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三十五回:京营展新貌 边镇再叩关

帝国的变革在多条线索上同步推进,朱由检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在庞大的棋盘上落子布局。

西山脚下的皇家匠作苑已初具规模,高炉立起,水轮转动。

第一批按照新法试制的肥皂、白砂糖等物已出产,虽数量有限,品质亦不稳定,却标志着皇家商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东南沿海,筹建海事局与船厂的旨意已引发暗流涌动,郑芝龙等人必已收到风声。

江南之地,钦差李代民已悄然抵达,清丈田亩的序幕在谨慎与阻力中缓缓拉开。

然而,朱由检并未忘记帝国的中枢武力——京营。

这一日,他轻车简从,仅带着王承恩及少数侍卫,突然驾临京营大校场。

校场之上,气象已与数月前截然不同。旌旗招展,号令森严。

原本老弱充斥、队形散乱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排列整齐、甲胄鲜明的方阵。

兵士们虽面容尚带菜色,但眼神中已多了几分精气神,操练时的呼喝声也显得底气十足。

总督京营戎政的满桂得报,急忙一身戎装前来迎驾。

这位蒙古族悍将,性情刚直,不善于言辞,只是抱拳躬身:“末将满桂,参见陛下!”

朱由检目光扫过满桂,脑海中其忠诚度光点稳定在七十八的绿色,特质【骁勇善战】、【治军严谨】熠熠生辉。

“满将军辛苦了。”朱由检抬手虚扶,“朕今日得闲,特来看看将士们操演。”

“请陛下检阅!”满桂声如洪钟,随即下令各营按序操练。

只见校场之上,步兵方阵进退有据,长枪如林,虽然动作尚显稚嫩,但已初具模样;

骑兵往来驰骋,控马、劈杀也算得上娴熟;

最引人注目的是火器营,鸟铳手们装填、瞄准、击发的流程虽远未达到行云流水,却也步骤清晰,罕有失误。

更重要的是,整个校场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与昔日死气沉沉的氛围判若云泥。

“汰弱留强,效果斐然。”

朱由检微微颔首,内心对满桂的治军能力给予了肯定。

他知道,京营积弊数十年,能在短短数月内有此改观,满桂必定是下了狠功夫,也必然得罪了不少人。

“京营现有堪战之兵多少?器械粮饷可还充足?”朱由检边走边问。

“回陛下,”满桂跟在侧后,沉声回答,“经数月整顿,剔除老弱空额,现有员额四万八千余人,皆可操练上阵。”

“然,甲胄兵械仍多老旧,尤其是火器,多为旧式鸟铳,射速慢,易受风雨影响。粮饷……经陛下特旨,由皇家银号拨付,近来倒是能按时发放,军心渐稳。”

提到火器,朱由检心中一动。他此来,除了检阅,还有另一项要事。

“火器之事,朕已知之。研究院近日或有新成,届时优先装备京营。”

朱由检安抚道,随即话锋一转,“满将军,朕欲在京营中,择忠勇可靠、年轻机敏之士卒,另设一‘新式火器示范营’,员额暂定五百,由研究院直接指导,试用最新火器与战法,你以为如何?”

这是要将京营作为新式装备和战术的试验田。

满桂略一沉吟,并未因可能分权而不悦,反而眼中闪过一丝兴趣:“陛下明鉴!若真有犀利新铳,末将求之不得!营伍与士卒,末将即刻便可遴选出来!”

“好!”朱由检对满桂的态度很是满意。

就在他准备继续视察时,一骑快马烟尘滚滚地直入校场,一名兵部信使飞身下马,手持粘着羽毛的紧急文书,高呼:“陛下!兵部八百里加急!辽东军报!”

校场上的操练为之一滞。

朱由检心头一紧,接过王承恩转呈的军报,迅速展开。

是袁崇焕的亲笔奏疏。

奏疏中称,建奴皇太极在经历小股试探后,近日突然集结重兵,猛攻大凌河城堡!

守将祖大寿率部浴血奋战,然城外堡垒多被拔除,形势危急。

袁崇焕已急调锦州、宁远兵马增援,并与虏骑前锋发生数次激战,互有伤亡。

他在疏中再次强调关宁军需饷之急,并断言此乃皇太极企图拔除辽西防线前沿据点、为日后大举进犯做准备的关键一战,请求朝廷务必确保后勤,并准其临机决断之权。

大凌河! 朱由检目光一凝。

历史的惯性似乎仍在发挥作用,这场围绕大凌河的攻防战终究还是爆发了。

虽然时间似乎略有提前,但性质同样严重。

“陛下?”满桂见皇帝神色凝重,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朱由检合上奏报,脸上已恢复平静。他看向满桂,以及校场上无数投来的目光,沉声道:“虏酋不甘寂寞,又在辽东生事了。尔等需加紧操练,枕戈待旦,以备不时之需!”

他没有在校场多做停留,即刻摆驾回宫。

一路上,脑海中飞速权衡。

大凌河之战,关乎辽西防线稳定,必须支持袁崇焕顶住。

但袁崇焕请求的“临机决断之权”,范围太广,蕴含风险。

回到乾清宫,他立刻召见阁臣与兵部尚书。

“大凌河之事,诸位爱卿都已知晓。”

朱由检开门见山,“祖大寿乃悍将,大凌河亦是要塞,不容有失。”

“袁崇焕之请,粮饷当尽力保障,已下令拨付之三十万两,另外给他补充火绳枪弹药和一千枚震天雷(一种简易的手榴弹,原理跟炮仗差不多,需要点火再扔出去),着皇家银号及兵部遣得力干员,星夜解运,不得有误!”

“然,”他语气一转,目光锐利,“‘临机决断之权’,过于空泛。谕令袁崇焕,守土有责,许其根据前线情势,调度关宁兵马,全力解大凌河之围。”

“然,凡涉及与虏酋议和、擅离信地、调动客军等重大事宜,仍需事先报请朕之允准!违者,以擅权论处!”

这是一道既有支持又加以限制的旨意。

朱由检必须在支持前线与防范边将尾大不掉之间,找到那个危险的平衡点。

“陛下,是否需调他镇兵马,以为策应?”李邦华提议道。

“暂不必。”

朱由检摇头,“宣府、大同孙传庭部新军未成,京营亦需时间。此时仓促调兵,恐自乱阵脚。”

“且看袁崇焕能否凭借关宁军自身之力,稳住局势。”

他选择了相信袁崇焕的军事能力,但牢牢握住了缰绳。

处理完辽东急务,朱由检并未松懈。他深知,外部压力越大,内部改革越需加速。

“王承恩。”

“老奴在。”

“传朕口谕给徐光启,燧发枪试制成功,朕心甚慰。”

“着其集中全力,攻克量产难关,研究院所有资源向其倾斜!朕要给京营,给边军,换上最好的枪!”

“再传谕皇家商行,肥皂、白糖等物,既已试制成功,当尽快扩大工坊,制定标准,严控质量,先于京师及北直隶试售,打开局面!”

“还有,告诉李代民,江南之事,阻力必大,然朕意已决,令其放手去做,但有确凿证据,无论涉及何人,皆可密奏于朕!”

一道道指令发出,帝国的核心高效运转起来。

辽东的战火如同遥远的背景音,催促着京城内外每一项变革的加速。

朱由检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从硝烟弥漫的大凌河,移到正在蜕变的新军营地,移到机声初起的西山工坊,再移到暗流涌动的江南水乡。

考验接踵而至,唯有更快,更强,方能在这乱世棋局中,杀出一条生路。

他握紧了拳头,感受到肩头那沉甸甸的,既是皇权,也是责任的分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