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七零:我的大杂院厨娘生活 > 第11章 探真相的老物件

天刚亮,小强蹲在井台边搓衣裳,听见脚步声抬头喊了句“秀芬姐”,又低头继续揉那件洗得发白的褂子。李秀芬拎着竹筐走过来,里面是昨儿收拾出来的杂物,最上面那个油纸包还裹得严实。她没停步,只轻声问:“老爷子屋里灯亮了吗?”

“亮了。”小强搓着袖口,“他今早起来扫了门前那块地,一根草棍都捡走了。”

秀芬点点头,往郑家门口看了一眼。门关着,窗上影子不动,像是人坐在桌前。她没再说话,转身去厨房烧水。

一壶热水烫好后,她倒进暖瓶,又拿块干净毛巾把油纸包裹住,抱在怀里出了门。走到郑家门口,她轻轻把东西放在门槛外侧,退后半步,声音放低:“老爷子,我前两天清堆儿的时候,翻出个铁皮盒子压着的东西,瞧着像是个老物件。您要是方便,看看是不是您用过的。”

她说完就转身走,脚刚迈出两步,身后传来门轴转动的声音。

郑老爷子站在门缝里,一只手扶着门框,另一只手慢慢伸向那包。他没急着拿,只是盯着看了几秒,才弯腰拾起来,手指顺着毛巾边缘摸了一圈。

“你……动过它?”他嗓音干涩。

“没有。”秀芬站定,“我看底下压着碎瓦,觉得不该乱翻别人的东西,一直收着。刚才才想起来问您一声。”

老人没应,低头解开毛巾,露出那层泛黄的油纸。他动作很慢,像怕碰坏了什么,一层层剥开,最后露出里面一段铜质的短轴,表面有细密刻纹,一头略粗,带着磨损的凹槽。

他呼吸忽然重了。

“这是……药碾子的心轴。”他说,声音压得很低,却有点抖,“五十年前,我师父亲手交到我手里。后来……没了。”

秀芬没接话,只静静站着。

老人抬眼看了看她,眼神复杂,像是想确认什么。“你为什么留着它?不扔?也不打开看?”

“脏东西底下埋着的东西,总有它的来处。”她说,“您这儿一向整整齐齐,那天那堆偏偏乱七八糟,我猜是有人翻过。这东西又不像废铁,我就想着,万一是谁丢的念想呢。”

郑老爷子嘴唇动了动,没立刻说话。他把心轴攥进手里,指节微微泛白,目光落在院子的地面上,仿佛看着几十年前的某一天。

片刻后,他忽然说:“进来。”

秀芬愣了一下。

“你进来。”他重复了一遍,语气还是硬的,但没关门的意思。

她迟疑了一瞬,低头跨过门槛。

屋里比外面暗,光线从窗户斜进来,照在靠墙的一个旧柜子上。地上铺着水泥,扫得干干净净,连墙角都没有浮灰。一张木桌摆在屋子中央,上面放着一只搪瓷杯,杯底残留着一点褐色茶渍。

她站在门口没敢乱动。

老人走到柜前,拉开最下面的抽屉,从一堆旧布条里翻出一块软布,小心翼翼把铜轴包好,放进抽屉深处。然后他转过身,从床底拖出一个木箱,打开锁,取出一本薄册子。

册子用蓝布做皮,边角磨得起毛,封面上写着几个字,墨色已经发灰,勉强能辨认出是“家用调理方”。

他把册子递过来:“这是我祖上几代人攒下来的药膳法子。不是什么大本事,就是些对付咳嗽、积食、夜里睡不安稳的小方子。从前在药铺里学徒时记下的,后来自己也添了几条。”

秀芬没马上接:“这太贵重了,我……”

“你不接,它就还在箱子里烂下去。”老人打断她,“我一个人,用不上。也没人传。”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你照顾孙家娘俩,给孩子熬萝卜水,给赵大妈煮姜汤——这些事我都看见了。你不图回报,也不嚷嚷。这样的人,才配拿这个。”

秀芬终于伸手接过。

册子比想象中轻,拿在手里却沉甸甸的。她翻开第一页,纸上字迹工整,夹着几片干枯的叶子,页脚还有点油渍,像是曾经被翻看过无数次。

“这不是书,是活命的法子。”老人说,“当年闹饥荒,有人靠一碗山药粥撑过去;风寒厉害的时候,一碗葱豉汤救了好几个人。这些东西,不该断在我手里。”

秀芬抬起头:“那您……能不能教我认一认?我不识得这么多药材,也不知道怎么配。”

老人盯着她看了很久,忽然点了下头:“行。你明天这时候来,我讲一条,你记一条。”

她应了声好,把册子抱紧了些。

正要告辞,院外传来脚步声。吴婶提着空盆从厕所回来,路过时瞥见秀芬从郑家屋里出来,脚步猛地一顿。

她没说话,只死死盯了两人一眼,转身快步回屋,门“砰”地关上。

屋里,郑老爷子听见动静,皱了皱眉:“她一直这样,见不得谁走近我。”

“她可能是怕。”秀芬低声说,“怕您想起以前的事,牵连到别人。”

老人冷笑了一声:“怕?当年抄我家的时候,她可是第一个冲进来抢棉被的。”

秀芬没再问。

她告辞出门,顺手把门带上。阳光已经移到院子里,照在刚才她站过的地方。她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册子,指尖抚过封面,心里明白——有些东西,从今天起不一样了。

第二天一早,她带了碗热豆浆去郑家。老人开门时脸上没什么表情,但还是让她进了屋。

那天讲的是治孩子积食的方子:炒麦芽三钱,神曲二钱,煮水喝。老人一边说,一边从陶罐里取出药材,亲自称量给她看。秀芬拿个小本子记下,又问火候和服用次数。

“饭后一炷香再喝。”他说,“别烫着,也别凉透。”

她点头记下。

第三天,她带了两个玉米面枣团子。老人破例吃了半个,说是甜味刚好,不齁。

到了第五天,她提到小强最近夜里总醒,睡不安稳。老人听完,翻了翻册子,找出一条安神的方子:酸枣仁、百合、莲子心,少量熬汤。

“你回去煮一次试试。”他说,“要是有效,再来告诉我。”

秀芬照做了。三天后她告诉老人,小强果然睡得踏实了。老人听了,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又过了两天,她正在厨房试新方子,把莲子捣碎准备下锅,林建华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张纸。

“厂里通知,下周要组织家属学习卫生常识。”他说,“点名让你去当示范户,讲讲怎么调理饮食。”

秀芬愣住:“我?”

“他们说你上次炖的肉,连钱婶都夸了。再加上院子打扫得干净,居委会也推荐你。”

她低头看着锅里的莲子,没说话。

林建华以为她担心,安慰道:“怕啥?你就照平常那样做一遍,大家爱听。”

她点点头:“我知道了。”

当晚,她又去了郑家。

老人正对着煤炉烤手,见她来,问:“有事?”

“我想请您帮我看看一个方子。”她掏出本子,“如果我要给大家讲怎么用食物调理身体,您觉得,先讲哪个合适?”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说:“讲‘养胃’。”

“为什么?”

“人人都有胃。”他缓缓道,“饿过的人,更懂这话。”

她记下了。

临走前,老人忽然叫住她:“以后讲课,别提我。”

“可这些方子……”

“就说你自己琢磨的。”他背过身去,“我不需要人知道我做过什么。”

她张了张嘴,最终只说了句:“好。”

第七天清晨,秀芬在自家灶台前摆好砂锅、小碗和几样药材。她要把“健脾养胃汤”的做法理一遍,确保当天不出错。

正忙着,小强跑进来,脸色发白:“秀芬姐,郑爷爷……他倒在屋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