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九十八回:圣意照曲阜 破冰震四方

寒意渐深,帝国新政的推行也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攻坚阶段。

格物竞巧大会带来的惊喜余温尚存,朱由检便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如何破除那些盘根错节的阻力上。

这一次,他决定以更为精准和迂回的方式,撬动那些最顽固的壁垒。

山东曲阜,衍圣公府。

府邸深处,当代衍圣公孔胤植正与几位族老、心腹师爷密议。

他年约四旬,面容儒雅,眉宇间却带着化不开的忧色。

朝廷要求清丈田亩、一体纳粮的旨意,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他寝食难安。

孔府名下田产、佃户、依附人口众多,一旦依新法清丈纳粮,岁入将锐减,更会动摇孔府超然物外的地位。

“公爷,朝廷使者又来了,催促清丈文书,口气颇为强硬。”一位师爷低声道。

“能拖则拖吧。”

孔胤植叹了口气,“我已上表陈情,言圣人之后,教化为本,田亩琐事,可否酌情……唉,可陛下那边,似乎并无转圜之意。”

一位族老忿忿道:“陛下受奸佞蛊惑,行此苛政,难道真要逼得天下读书人寒心吗?”

“慎言!”孔胤植连忙制止,脸上忧色更重。他何尝不想硬顶?

但皇帝登基以来的手段,尤其是漠南、东番的赫赫武功,让他深知硬抗绝非良策。可就此屈服,又如何甘心?

就在孔府上下焦灼不安之际,一支特殊的队伍抵达了曲阜。

并非大队兵马,而是以新任山东布政使司参政(由皇帝破格提拔的寒门干吏)为首,带着户部、工部精干吏员以及一队神情冷峻、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

参政并未急着催促清丈,而是先礼节性地拜会了孔胤植,宣读了皇帝关怀圣裔、询问地方教化情况的温和旨意。

然而,在看似寻常的交谈中,这位参政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和之前接到的、来自京城的“多方情报汇总”,已然对孔府核心人员的态度有了大致评估。

当晚,参政下榻的驿馆内,他仔细梳理着日间所见所闻以及京城密函中的提示。

他判断,衍圣公本人犹豫不决,几位族老抵触强烈,尤其是掌管大量田庄的那位,态度尤为恶劣。

但同时,他也注意到一位负责文书、地位不高的年轻孔氏子弟,言语间对革新似乎并不排斥。

次日,参政不再空谈教化,而是直接要求那位态度最恶劣的族老和几位抵触情绪明显的管事,陪同户部吏员,即刻开始“试点”清丈孔府名下一处历来争议纷纭、账目模糊的田庄。

同时,他私下召见了那位年轻的孔氏子弟,言语间多加勉励,暗示朝廷需要“识时务、通权变”的圣裔表率。

清丈过程中,那位族老果然百般阻挠,指使庄户混淆地界,甚至暗中煽动抗法。

早有准备的锦衣卫当场拿下几名闹事庄头,并将该族老“请”回驿馆“协助调查”。

与此同时,那位得到鼓励的年轻子弟则积极配合,提供了不少田庄的真实情况。

消息传回孔府,孔胤植惊怒交加,却又无可奈何。

朝廷手握实证,且动作精准狠辣,直接拿下了府内反对最力的核心人物,却对配合者予以肯定。

这种分化打击,瞬间瓦解了孔府内部原本就不算牢固的抵抗联盟。

他猛然意识到,朝廷对孔府内部的了解,远比他想象的更深!

数日后,孔胤植不得不亲自出面,表示孔府将“恪守臣节,率先垂范”,全面配合朝廷清丈,并严令名下所有田庄、佃户依新法纳粮。

他知道,再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衍圣公府这面旗帜的倒下,对山东乃至全国观望的士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几乎在山东破局的同时,针对江南士绅与海商集团的行动也卓有成效。

新任税务稽查司主事王安国,亲率精干小队抵达苏州。

他手持皇帝特旨,有权调动少量驻军与市舶司兵力。

他没有盲目查账,而是依据多方侦查(其中关键线索的获取,巧妙得仿佛有天助),直扑几家与旧海商关系密切、且恶名昭彰、有重大走私嫌疑的豪商府邸与货栈。

搜查结果令人震惊。不仅查获了大量未报关的走私货物,更发现了与沿海海盗、乃至境外西夷商人暗中往来的书信。

铁证如山,几家豪商瞬间垮台,家产抄没,主事者下狱。

此举如同雷霆,震慑了整个江南商圈。

与此同时,李邦华与熊文灿在福建,一方面依靠郑芝龙熟悉海情的优势,严厉打击残余走私网络;

另一方面,则对那些经营相对规矩、名声较好的海商加大扶持,给予其合法贸易的便利与保护,甚至允许其有限参与皇家商行的新兴业务。

恩威并施之下,东南海疆的抵抗势力迅速分化、瓦解,新关税的征收开始步入正轨。

西南方面,石柱总兵官秦良玉与其子马祥麟,以及云南沐王府等忠于朝廷的将门,

根据朝廷旨意和对各土司动向的密切监视,对态度恭顺、愿意送子弟入学、遵守新律的土司予以褒奖,赐予官爵、贸易特权;

而对那些态度暧昧、暗中串联的土司,则加强军事戒备,并派使者严词警告,明确告知其抗拒朝廷法度的后果。

秦良玉白杆兵的威名与朝廷新军的威慑,使得大部分土司选择了顺从,少数心怀异志者,也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乾清宫内,朱由检看着来自山东、江南、西南的捷报,脸上露出了掌控一切的从容。

借助“帝权图谱”,他能清晰地分辨出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谁是可以争取的中间派。

这使得他的每一次决策,都能基于对人心向背的精准把握,出手精准无比,如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陛下,新政阻遏之处,已现破冰之象。”王承恩奉上热茶,轻声禀报。

朱由检目光沉静,望向窗外:“非朕之能,实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顺天应人者,自当通畅;逆势而为者,终难持久。朕不过是顺应时势,略加引导罢了。”

他深知,旧势力的反扑绝不会就此停止,只会变得更加隐蔽和狡猾。

但他手中握着辨别忠奸的利器,脚下踏着新政开辟的道路,身后是逐渐凝聚的革新力量。

帝国的航船,正破开坚冰,驶向更深更广的水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