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七零:我的大杂院厨娘生活 > 第12章 探旧藏意外翻祸

小强冲进来时,手里还攥着半截井绳,脸白得像刚捞出的湿面片。秀芬正往锅里倒水,听见声音猛地转身,水瓢“哐”地磕在灶沿上。

“郑爷爷……倒了!”小强喘着气,“我送热水过去,门没锁,他躺在床边地上!”

秀芬把围裙一扯,甩在桌上就往外走。林建华昨夜加班没回来,院里能搭手的只有她。她几步跨到郑家门口,推门进去,屋里静得很,煤炉上的水壶还没开。

老人侧身蜷着,一只手撑在地上,另一只手搭在床沿,嘴唇发紫,额头沁着冷汗。她蹲下身,扶他躺平,顺手摸了摸颈侧,脉搏跳得急但还算稳。她赶紧从自己衣兜里掏出随身带的薄荷油,拧开盖子在他鼻下一抹。老爷子眼皮颤了两下,喉咙里滚出几个字:“盒……盒子……别动……”

“您先别说话。”秀芬轻声说,“我在这儿。”

她翻出枕头垫在他头下,又把棉被拉过来盖住腿。看这情形不像中风,倒像是累极了突然虚脱。前两天他还给她讲药方,语气虽冷,脑子清楚得很。这几天她天天来送粥,知道他饮食规律,也没听说哪里疼过。

可刚才那句“盒子”,让她心里一沉。

她环顾屋子。柜子开着条缝,抽屉也半拉开,像是找东西没收拾好。她没动那些,只低头检查老人手脚有没有摔伤。就在她掀开床单一角查看时,眼角扫到床底有块木板边缘翘起,和平时不一样。

她蹲下去,手指探进去一抠,那块板松动了。轻轻一拉,露出个扁平暗格。

里面有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草纸。

她犹豫了一秒,还是拿了出来。打开一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几味药材:茯苓、山药、莲子肉、芡实……都是健脾养胃的常用料,剂量标得清清楚楚。末尾一行小字写着:“避人耳目,勿示外人”。再往下,是一行更小的字:“西仓库房,七三年封”。

她盯着那行地名看了两秒,心口微微发紧。

这不是药方集上的内容。昨天她还翻过那本蓝皮册子,没有这一条。而且这字迹虽然工整,却不似老人平日的笔锋,反倒更显仓促。

她迅速把纸叠好塞进袖口,重新合上暗格,拍了拍地面,让木板恢复原样。起身时,她顺手把柜门关严,抽屉也推了进去。

老人这时睁开了眼,眼神浑浊,但认出了她。

“您别乱动。”秀芬端了杯温水过来,“我给您喝点水,等缓过劲再说。”

他摇头,声音很轻:“你……看见什么了?”

“没看见。”她说,“就是见您柜子没关好,顺手帮您整理了下。”

他盯着她看了几秒,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问。

她扶他躺好,又摸了摸额头,温度正常。这才稍稍松了口气,起身准备回家熬点小米粥送来。

出门时,她回头看了眼那扇旧木门,心里明白——有些事,已经不是一碗粥能遮掩过去的了。

第二天一早,她特意绕到井台边等赵大妈晾被子。两人并排站着,她一边搓毛巾一边压低声音:“西仓库房……咱们厂那边有个叫这名儿的地方吗?”

赵大妈拧着被角,抬头想了想:“西仓库?那是老堆放废铁的棚子,七几年就塌了,后来填了当煤渣堆。怎么了?”

秀芬摇头:“随便问问,听着像老地名。”

话音刚落,眼角瞥见吴婶站在自家窗前,手里抖着一条床单,目光直直扫过来。那眼神不像是无意,倒像是盯了好一会儿了。

她没再多问,笑着跟赵大妈说了句“回头借您针线”,转身走了。

当晚,她在灯下把那张草纸抄了一遍,原样放回暗格。她不想留证据,但也不能什么都不记。抄完后,她把副本夹进做饭记账的小本子里,合上本子,吹灭了灯。

第三天下午,她拎着林建华省下的半包挂面去探望郑老爷子。这次她没偷偷摸摸,大白天走进院子,还特地喊了声:“老爷子,我来看您了!”

屋里没应声。

她推门进去,老人躺在床上,眼睛闭着,呼吸平稳。她把挂面放在桌上,又看了看炉子,添了点煤。

正要走,吴婶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哟,又来了?一天三趟,比亲闺女还勤快。”

秀芬转过身,吴婶站在门槛外,两手叉腰,脸上挂着笑,可那笑一点不热乎。

“他病着,没人管饭。”秀芬平静地说。

“没人管?”吴婶冷笑,“前些年谁抢他家棉被抢得最欢,你现在装什么好人?”

秀芬没接这话。她知道提旧事没用,只会惹出更多是非。

“您要是担心我图什么,”她说,“我现在就请您进去看看,他缺不缺药,少不少粮。您要是愿意,以后您来照应也行。”

吴婶噎了一下,脸涨红,却没再开口。

秀芬走出门,看见赵大妈正好从厕所出来,便迎上去:“大妈,您帮我照看一下老爷子,我家里还有锅饭等着收火。”

赵大妈点头:“行,你去忙。”

这事传得很快。不到半个钟头,周建国媳妇王霞抱着妞妞路过时悄悄说:“吴婶今早跟钱婶嘀咕,说你天天钻老头屋,肯定在找‘四旧’,还说你要倒卖老物件换票子。”

秀芬正在切萝卜,刀顿了一下,没抬头:“她爱说就说吧。”

“你不担心?”王霞压低声音,“现在查得严,万一她真去举报……”

“我没拿他东西。”秀芬把萝卜推成丝,“她要说,就让她说。清者自清。”

可她心里清楚,有些事经不起查。那张纸条上的“七三年封”,听着就不寻常。七三年是什么时候?正是清理“四旧”的风口浪尖。一个老药工,藏着带年份的地名,谁能保证不出事?

她决定不再单独进出郑家。接下来两天,她都请赵大妈陪着一起去送饭,有时还叫上小强作伴。她想让所有人都看见——她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光明正大地照顾病人。

可吴婶的眼神越来越阴。

第四天清晨,秀芬刚打开院门准备打水,吴婶从厕所出来,直接拦在她面前。

“整天往人家屋里钻,不怕闲话?”她声音不高,却字字带刺,“莫不是真找着金元宝了?”

秀芬拎着空桶,看着她:“他病得起不来床,我不去,谁去?”

“别人不去,就你热心?”吴婶冷笑,“前两天半夜,我还看见你屋里灯亮着,鬼鬼祟祟写什么东西。是不是在编造老家伙的遗嘱啊?”

秀芬盯着她看了两秒,忽然笑了:“您要是真觉得我有问题,现在就去居委会说。我等着。”

吴婶一愣,没想到她这么干脆。

“你……你等着!”她扔下一句,转身回屋,门摔得震天响。

秀芬没动。她知道,这一关躲不过去了。

果然,中午时分,街道干事贴出通知:本月起粮票配额调整,粗粮比例上调百分之十五,每户须三日内完成登记核对,逾期不候。

消息一出,全院炸了锅。

赵大妈抱着副食本在院子里算来算去:“我家五口人,每月才多两斤玉米面,哪够吃?”

周建国两口子轮班倒,急着换细粮票给孩子蒸蛋。

孙桂香抱着小强的饭盒发愁,低声问秀芬:“能不能用红薯抵一部分?”

吴婶家孩子多,压力最大。她刚从街道办回来,脸色铁青,手里捏着一张登记表,站在自家门口直跺脚。

“妈,我饿。”她儿子扒着门框喊。

“饿也得等!”她吼了一句,转头看见秀芬正低头核对自己家的副食本,突然冷冷道:“有些人啊,光顾着打听老房子的事,自家口粮都不管了。”

秀芬抬起头,平静地说:“我家的票,一分都没少用。”

吴婶咬了咬牙,到底没再说什么。她现在顾不上告状,得先想办法让孩子吃饱饭。

秀芬坐在自家门槛上,翻开副食本,一笔一笔算着这个月的粮油配额。玉米面多了,大米少了,酱油定量也减了。她圈出几项关键数字,眉头越皱越紧。

耳边是各家争执换票的声音,有人哭,有人骂,有人蹲在井台边数粮袋。

她低头看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页夹着纸条副本的纸角。

风从院口吹进来,掀动了本子的一角。

她没抬手去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