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九十四回: 宗亲探新路 坊主新生态

皇极殿大朝会上,天子以雷霆之势,将“新政推行”定为不容置疑的国策,并以强军为后盾,明确划下了顺昌逆亡的红线。

这股肃杀之气弥漫在京师上空,尤其让那些世代倚仗国家供养、如今却骤然断饷的宗室勋贵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迷茫。

然而,就在这山雨欲来的氛围中,几道经由司礼监悄然发出的谕旨,如同透过乌云的几缕阳光,落在了少数几位宗室勋贵的头上——皇帝召见。

京郊,西山脚下。

一座占地颇广的工坊正沐浴在清晨的秋光中,高大的烟囱虽未冒烟,但坊区内已传来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和匠人们忙碌的脚步声。

坊门匾额上,是御笔亲题的四个大字——“皇家西山精工分坊”。

然而,它的主人,却并非朝廷衙门,而是成国公朱纯臣的幼子,朱绍烱。

朱绍烱身着半新不旧的棉布直身,站在刚刚落成的第二座高炉前,眉头微蹙地听着掌炉师傅的汇报。

他年不过三十,面容带着几分书卷气,但眉眼间却有了经事后的沉毅。

与许多依旧在府邸中哀叹时运不济、暗中串联抵制新政的宗室子弟不同,

在朝廷断供之初的混乱过后,他几乎是孤注一掷地说服了惶恐的父亲,

变卖部分家传古玩,又凭借成国公府残留的人情,搭上了西山皇家匠作苑的线,

承办了这家主要为军工厂生产燧发枪机括、簧片等精密零件的“分坊”。

“小公爷,不是小人不用心,实在是这‘嵌钢’的火候太难掌握。

十片里能有三四片达到军标,已是不易。废料堆得……”掌炉师傅搓着手,一脸为难。

朱绍烱叹了口气,伸手拿起一片刚刚淬火,还带着余温的击锤簧片,对着光仔细查看其纹理。

“李师傅,我知不易。但西山那边催得紧,卢总督的河南新军,孙督师的漠南标营,都等着这批货。

废料多不怕,工本记在我账上,但质量绝不能松口。陛下……陛下是极看重这些的。”

他说到“陛下”二字时,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一丝敬畏。

就在这时,一名家仆气喘吁吁地跑来,低声道:“小公爷,宫里来人了!是王公公身边的随堂太监,说是传皇上口谕,召您即刻入宫觐见!”

“啪嗒——”朱绍烱手中的簧片掉落在铺着细沙的地面上。

他脸色瞬间一白,心脏猛地揪紧。入宫觐见?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是福是祸?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是工坊哪里出了纰漏,被查出了次品?

还是父亲在京中与其他勋贵的往来触怒了陛下?

抑或是……他这“与民争利”的行为,终究被御史参了一本,皇帝要拿他杀鸡儆猴?

“快,更衣!”朱绍烱强自镇定,声音却有些发紧。

他匆匆回到坊内专设的一间净室,换上了一件较为体面的蓝色程子衣,心中却是七上八下。

他看着窗外工坊里忙碌的景象,那些他一点点摸索建立的规章,那些高薪聘请来的匠户,那些日夜不息的火炉……

难道这一切,才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了吗?一种巨大的失落和不甘涌上心头。

与过去坐享其成的空虚相比,这几个月呕心沥血经营工坊的日子,虽然辛苦,却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创造”的充实。他不想失去这一切。

怀着志忑不安的心情,朱绍烱随着内侍走进了巍峨的紫禁城。

乾清宫东暖阁内,秋日的阳光透过明黄的窗纱,变得柔和而温暖。

朱由检并未穿着正式的龙袍,而是一身玄青色常服,坐在一张铺着软垫的紫檀木圈椅上,手边的小几上放着几份文书和一盏热气袅袅的清茶。

当朱绍烱被引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略显随和的景象。

但他不敢有丝毫怠慢,严格按照礼制叩拜:“臣朱绍烱,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赐座。”朱由检的声音平和,听不出喜怒。

在朱绍烱低头行礼的瞬间,他眼中无形的【帝权图谱】已然启动:

【姓名:朱绍烱】

【身份:成国公朱纯臣之子,皇家西山精工分坊主理】

【忠诚度:61(浅绿)】

【特质:【务实肯干】【略有胆识】【敬畏皇权】】

数值是浅绿,61点。

朱由检心中微微点头,比那些还在橙色、黄色区间徘徊的勋贵要强得多。

看来,给予出路的方向是对的。

朱绍烱谢恩后,小心翼翼地坐在内侍搬来的圆凳上,依旧不敢抬头直视天颜。

“朱绍烱,”朱由检开口,直接点明了他的产业,“你那精工分坊,如今燧发枪的击锤簧片,月产多少?合格几何?”

果然问的是这个!

朱绍烱心头一紧,连忙据实回禀,将方才对掌炉师傅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重点强调了合格率不高和钢材质量不稳定的困难,末了请罪道:“臣……臣管理无方,有负陛下信重,浪费工料,恳请陛下治罪。”

他等待着皇帝的斥责,甚至更坏的结局。

然而,预想中的雷霆并未降临。

朱由检只是沉吟片刻,问道:“朕听闻,你亲自住在坊内,与匠人同食同作,还制定了‘按件计酬、优赏劣罚’的章程?”

朱绍烱一愣,没想到皇帝连这些细节都知道,忙道:“臣……臣以为,唯有亲身参与,方能知其中艰难。赏罚分明,或可激励匠人用心。”

“嗯,此法甚好。比之官营匠作旧制,效率当有提升。”

朱由检肯定了一句,随即转向侍立一旁的王承恩,“王大伴,将研究院前几日呈上的那份关于‘焦炭煅烧去硫’与‘冷拔钢丝’的简要工艺纪要,抄录一份,待会儿让朱绍烱带回去参考。”

王承恩躬身应下。

朱绍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皇帝非但没有怪罪,反而要将皇家技术研究院的新工艺给他参考?这……这简直是天降甘霖!

“陛……陛下!”

朱绍烱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连忙离座叩首,“臣……臣何德何能,蒙陛下如此厚恩!臣定肝脑涂地,提高工效与品质,以报陛下!”

“起来说话。”

朱由检虚抬了一下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军工乃国之大事,单靠官营,产能终有瓶颈。

尔等宗亲勋贵,若能以此为国分忧,将工坊办好,产出精良器物,便是大功一件。些许技术指引,算不得什么。”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鼓励:“好好做。如今火器换装,各地需求极大。

只要你的东西好,不仅西山采购,将来卢象升、孙传庭那里,朕也可让人推荐。

做得好了,朕不吝封赏,一个虚衔的镇国将军,未必不能转为有实权的工坊监理。”

实权!朱绍烱心脏狂跳。

这意味着,他这条路不仅走通了,还可能走得比父祖辈依靠恩荫更高的位置!

过去那种混吃等死的宗室生活,与如今这种被皇帝寄予厚望、掌管实业的感觉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臣……臣叩谢天恩!定不负陛下期望!”

这一次,他的叩首充满了力量与真诚。退出暖阁时,他的脚步虽依旧恭敬,却已没了来时的沉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昂扬斗志。

看着朱绍烱离去时那几乎要挺直的背影,朱由检端起茶盏,轻轻呷了一口。

很好,第一个,效果不错。

他目光扫过案头另一份名单,上面还有福王世子、庆成郡王等人的名字。

“下一个,传庆成郡王朱求桂。”他淡淡吩咐道。

对这位“不务正业”的郡王,他另有安排,尤其是关于书局和那即将推行的教育改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