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17章 竹篮里的新意, 绿豆里的商机

逆转的朱砂 第17章 竹篮里的新意, 绿豆里的商机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王婶家的绿豆在镇上出了名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竹溪村。这天清晨,阿木刚推开新农社的门,就见王婶挎着个沉甸甸的竹篮站在门口,篮子里的绿豆绿得发亮,颗颗饱满得像裹了层油。

“阿木先生,你看这绿豆!”王婶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镇上的点心铺张掌柜说,愿意用高出市价两成的价钱收,还说要长期订!”她从篮底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刚做的绿豆糕,“这是他送的样品,你尝尝,说用咱的绿豆做的,比别家的更清甜。”

阿木拿起一块绿豆糕,入口细腻绵密,绿豆的清香混着淡淡的桂花味,在舌尖慢慢散开。“确实好,”他点头道,“这绿豆饱满,出沙率高,做糕点最适合不过。”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仓库里拿出个陶罐,“我前阵子用你的绿豆试做了些绿豆粉,你看能不能让张掌柜也看看?”

陶罐里的绿豆粉雪白细腻,王婶捻起一点放在指尖搓了搓,惊讶道:“这粉比我家石磨磨的细多了!”

“用了新农社的‘双扇磨’,磨盘转得匀,粉自然细,”阿木解释道,“绿豆粉能做凉粉、摊煎饼,夏天吃着清爽,说不定比绿豆本身还好卖。”

正说着,古丽雅提着个竹筐走来,筐里装着几件新绣的“绿豆纹样”帕子。帕子上用绿线绣着饱满的豆荚,豆荚旁还绣着几片叶子,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出线头。“我想着,要是绿豆卖得好,就绣些这样的帕子当赠品,”她笑着说,“张掌柜的点心铺讲究体面,带着绣品,客人说不定更爱买。”

王婶拿起帕子,越看越喜欢:“古丽雅姑娘手真巧!这帕子配着绿豆糕送出去,咱竹溪村的绿豆,名气肯定能传得更远!”

消息很快传到了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筛选绿豆。少年背着竹篓挨家挨户地走,把阿木教的“筛选法”教给大家:“先用竹筛筛掉碎豆,再用清水漂,沉底的是好豆,浮着的是瘪的……”他手里还拿着个小木牌,上面刻着绿豆的标准尺寸,比着木牌挑,大小均匀的绿豆很快就堆成了小山。

小石头的画板上,这一幕热闹极了:王婶在竹筛前忙碌的身影,古丽雅低头绣帕子的侧影,少年举着木牌教大家挑豆子的样子,还有几个孩子蹲在地上,把挑出来的好绿豆一颗颗装进布袋,嘴里数着“一、二、三……”

“阿木哥,你看我画的‘绿豆地图’!”小石头举着画板跑过来,上面用绿笔圈出了竹溪村的位置,旁边画着一条通往镇上的路,路上有推着独轮车的货郎,车里装着满满的绿豆,“等以后,咱们的绿豆还能卖到长安去!”

阿木摸着他的头笑:“会的。但光卖绿豆还不够,咱们还要学做绿豆酱、绿豆芽,让一颗绿豆变出十样花样,这样才能让更多人靠着它过日子。”他看向远处的试验田,那里新种的绿豆苗刚冒出绿芽,像一片铺在地上的翡翠,“就像这豆苗,扎了根,才能长得旺。”

傍晚时分,张掌柜果然亲自来了竹溪村。他看着筛好的绿豆和细腻的绿豆粉,又拿起古丽雅绣的帕子,当即拍板:“绿豆我要五百斤,绿豆粉两百斤!帕子也一起要了,多少钱都给!”他拉着阿木的手说,“我还想跟村里订个长期契约,以后你们的绿豆,我全包了,价钱保证让大家满意!”

村民们围在旁边,听着张掌柜的话,脸上都乐开了花。少年悄悄对小石头说:“等赚了钱,我就买个新竹筐,编得比谁都好看!”

夕阳西下,张掌柜的马车装着满满的绿豆和绿豆粉,在村民们的欢送声中往镇上赶。马车上,古丽雅绣的帕子被风吹得轻轻飘动,帕子上的绿豆荚,在晚霞的映照下,绿得像要滴出汁水来。

阿木站在村口,望着马车渐渐远去,忽然觉得,一颗小小的绿豆,就像一个小小的起点。从田埂到市集,从一颗豆子到十样花样,再到绣在帕子上的希望,日子就像这绿豆发的芽,看似柔弱,却能一点点往上长,直到爬满整个竹篱笆,结出满架的豆荚。

小石头的画板上,最后添了一笔——在竹溪村的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长安城,城里的屋顶上,飘着一缕带着绿豆香的炊烟。

张掌柜的马车刚出村口,竹溪村的晒谷场上就热闹了起来。王婶把刚收的绿豆倒在竹匾里,阳光透过豆粒间的缝隙,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阿木先生说,光卖豆子和粉还不够,”她边翻晒边对围观的村民说,“得给绿豆‘穿件新衣裳’,让买的人看着就喜欢。”

少年扛着一捆青竹从竹林回来,竹枝带着晨露的清香。“阿木哥教的编竹篮法子,我练了三天,”他放下竹子,拿起砍刀熟练地劈出细竹篾,“这竹篮编得越密,装绿豆越不容易漏,还得在篮沿编朵花,好看!”

古丽雅正坐在树荫下绣竹篮的布衬。她选了浅绿的棉布,上面用深绿丝线绣出缠绕的豆藤,藤蔓尽头缀着几颗圆滚滚的绿豆,针脚比先前的帕子更细,连豆脐都绣得清清楚楚。“张掌柜说,城里的小姐们买绿豆糕,总爱挑个精致的篮子装着,”她举起绣好的布衬,“垫在竹篮里,既防潮,又添个念想。”

小石头蹲在地上,用炭笔在木板上画竹篮的样子。他画了个六角形的篮子,篮底编着“竹溪村”三个字,提手处绕着豆藤,还在角落画了只啄绿豆的麻雀。“这样编出来,肯定比镇上杂货铺的好看!”他举着画板给大家看,引得一阵哄笑。

阿木从新农社拿来几张图纸,上面画着不同样式的竹篮:有的在篮身编出镂空的绿豆图案,有的把手处缠着彩色布条,还有的在篮底钉了块小木牌,能写上“净含量”“生产日期”。“这些都是照着城里铺子的样子改的,”他指着图纸说,“咱们的绿豆好,装豆子的篮子也得有新意,让人家一看到篮子,就想起竹溪村的绿豆。”

说干就干。劈竹篾的声音、穿线的窸窣声、孩子们的嬉笑声混在一起,晒谷场像个热闹的作坊。少年编到兴起,随手用剩下的竹篾在篮角编了只小蚂蚱,逗得旁边的孩子直拍手。王婶看着眼热,也拿起竹篾学编,手指被篾条勒出红痕也不在意,“多练练就熟了,”她笑着说,“以后自家装菜也能用。”

傍晚时,第一批新竹篮编好了。古丽雅把绣好的布衬铺进去,王婶舀了满满一篮绿豆装进去,篮沿的竹花在夕阳下泛着浅黄的光,衬得绿豆愈发翠绿。阿木提着篮子往村口走,想试试能不能让路过的货郎捎去镇上。

刚走到路口,就见张掌柜的伙计骑着驴回来,手里还拿着个空篮子。“掌柜的让我回来再取两百斤,”伙计看到阿木手里的竹篮,眼睛一亮,“这篮子编得真俏!城里的客人就爱这样的,能不能连篮子一起卖?我多给两文钱!”

阿木心里一动,把篮子递给他:“你先带回去给张掌柜看看,要是觉得行,咱们就按‘绿豆带篮’算钱,篮子钱另算。”

伙计揣着篮子赶驴走了,王婶凑过来说:“没想到竹篮也能卖钱,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了。”少年扛着新劈的竹篾走过,接口道:“等我编出带麻雀的篮子,说不定能卖到长安去!”

小石头的画板上,这一张画了个大大的竹篮,篮子里装着绿豆、布衬,还有个咧着嘴笑的小人——那是他偷偷画的自己,正举着篮子往城里跑。画的角落,他用小字写着:“绿豆有了新衣裳,我们的日子也会换新样。”

月光爬上晒谷场的竹匾时,阿木还在灯下改图纸。他想,竹篮只是个开始,以后还能编竹筐、竹盒,让竹溪村的手艺,跟着绿豆一起,走得更远些。窗外,几只萤火虫围着竹匾飞,像提着小灯笼,在守护那些即将穿上“新衣”的绿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