛的事,听说棉苗结了桃,高兴得直拍大腿:“我就知道!我爹惦记的事,准能成!”

到了阿木家,古丽雅立刻找出锄头,在院子角落刨了个坑,把海葡萄籽连罐里的水倒进坑中,又撒上带来的种子岛金沙。“就种在这儿,”她拍了拍手上的土,“让它看着咱们的棉田长大。”

小石头则拉着二丫,把南洋的贝壳倒在桌上,一个个讲来历:“这个是珊瑚礁捡的,能听见海的声音;这个是阿珠送的,她用树脂染的色……”

阿木和林老爹坐在门槛上,老人正摩挲着那块老船长的船板,上面的浪花纹被海风磨得发亮。“明年开春,咱们再去趟种子岛,”林老爹忽然说,“把竹溪村的棉种也带去,让那边的地也尝尝咱这儿的土。”

阿木点头,望着院里的海葡萄苗,忽然觉得这株刚种下的芽,像个小小的界碑,一边连着竹溪村的棉田,一边系着种子岛的椰林。而那些漂在洋流里的信、藏在木盒里的念想、缠在桅杆上的线,都在这一刻,扎进了土里,长出了新的盼头。

夕阳把院子染成金红色,古丽雅晾在绳上的彩色棉纱,在风里飘得像条彩虹。林老爹的船铃还在响,这次混着村里的犬吠和孩子们的笑,像在说:所有的远走,都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