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19章 雪夜里的暖意

逆转的朱砂 第19章 雪夜里的暖意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入冬的第一场雪来得猝不及防,鹅毛般的雪片从天上簌簌落下,转眼就给竹溪村盖了层厚厚的白棉被。傍晚时分,阿木正和古丽雅在新农社整理种子图谱,忽然听见院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带着几分急促。

开门一看,是竹溪村的少年,他裹着厚厚的棉袄,眉毛上结着白霜,手里还提着个竹篮。“阿木哥,古丽雅姐姐,我娘让我送点东西过来。”他把竹篮往屋里一递,里面是刚蒸好的糯米团子,还冒着热气,“雪下得大,怕你们晚上饿,这团子揣在怀里能暖手,吃着也顶饱。”

阿木赶紧把他拉进屋,用干布擦了擦他头上的雪:“这么大的雪,怎么还跑一趟?冻坏了可怎么好。”

少年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不冷!我跑着来的,浑身都热乎。”他指着墙角的炭火盆,“我爹说你们屋里的炭可能不够,让我背了半筐来,是山上新烧的硬炭,耐烧。”

古丽雅端来一碗姜茶,递到少年手里:“快喝点暖暖身子。”她看着竹篮里的糯米团子,上面还粘着几粒红豆,“你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团子看着就甜。”

少年捧着姜茶,小口抿着:“我娘说,红豆是用今年新收的,比去年的更沙。对了,村里的谷仓都检查过了,顶子上的雪扫干净了,裂缝也用泥糊好了,保准冻不着里面的种子。”

阿木坐在炭火盆边,翻看着少年带来的“冬藏记录”。本子上用歪歪扭扭的字记着每天的温度、谷仓的湿度,还有谁去添了炭火、谁去扫了雪。“记得真仔细,”阿木笑着说,“比新农社的账本还清楚。”

少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是村长教我记的,他说这些都是‘过日子的学问’,记下来,明年就知道该怎么照顾种子了。”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把屋顶、树枝都盖得严严实实,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炭火盆里的炭噼啪作响,屋里暖融融的,糯米团子的甜香、姜茶的辛辣、炭火的草木香混在一起,让人心里也跟着暖和。

小石头趴在桌边,借着炭火的光画雪景。他画了个戴着棉帽的少年,正背着炭筐往谷仓跑,谷仓的屋顶上堆着厚厚的雪,像盖了层棉花。“等雪停了,我们去堆个雪人吧,”他抬头对少年说,“让雪人也看着谷仓,给种子当哨兵。”

少年眼睛一亮:“好啊!我把我爹编的竹扫帚给雪人当武器,再用红豆给它做眼睛,肯定特别威风!”

古丽雅坐在一旁,给少年缝补棉袄上的破洞。棉袄的布料是用染过的粗布做的,上面打了几个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这针脚得密点,”她一边缝一边说,“不然冷风从洞里钻进去,冻得骨头疼。”

少年看着她飞针走线的样子,忽然说:“古丽雅姐姐,开春后你教我娘绣花吧?她说想给种子袋绣点花样,让袋子也好看点。”

古丽雅笑着点头:“好啊,等雪化了,我就去教她。咱们绣些麦苗、豆荚的图案,让种子袋上也长满庄稼。”

夜深了,雪还没有停的意思。少年要回家了,阿木给他找了件厚蓑衣披上,又往他兜里塞了两个糯米团子。“路上慢点,踩着雪走,别滑着。”

少年点点头,背着空竹篮走进雪地里,身影很快就被大雪吞没,只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从新农社的门口,一直延伸到竹溪村的方向。

阿木站在门口,望着漫天飞雪,忽然觉得这雪虽然冷,却像一床温柔的被子,盖在土地上,盖在谷仓上,也盖在每个人的心上。那些藏在谷仓里的种子,那些记在本子上的数字,那些雪夜里送来的糯米团子,还有灯下飞动的针线,都是这个冬天里最暖的盼头,等着开春后,和种子一起发芽、生长。

小石头的画晾在炭火边,画上的雪人已经堆好了,手里举着竹扫帚,眼睛是两颗红通通的红豆,在雪地里笑得格外热闹。画的角落,他写了行小字:“雪下得越大,春天来得越暖。”

雪断断续续下了半月,终于在一个清晨歇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竹溪村的屋顶上,积雪开始融化,屋檐下挂起长长的冰棱,像一串串透明的水晶,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

阿木推开新农社的门,就见少年举着竹竿在敲冰棱,冰棱坠落的声音“叮叮当当”,像在演奏一首轻快的曲子。“阿木哥,你看这冰棱!”少年举起一根半尺长的冰棱,对着阳光看,“里面好像冻着片雪花呢!”

阿木笑着接过冰棱,指尖触到冰凉的触感:“等冰棱化了,就该春耕了。”他望向远处的田野,积雪已经融化了大半,露出黑褐色的土地,像一块被擦拭干净的画布,等着人们画上崭新的图案。

古丽雅提着个竹篮走过来,篮子里装着刚发芽的豌豆。“你看,”她举起一株豌豆苗,嫩白的根须上还沾着湿润的泥土,“放在窗台上晒了两天太阳,就冒出芽了。这豆子是去年最好的那批,今年肯定能长出饱满的豆荚。”

几个村民也聚了过来,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农具:有磨得锃亮的锄头,有编好的竹筐,还有浸在水里的稻种。“阿木先生,你看这稻种泡得差不多了吧?”一个老农捧着个陶盆,里面的稻种吸足了水分,胀得圆滚滚的,“按你说的,泡了三天,每天换一次水,现在闻着还有点清香味呢。”

阿木凑近闻了闻,点头道:“可以了,再过两天就能撒到秧田里。记得秧田要整得平平整整,像块镜子似的,这样稻种才能长得匀。”他指着远处的一块空地,“我看那块地就不错,背风向阳,往年的秧苗都是在那儿育的,长得特别壮。”

少年扛着犁耙往田里走,身后跟着他家的老黄牛。老黄牛甩着尾巴,蹄子踩在融化的雪水里,发出“咕叽咕叽”的声音。“我爹说,今天先把秧田翻一遍,让土地透透气,”少年回头喊道,“等雪水渗下去,就能整田了!”

小石头举着画板,跟在后面跑。他画下了老黄牛拉犁的样子,画下了少年扶犁的身影,还画下了远处屋檐下滴落的水珠,像一串串珍珠落在地上。“阿木哥,你看我画的‘春醒图’!”他举着画板,兴奋地说,“土地醒了,种子醒了,连老黄牛都醒了!”

阿木接过画板,看着上面充满生机的线条,忍不住笑了:“画得好!等春耕开始了,你每天都画一张,看看这土地是怎么一点点变绿的。”

古丽雅坐在田埂边,给村民们分发新绣的“春耕符”。符是用红布做的,上面绣着小小的耕牛和农具,针脚细密,透着一股喜庆的气息。“这符挂在农具上,保佑今年风调雨顺,”她笑着说,“是我跟村里的婶子们一起绣的,大家都盼着今年有个好收成。”

一个婶子接过符,小心翼翼地系在锄头上:“古丽雅姑娘的手艺就是好,看着这符,干活都有劲儿了。”她指着自家的田地,“我家那地去年种的是大豆,今年打算种玉米,按阿木先生说的轮作,肯定能比去年多收两筐!”

太阳渐渐升高,融化的雪水汇成小溪,顺着田埂流淌,发出“哗哗”的声响。田地里,翻起的泥土散发着湿润的气息,混着草木的清香,让人心里也跟着敞亮起来。远处的竹林里,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春天。

阿木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忽然觉得,所谓的春天,从来不是某一天突然到来的,而是在冰雪融化的滴答声里,在种子发芽的细微声响里,在人们忙碌的身影里,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就像这土地里的生机,看似沉寂了一个冬天,却早已在深处积蓄着力量,只等一声召唤,便会破土而出,绽放出最美的色彩。

小石头的画板上,最后添了一笔——在田埂的尽头,画了个小小的绿芽,旁边写着:“春天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