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16章 行囊里的牵挂

逆转的朱砂 第16章 行囊里的牵挂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出发去长安的前一夜,学馆的灯亮到了卯时。

古丽娅的包袱最鼓,底层是母亲塞的馕饼,中间裹着二十条葡萄帕子,最上面压着阿木送的木骆驼——那是他用三天时间刻的,驼峰里还藏着颗小玛瑙。她对着镜子试穿新做的胡服,领口绣着半朵牡丹,是沈清辞让人找绣娘添的,说“长安人喜欢这个”。

“要不要带罐沙枣酱?”母亲又拎来个陶罐,“你总说长安的粥淡。”古丽娅咬着唇点头,忽然扑进母亲怀里:“娘,我学会做长安的点心,就写信教你。”

阿木的包袱里全是“实用品”:父亲给的算筹架、沈清辞写的路引、还有从商队讨来的指南针。他蹲在学馆墙角,把那三十七个铜钱用布包了三层,塞进靴筒——这是他偷偷留给父亲抓药的钱,刚才父亲来送算筹架时,他分明看见父亲的拐杖又磨短了一截。

“阿木,你的胡琴呢?”小石头抱着个旧布包过来,里面是他姐姐连夜改好的棉袄,领口缝了圈驼毛。他知道阿木会拉胡琴,上次商队聚会,一曲《大漠谣》听得所有人都红了眼。

阿木摸了摸琴盒上的裂痕:“带不动,等回来再练。”他忽然把琴塞给小石头,“帮我看好它,别让孩子们拿去当柴烧。”

小石头的包袱最简单:几件换洗衣物,一本翻烂的《算经》,还有沈清辞批注的《西域商路图》。他姐姐把自己的银镯子塞给他:“到了长安,别让人欺负,这镯子能换顿饭钱。”

“姐,我能挣钱。”小石头把镯子推回去,从怀里掏出张纸,上面是他给流民孩子编的识字歌,“先生说,长安的先生会喜欢这个,说不定能印成书。”

三更时,沈清辞提着灯笼来检查行囊。古丽娅的罐子里飘出沙枣香,他笑着摇头:“太学的厨房什么都有,别让这罐子占地方。”却悄悄往她包里塞了包冰糖——他记得这孩子爱吃甜的。

阿木的算筹架上刻着“稳”字,沈清辞摸了摸边角:“这架子好,算错了就用它敲,比先生的戒尺管用。”他转身从书架上抽了本《夏侯阳算经》,“带上这个,比商队的账册有用。”

小石头的《算经》里夹着片干枯的骆驼刺,沈清辞认得,是去年他们在戈壁找水时发现的,当时这孩子说“骆驼刺能在沙漠活,我也能在长安活”。他把自己的玉佩解下来,塞进书里:“这玉能避邪,比你的骆驼刺管用。”

天快亮时,商队的驼铃声从街口传来。古丽娅的娘往她手里塞了把葡萄干,阿木的爹拍着他的背说“别给西域丢人”,小石头的姐姐拉着他的手,眼圈红得像枸杞。

沈清辞站在学馆门口,看着三个孩子爬上马车。古丽娅把帕子分给同行的少年,阿木在驼背上调试算筹架,小石头捧着《算经》,阳光照在他的破袖口上,竟像镀了层金。

“到了长安要记得写信!”沈清辞挥手时,看见古丽娅的帕子从驼车上飘下来,落在学馆的葡萄架下。他捡起来,发现流苏正好七根线。

驼队渐渐远了,阿木忽然从驼背上站起来,拉响了胡琴。《大漠谣》的调子在晨雾里荡开,古丽娅跟着哼唱,小石头用算筹敲着驼铃打节拍。

沈清辞望着他们的背影,直到驼铃声融进朝阳里。他转身回学馆,看见案上放着封刚到的信,是长安太学的回执,上面写着:“三少年皆璞玉,当悉心雕琢。”

风从葡萄架下钻过,带着沙枣香,像极了孩子们身上的味道。沈清辞笑了笑,拿起笔,在新的学馆名册上写下:“明日开课,流民孩子识‘家’字。”

驼队在晨光里颠簸,古丽娅掀开驼车帘,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城墙轮廓,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阿木,你说长安的城门会不会比于阗的还高?”她的声音被风揉碎,混在驼铃里飘向前面的车。

阿木正用算筹演算商队的粮草账,闻言抬头瞥了眼,笔尖在纸上顿出个墨点:“《西域图记》里说,长安朱雀门高九丈,比于阗的望京楼还高三丈。”他把算筹一收,“不过再高,也挡不住咱们的算筹。”

小石头蹲在驼峰旁,手里攥着沈清辞给的玉佩,冰凉的触感让他踏实。“你们看!”他忽然指着天边,“那是不是云阁?先生说,太学的博士们常在上面论道。”

驼队缓缓穿过朱雀门时,守城的士兵检查路引,看见古丽娅包袱里露出的葡萄帕子,忍不住笑了:“姑娘这帕子绣得别致,是西域来的吧?”

古丽娅脸颊微红,把帕子往里塞了塞:“是…家母绣的。”

进了城,街面一下子涌到眼前。卖胡饼的吆喝声、绸缎庄的算盘响、还有书生们争论经义的高声,像潮水般将他们围住。阿木握紧腰间的算筹架,低声道:“跟着商队走,别乱看。”

可眼睛哪按捺得住?古丽娅盯着糖画摊前的转盘发愣,那上面的花鸟鱼虫竟和她帕子上的纹样有几分像;阿木在书肆前停住脚,指尖划过《九章算术》的封面,掌柜的见他看得入神,递过本批注版:“少年郎识货啊,这可是徐博士亲手批的。”

小石头则被个捏面人的吸引了,那人三捏两捏,就把他手里的玉佩捏成了面人挂件。“小哥儿,这玉质不错,配你的西域装束正好。”捏面人的笑着递过来,“新来的吧?前面就是太学,顺着这条街走到底。”

三人跟着商队往太学去,路过酒肆时,忽闻楼上传来争执声。“《缀术》里这步推演有误!当以割圆术补正!”一个青衫书生拍着桌子,酒盏里的酒晃出半杯。

阿木的脚步顿住了。他摸出怀里的算筹,指尖在掌心飞快比划——那书生说的,正是他昨晚卡在的难题。古丽娅拉了他一把:“别停呀,先生还在太学等着呢。”

阿木却摇摇头,往酒肆里望了眼:“等我片刻。”他转身快步上楼,青衫书生见他抱着算筹架进来,挑眉道:“少年人也懂《缀术》?”

“不敢称懂,”阿木把算筹在桌上铺开,“只是觉得,割圆术虽妙,不如用‘增乘开方法’更简捷。”他指尖拨动算筹,层层推演,阳光从窗棂漏下,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青衫书生起初不屑,渐渐敛了神色,最后猛地一拍大腿:“妙!妙啊!老夫钻研三日未破,竟被你这少年点透了!”他抓过阿木的手,“我是太学算学博士王孝通,你这孩子…是从西域来的?”

阿木点头,指了指楼下的古丽娅和小石头:“我们是来太学报到的。”

王博士眼睛一亮,拉着他就往太学走:“走!我带你们去见祭酒!就凭你这手算筹功夫,免试都该进!”

古丽娅和小石头赶紧跟上,驼铃在身后渐渐远了,古丽娅摸出帕子擦了擦汗,忽然笑了:“阿木,你刚才的样子,像极了先生在学馆解难题时的模样。”

小石头把面人挂件挂在玉佩上,晃了晃:“而且,咱们好像…不用考试了?”

阳光穿过太学的朱漆门,落在三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钟声响了,古丽娅攥紧帕子,阿木理了理算筹架,小石头握紧玉佩,仿佛这样就能抓住从西域带来的风。

长安的风,好像比于阗的暖些。驼铃声远了,但新的声音正从四面八方涌来,等着他们去听,去算,去慢慢琢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