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21章 京华风云催归期,故园新蕊待君还

听雪楼的清晨总是裹着玉兰的清香。林晚意推开窗时,正看见萧彻在院中教萧煜练剑——少年皇子的剑法还带着生涩,却一招一式都透着认真,朝阳的金辉洒在他身上,将那半块龙形玉佩映得发亮。

“七哥,你看我这招‘灵蛇出洞’对不对?”萧煜挥剑划破晨雾,剑尖带着凌厉的风。

萧彻后退半步,微微颔首:“手腕再沉些,发力要稳。”他亲自示范,长剑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挽出的剑花比院中的玉兰还要灵动。

林晚意倚在窗边,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扬起。自从来了江南,萧彻眉宇间的紧绷渐渐舒展,连带着萧煜也褪去了宫墙里的阴郁,像株被春雨滋润的新苗,渐渐显露出少年人的鲜活。

“少夫人,宫里来人了。”周明的声音在廊下响起,手里捧着个烫金的锦盒,“是陛下身边的李总管,说有要事见殿下。”

萧彻收剑回鞘,接过锦盒打开,里面是皇帝的亲笔谕旨,字迹力透纸背:“彻儿,江南事毕,可携晚意归京。钦天监奏,五月初一乃吉日,宜登基。”

“登基?”萧煜凑过来看,眼睛瞪得圆圆的,“七哥要当皇帝了?”

萧彻将谕旨折好,神色平静:“只是暂代监国之职,父皇的意思,是等彻底肃清柳家余孽,再议登基之事。”他看向林晚意,“看来我们在江南的日子,要结束了。”

林晚意心里掠过一丝不舍——她早已习惯了听雪楼的宁静,习惯了清晨的花香和傍晚的蝉鸣,但她更清楚,京城还有未了结的事。“也好,总不能一直躲在这里。”她转身回房收拾行囊,指尖触到梳妆台上那支芦苇杆,赵石的脸忽然在眼前闪过,“我们该回去了,还有人在等着我们给一个交代。”

三日后,苏州码头停满了送行的船只。沈清辞带着书局的伙计送来一船的书,说是“给殿下和少夫人路上解闷”;新任苏州知府捧着江南盐务的新账册,再三保证“定会肃清余弊,不负殿下所托”;连玄安大师都派明心送来了一箱子解毒丹,叮嘱“京城不比江南太平,需多保重”。

萧煜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听雪楼,忽然有些哽咽:“七哥,我们还会回来吗?”

“会的。”萧彻拍了拍他的肩,“等京中事了,我们就回来,看玉兰结果,看你亲手栽的那棵新苗长高。”

船行至长江口时,遇到了北上的商队。领队的商人是镇国公旧部的后人,见到萧彻,立刻呈上一封密信——是秦管家从京城送来的,说柳家在宫中的最后一个暗线已被揪出,竟是当年伺候先皇后的掌事宫女,如今在冷宫为尼,招认了当年柳老夫人如何买通她,在皇后的汤药里下慢性毒药。

“终于水落石出了。”林晚意看完密信,长长舒了口气,“沈夫人当年怀疑的‘身边人’,果然就是她。”

萧彻将密信凑近烛火点燃,灰烬随风飘落在江面上:“先皇后的冤屈,总算能洗清了。”他看向远处的水天相接处,“等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为先皇后平反,以皇后之礼重新安葬。”

一路北上,两岸的风光渐渐从江南的温润转为中原的壮阔。萧彻在船上整理朝政卷宗,林晚意帮他誊抄,萧煜则在一旁临摹沈氏手札里的玉兰图,偶尔会问起镇国公府的旧事。

“七哥,祖父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能一个人打一百个敌人吗?”少年趴在桌前,笔尖悬在纸上。

萧彻放下卷宗,眼中闪过怀念:“不止一百个。当年北境蛮族来犯,祖父带着三千骑兵,在雁门关守了三个月,硬生生把敌军拖垮了。”他拿起笔,在萧煜的画上添了只落在枝头的小鸟,“他常说,真正的强大不是杀人,是护着身后的人。”

林晚意听着,忽然想起沈氏手札里的一句话:“镇国公府的狼图腾,不是为了噬人,是为了守土。”她低头看着自己誊抄的卷宗,上面记着江南百姓的赋税、北境士兵的粮饷、灾区的赈灾款——这些琐碎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的生计,是萧彻即将扛起的江山。

船抵通州码头时,京中的官员已在岸边等候。为首的是秦管家,他穿着崭新的朝服,鬓角的白发似乎又多了些,见了萧彻,老泪纵横地跪下:“老奴参见殿下!恭迎殿下回京!”

“秦管家快起来。”萧彻扶起他,“京中情况如何?”

“一切安好。”秦管家擦了擦眼泪,“陛下身子康健,只是每日都念叨着殿下。柳家余党已全部收监,只等殿下回来定罪。还有……”他压低声音,“太医院奏报,六皇子的毒彻底解了,只是以后不能再碰生冷的东西。”

萧煜闻言,悄悄摸了摸自己的手腕,那里的青筋早已消失,只留下淡淡的痕迹——那是他摆脱控制的勋章。

从通州到京城的官道上,百姓夹道相迎。他们手里捧着鲜花,提着灯笼,看到萧彻的马车经过,就跪地高呼“殿下千岁”。林晚意撩开马车窗帘,看到路边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对着马车磕头,嘴里念叨着“谢谢殿下为镇国公平反”,眼眶忽然一热。

“他们等这一天,等了十六年。”萧彻握住她的手,声音有些沙哑。

马车驶入皇城时,夕阳正染红午门的城楼。萧彻没有先去见皇帝,而是带着林晚意和萧煜去了镇国公府——这座空置了十六年的府邸,终于等回了它的主人。

府门推开的瞬间,荒草没膝的庭院里,竟有一株玉兰树开得正盛。那是当年沈夫人亲手栽下的,历经十六年风霜,依旧顽强地活着,枝头的白花在暮色中像堆雪。

“它在等我们回来。”林晚意走到树下,轻轻触摸着粗糙的树干。

萧彻望着满树繁花,忽然转身,对着空荡的庭院深深一拜——这一拜,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是感谢沈夫人的舍命守护,也是向所有为镇国公府蒙冤而牺牲的人,许下一个国泰民安的承诺。

萧煜跟着跪下,小小的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郑重。

暮色渐浓,秦管家提着灯笼来催:“殿下,陛下在养心殿等着呢。”

萧彻点头,最后看了一眼那株玉兰树,转身对林晚意笑道:“走吧,该去见父皇了。”

林晚意望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即将扛起江山的男人,和当年在漠北古城为她挡箭的少年,从未改变——他的肩上始终扛着责任,眼底始终藏着温柔。

养心殿的灯火在夜色中亮着,像颗温暖的星。皇帝坐在榻上,看到萧彻走进来,连忙招手:“彻儿,过来让父皇看看。”他拉着萧彻的手,摸了摸他手臂上当年留下的伤疤,眼眶泛红,“瘦了,也黑了。”

“父皇放心,儿臣很好。”萧彻将江南的卷宗呈上,“这是江南的民生账册,儿臣已让人核实过,可按此推行新政。”

皇帝翻看了几页,满意地点头:“好,好,有你父亲的风范。”他看向站在一旁的林晚意,眼中带着笑意,“晚意丫头,委屈你了,跟着彻儿受了这么多苦。”

“能陪在殿下身边,晚意不觉得苦。”林晚意屈膝行礼,神色坦然。

“那就好。”皇帝笑了起来,对身边的内侍道,“传朕旨意,册封林晚意为太子妃,择吉日完婚。”

萧彻和林晚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萧煜在一旁拍手笑道:“恭喜七哥!恭喜太子妃嫂嫂!”

夜色渐深,离开养心殿时,月光洒满宫道。萧彻牵着林晚意的手,一步步走在金砖铺就的路上,身后跟着蹦蹦跳跳的萧煜,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沉稳而悠长。

“五月初一,登基大典。”萧彻轻声说,“还有半个月。”

“嗯。”林晚意抬头看他,“到时候,我穿你送我的那件玉兰纹嫁衣好不好?”

“好。”萧彻停下脚步,在她额头印下一个吻,“不止嫁衣,还要让满京城都种上玉兰,像听雪楼那样,走到哪里都能闻到花香。”

远处的宫墙上,新抽芽的柳枝在风中摇曳,像在为这对历经风雨的人,拂去最后一丝尘埃。林晚意知道,前路或许还有风雨,但只要身边的人还在,只要心里的信念不灭,就一定能走到春暖花开的那天。

而镇国公府的那株玉兰树,正借着月光,悄悄孕育着新的花苞,等待着它的主人,带着一个崭新的王朝,归来。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