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21章 棉苗的新邻居,晒谷场上的海图

逆转的朱砂 第21章 棉苗的新邻居,晒谷场上的海图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棉苗在温床里舒展着枝叶时,竹溪村的玉米地已经泛出一片新绿。阿木踩着晨露去查看,发现去年种大豆的地块里,玉米苗比别处高出半寸,叶片宽厚得像抹了层油,根须在湿润的泥土里盘得紧实,显然是沾了根瘤菌的光。

“阿木哥,你看这苗!”少年扛着锄头跟过来,裤脚沾着草叶,“比我家自留地的壮多了,真应了那句‘豆茬种玉米,赛过施化肥’。”他蹲下身,用锄头轻轻拨开苗边的土块,“我按你说的,没敢多浇水,就靠夜里的露水,根反而扎得更深。”

阿木点头,目光忽然落在田埂边的空地上:“这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种点向日葵?”他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饱满的葵花籽,“这东西耐旱,花期长,结的籽能榨油,也能当零食,最要紧的是,它的花盘总朝着太阳,看着就敞亮。”

古丽雅恰好提着竹篮经过,篮子里装着给棉苗浇水的陶罐。“向日葵好啊,”她笑着说,“花瓣能当染料,我上次在镇上见过染成金黄色的布,做围裙特别好看。等结了籽,咱们炒着吃,比瓜子还香。”

说干就干。少年回家取来小镢头,在田埂边刨出浅浅的坑,阿木往每个坑里丢三粒葵花籽,古丽雅负责盖土,小石头则在旁边画标记,用树枝在每个坑边刻个小小的“日”字。“这样就不会忘了哪是向日葵,哪是杂草了,”他得意地拍了拍手,“等它们长出来,我要画一幅《太阳花与玉米苗》。”

种完向日葵,三人又去看温床里的棉苗。不过半月功夫,棉苗已经长出四片真叶,嫩绿色的叶片上还带着细细的绒毛,像裹了层薄雾。阿木小心地把长得密的棉苗移出来几株,栽进新搭的竹盆里。“这些送给村里的孩子们,”他说,“让他们学着照顾,也能多明白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消息传开,孩子们捧着各式各样的容器来领棉苗:有粗瓷碗,有竹筒,还有用葫芦剖开的瓢。少年的妹妹捧着个绣了棉花图案的布兜,兜着竹盆,小心翼翼地像捧着稀世珍宝。“古丽雅姐姐说,好好养着,秋天能收一兜棉絮,能给我做新棉袄。”

阿木教孩子们怎么浇水、施肥:“早上晒晒太阳,傍晚浇点水,别用凉水,要晒过的温水,不然会伤根。”他给每个孩子分了一小包腐熟的豆饼粉,“这是‘营养餐’,隔十天撒一点,棉苗就长得快。”

小石头的画板上,这一页画得像幅热闹的集市:田埂边的向日葵刚破土,顶着两瓣子叶;玉米地里,少年在锄草;温床边,孩子们捧着棉苗,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亮。画的角落,他写了行小字:“它们都是土地的孩子。”

傍晚时,夕阳把田野染成金红色。玉米苗在风里轻轻摇晃,像在和刚栽下的向日葵打招呼;温床里的棉苗舒展着叶片,贪婪地吸着最后一缕阳光;孩子们抱着棉苗回家的身影,在田埂上拉得长长的,像一串会移动的音符。

阿木站在田埂上,望着这一切,忽然觉得,土地最慷慨的馈赠,从来不止是丰收的谷物,更是让每个生命都能找到自己位置的包容——玉米有玉米的挺拔,向日葵有向日葵的向阳,棉花有棉花的柔软,就连最不起眼的草,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就像竹溪村的人们,有人擅长耕种,有人精于编织,有人巧于刺绣,大家凑在一起,就把日子过成了一幅饱满生动的画,每一笔都透着生机,每一色都含着希望。

夜风拂过,玉米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和新邻居说着悄悄话。阿木知道,用不了多久,向日葵就会举着金黄的花盘,棉花就会吐出雪白的絮,而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也会像这些作物一样,一节节往上长,长出更多温暖的篇章。

竹溪村的晒谷场晒满了新收的绿豆,绿莹莹的像铺了层碎玉。阿木正带着村民翻晒,忽听村口传来熟悉的马蹄声,抬头就见萧彻的仪仗停在老槐树下,他穿着便服,身边跟着林晚意,身后内侍捧着个长匣子。

“阿木,又丰收了?”萧彻笑着走近,目光扫过晒谷场,落在角落里堆着的几捆棉柴上——那是去年从西域带回的棉种,如今已在竹溪村扎了根。“还记得西域驿站的那锅胡麻粥吗?你说这绿豆混着胡麻煮,能解旅途劳顿。”

阿木擦了擦手迎上去:“陛下还记着这点小事。去年带回来的棉种收成好,打算给陛下的船队备些棉衣料。”他早从往来商人口中得知,萧彻正筹备远洋船队,只是没想到会亲自过来。

林晚意打开随身的锦囊,倒出几颗圆润的椰枣:“这是波斯商人送的,说在海上嚼着能提神。小石头呢?上次他说要画完‘西域百兽图’,朕还等着呢。”

话音刚落,就见小石头举着画板从玉米地里钻出来,裤腿沾着泥,画板上画着只憨态可掬的骆驼,骆驼背上还驮着个小小的帆船。“林姐姐!你看我画的‘沙漠船’!”他跑过来,一眼瞥见内侍捧着的长匣子,“那是什么?”

萧彻示意打开匣子,里面铺着张泛黄的海图,边缘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有些是西域的突厥文,有些是中原的隶书。“这是早年从西域商队手里换来的,上面标着从波斯到南洋的航线。”他指尖点在一处画着珊瑚的岛屿上,“你阿木哥说,竹溪村的作物能适应海边气候,朕想让这些种子跟着船队走一趟,看看能不能在更远处扎根。”

阿木凑近海图,认出上面有几处是自己去年帮西域商人翻译的标注——那时他在长安驿站帮萧彻整理西域文书,常和商队打交道,对这些航线并不陌生。“陛下是想把陆上的商路,往海上延?”

“正是。”萧彻点头,“陆上丝路虽稳,但关山阻隔,不如海路通达。你懂农事,会算帐;古丽雅的绣品在西域就受追捧,南洋部落想必也会喜欢;小石头的画,能记下沿途见闻。你们愿不愿意,再跟朕走一趟?”

古丽雅这时提着竹篮过来,篮子里装着刚绣好的帕子,上面用波斯蓝线绣着葡萄藤,藤蔓间却缠着中原的兰草。“陛下看这样的纹样行不行?去年在西域学的‘盘金绣’,混着咱们的‘乱针绣’,或许能让那边的人觉得亲切。”

小石头早已爬到萧彻身边,手指在海图上比划:“我要画海上的星星!西域的星星是挂在沙漠上的,海上的是不是漂在水里?”

阿木望着海图上延伸向远方的航线,忽然想起去年冬天,他和萧彻在长安的雪夜里烤火,萧彻说:“天下的路,本就没有尽头。陆上的脚印能连成路,海上的船痕也能。”那时他就觉得,这位年轻的帝王心里,装着比西域更广阔的天地。

“陛下,”阿木从谷堆里捧出一把饱满的绿豆,“这是用西域的水肥法种的,耐储存。我再备些棉籽、稻种,保证经得起风浪。”他看向古丽雅和小石头,两人眼里的光,像极了当年初踏西域戈壁时的自己。

萧彻接过绿豆,指尖碾开一颗,豆仁饱满得发亮。“好。等船队出发时,朕让人来接你们。”他忽然笑了,“说起来,当年在西域,你总说‘土地不会骗人’,现在看来,大海也不会。”

晒谷场的风带着绿豆的清香,混着古丽雅帕子上的丝线味,还有小石头画纸上淡淡的墨香。阿木望着远处的田埂,那里新翻的土地里,正埋着下一季的种子——就像这海图上的航线,看似空白的地方,其实早已藏着生长的希望。

小石头忽然在海图边角画了三个小人,一个举着算珠,一个拿着绣绷,一个捧着画板,小人脚下,是条从西域沙漠延伸到南洋海岛的线。他得意地说:“这是我们!从西边走到东边,再走到海那边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