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18章 满仓的回响,冬藏里的盼头

逆转的朱砂 第18章 满仓的回响,冬藏里的盼头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秋收的日子像熟透的谷穗,沉甸甸地压在了竹溪村的田埂上。

阿木站在晒谷场的高处,望着眼前翻涌的金色波浪——玉米秆被饱满的果穗压得弯了腰,大豆的豆荚在风中轻轻摇晃,碰出“哗啦啦”的脆响,油菜籽饱满得快要撑破外壳,连田埂边新种的荞麦,都举着细碎的白花,把田野铺成了一片粉白。

“阿木哥,你看这玉米!”少年抱着一个足有胳膊粗的玉米棒跑过来,玉米粒金黄饱满,像一颗颗镶嵌在上面的珍珠,“比去年的大了一圈!”

阿木接过玉米棒,掂了掂重量,笑着点头:“轮作的法子见效了,土地肥了,庄稼自然长得壮。”他看向不远处的谷仓,几个汉子正扛着装满谷物的麻袋往里送,麻袋碰撞的声音沉闷而有力,像在敲打着丰收的鼓点。

古丽雅正和村里的姑娘们给谷物分类。她们坐在铺着麻布的地上,面前摆着十几个竹篮,分别装着玉米、大豆、油菜籽和荞麦。姑娘们的手指灵活地分拣着,偶尔拿起一颗饱满的谷物,互相比较着,笑声像银铃一样在晒谷场上回荡。

“你看这大豆,”古丽雅举起一颗圆滚滚的大豆,对身边的姑娘说,“根瘤菌把土地养得好,豆子才这么饱满。等磨成豆浆,肯定又香又浓。”

姑娘们笑着点头,手里的活计却没停。她们编的竹篮上,都绣着古丽雅教的作物图案,玉米的黄、大豆的绿、油菜的粉,在阳光下交织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丰收图。

小石头的画板已经画满了厚厚的一本。最后一页,他画了个大大的谷仓,谷仓的门敞开着,里面堆满了金灿灿的谷物,谷仓顶上站着一只叼着谷穗的麻雀,屋檐下挂着古丽雅绣的“丰”字帕子,帕子的流苏在风中轻轻飘动。画的边缘,他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竹溪村的秋天,是甜的。”

傍晚时分,村长提议在晒谷场摆一场丰收宴。村民们纷纷响应,有的杀了自家养的鸡鸭,有的端来新磨的面粉,有的提着刚酿好的米酒,很快,晒谷场上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

阿木端着一碗米酒,走到田埂边,望着眼前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这里长满了沉甸甸的庄稼,田埂上的学堂还在,少年编的竹篮堆满了谷仓,姑娘们绣的帕子成了村里的标志。他忽然想起刚来时,村民们怀疑的眼神,想起第一次在田埂上开课的忐忑,想起那场连夜除虫的雨夜……那些细碎的瞬间,像一颗颗种子,在时光里悄悄发芽,终于长成了眼前这片丰收的景象。

“阿木先生,喝一杯!”村长举着酒杯走过来,脸上的皱纹里都堆着笑意,“多亏了你,咱们竹溪村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阿木笑着和村长碰了碰杯,米酒的醇香在舌尖散开。他看向晒谷场上热闹的人群,少年正和小石头比赛啃玉米,古丽雅和姑娘们在教孩子们唱《丰收谣》,几个老人坐在角落里,抽着旱烟,看着眼前的景象,眼里满是欣慰。

夜色渐浓,月光洒在晒谷场上,给谷物镀上了一层银辉。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大家开始唱起了那首在田埂学堂上学的《农耕谣》,歌声粗犷而真挚,在山谷里回荡着,像在和土地对话,又像在诉说着对未来的期盼。

阿木站在月光下,听着这熟悉的歌声,忽然明白,所谓的丰收,从来不止是谷物满仓,更是人心的饱满。就像这田埂上的泥土,种下去的是种子,长出来的,是日子,是希望,是一代又一代人,在土地上续写的故事。

小石头的画板被放在谷仓的窗台上,月光透过窗棂照在画纸上,画里的谷仓仿佛真的在夜色里散发着温暖的光。远处的田埂上,新播下的冬小麦种子在泥土里沉睡着,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唤醒。

而竹溪村的故事,就像这永不褪色的月光,在满仓的谷物里,在人们的笑声里,在田埂上的每一寸土地里,继续回响着,延伸着,走向更远的远方。

几场秋雨过后,竹溪村的田埂上落满了枯黄的叶片,踩上去沙沙作响。村民们忙着把最后一批谷物归仓,田地里的秸秆被捆成整齐的柴垛,像一个个沉默的卫兵,守护着沉睡的土地。

阿木蹲在谷仓前,看着汉子们用石灰和黏土混合的泥浆糊住仓壁的缝隙。“今年冬天冷,得多糊两层,”他用手指戳了戳刚糊好的泥浆,硬实得像块石头,“别让寒气钻进去,冻坏了种子。”

少年扛着一捆晒干的艾草走过来,艾草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在空气里弥漫开来。“阿木哥,这艾草铺在粮仓底下,能防潮,还能驱虫,”他把艾草摊开,细细地铺在仓底的竹席上,“我娘说,去年用了这法子,粮食一点霉味都没有。”

古丽雅坐在谷仓门口的石阶上,手里拿着针线,正给装种子的布袋缝上布扣。布袋是用新织的粗布做的,上面绣着简单的“冬藏”二字,针脚细密,透着一股踏实的暖意。“这些布袋得结实点,”她笑着说,“装着明年的希望呢,可不能马虎。”

几个孩子围着谷仓跑来跑去,手里拿着小石头画的“种子图”,图上画着各种各样的种子,旁边标着它们的名字和播种时间。“我要种玉米!”“我要种大豆!”“我要种荞麦!”孩子们的吵嚷声像一串被风吹响的铃铛,给安静的冬日添了几分热闹。

王婶提着一篮刚蒸好的红薯走过来,红薯的甜香在空气里飘散。“来,尝尝今年的新红薯,”她把红薯分给大家,“比去年的甜多了,这都是轮作的功劳。”

阿木接过红薯,咬了一口,软糯的口感里带着浓浓的甜味。他看向远处的田野,田野已经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雪,像一床厚厚的棉被,守护着地下的种子。“这雪下得好,”他笑着说,“雪水融化了,能滋润土地,明年的庄稼肯定长得更旺。”

古丽雅放下手里的针线,望着远处的雪山,眼里满是憧憬。“等开春了,我们就把这些种子播下去,”她说,“看着它们发芽、长大、结果,心里肯定特别踏实。”

少年点点头,把最后一把艾草铺好,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我已经把明年的轮作计划记下来了,”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哪块地种玉米,哪块地种大豆,哪块地种荞麦,都安排得妥妥的。”

小石头举着画板跑过来,画板上画着一个大大的粮仓,粮仓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种子,粮仓门口站着阿木、古丽雅、少年和村民们,大家的脸上都带着笑容。“这是《冬藏图》,”他骄傲地说,“等明年丰收了,我再画一幅《春耕图》《夏耘图》《秋收图》,凑成一套!”

阿木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刚到竹溪村时,这里的土地贫瘠,村民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而现在,田埂上的学堂还在,谷仓里的种子满仓,村民们的脸上都带着希望的笑容。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谷仓上,给谷仓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村民们收拾好东西,陆续回家,田埂上的柴垛在暮色里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个个守护着希望的哨兵。

阿木站在谷仓前,望着远处的雪山,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个冬天,种子们在粮仓里沉睡,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春天的召唤。而他和村民们,也在这个冬天里,积攒着希望,盼望着明年的丰收。

夜色渐浓,月光爬上谷仓的屋顶,给谷仓盖上了一层银辉。谷仓里,种子们在安静地沉睡,做着一个关于春天的梦。而竹溪村的故事,也在这个冬天里,悄悄地酝酿着新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