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三十四回:新技兴货殖 海疆启波澜

边关的警讯如同悬顶之剑,催促着朱由检加速帝国的蜕变。

他深知,仅靠节流与抄家绝非长久之计,必须开辟稳定而丰沛的财源,方能支撑庞大的军事改革与边防开支。

在召见心腹臣工的御前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开源强兵,固本培元”的新方略。

“虏骑环伺,然我大明绝不能困坐愁城。”

朱由检目光扫过李邦华、刘鸿训、毕自严以及垂手恭立的王承恩。

“内帑虽因抄没暂丰,然坐吃山空。朕意已决,开源之事,需多管齐下。”

他首先看向王承恩:“大伴,皇家商行筹备如何?”

“回皇爷,商行架子已然搭起,只是尚未寻得稳当营生。”王承恩恭敬回答。

“营生?”

朱由检嘴角微扬,从御案下取出一个木匣,打开后,里面是几张写满字迹和简单构图的宣纸。“此乃朕偶得之奇技巧思,或可一试。”

众人好奇望去,只见纸上写着“肥皂制法”、“玻璃烧制新法”、“白糖脱色精炼术”、“新式织机改进图说”等字样,并配有简单示意图。

这些都是朱由检凭借前世记忆,整理出的相对容易实现且利润丰厚的技术。

“此等之物,若能量产,于国于民,皆有大益。着皇家技术研究院立即依此立项,由徐光启、宋应星总领,集中巧匠,尽快试制成功,形成定式。”

“成功后,所有配方、工艺由皇家商行专营,严禁外泄!所得利润,五成归内帑,三成反哺研究院,两成用于商行扩张。”朱由检下达了明确的指令。

他要用技术垄断,打造一只下金蛋的鸡。

当然,不可能永久垄断,那不现实也对国家发展不利,只要能撑过最近几年的黑暗期即可。

“陛下圣明!此等奇物若成,必能牟取巨利,充盈国用!”

毕自严作为户部尚书,对开源之道最为敏感,立刻看到了其中巨大的财政潜力。

“然,此类工坊需集中管理,以防技术流失。可在西山择地,设立‘皇家匠作苑’,专司生产。”李邦华补充建议道。

“准!”朱由检点头,此事便定了下来。科技的降维打击,即将从军械领域延伸到民用市场。

下一步,也要找机会颁布《专利法》,以鼓励民间的发明创造。

紧接着,朱由检将目光投向了南方,那片富庶却也是财税难题根源的土地。

“刘爱卿,李爱卿,”

他看向两位阁臣,“河南卢象升清丈田亩、试行新法,虽有阻力,然已初见成效。可见,革除积弊,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江南乃财赋重地,然官绅优免过滥,投献成风,国库所得,十不存五。长此以往,非国家之福。”

李邦华与刘鸿训闻言,神色皆是一凛。

他们知道,陛下这是要将改革的刀子,挥向最难啃的骨头了。

“朕意,择南直隶松江府、浙江嘉兴府两地,秘密试行‘摊丁入亩’与‘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此事非同小可,需派一刚正果敢、熟知民情之重臣前往督责。”

朱由检的声音带着决绝。他知道这必然触动江南士绅集团的逆鳞,但在边患日亟的当下,他必须冒险一搏,扩大税基。

“陛下……此事牵涉甚广,恐激起江南士林反弹……”刘鸿训面露忧色。

“朕知道!”

朱由检打断他,“故而需秘密进行,徐徐图之。先以清丈田亩为名,摸清底数,再行新法。”

“人选……朕看原应天巡抚,现挂冠在家的李代民可当此任。着其即刻起复,为钦差,总督南直隶、浙江清丈田亩、试行新法事,赐密旨,许其临机专断之权!”

他选择了一位并非东林核心、且忠诚度较高的能臣,以期减少阻力。

安排完江南这步险棋,朱由检最后将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海洋。

“毕爱卿,东南海疆,市舶司现状如何?岁入几何?”

毕自严略一思索,奏道:“回陛下,福建月港虽开海禁,然管理混乱,走私猖獗,加之红毛番与海盗郑芝龙等势力盘踞,朝廷所得关税,实不及海上贸易利润之十一。”

“十一?”朱由检冷哼一声,“万里海疆,岂容他人酣睡?巨利之源,岂可拱手让人?”

他站起身来,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向东南沿海:“传旨,于福建泉州、浙江宁波,设‘皇家海事局’,直属内帑,与市舶司并行而权在其上!”

“招募沿海熟知水性之良民,筹建‘皇家船厂’,仿制、改进泰西及郑氏大型海船。”

“同时,以皇家商行之名,组建远洋船队,尝试与南洋诸国、乃至泰西商人直接贸易,生丝、瓷器、茶叶,乃至日后工坊所出新物,皆可出海!所得利润,参照商行旧例分配。”

这是一项更为大胆的计划,意味着朝廷将不再满足于收取有限的关税,而是要亲自下场,参与利润最丰厚的远洋贸易,并与郑芝龙等海上势力展开竞争。

“陛下,郑芝龙势大,若其不满……”王承恩有些担忧。

“先礼后兵。”

朱由检目光深邃,“可先遣使接触,许其官职,邀其合作。若其识趣,共享海利亦无不可;若其冥顽,待我船坚炮利之日,再行扫荡!”他深知水师建设非一日之功,初期需要隐忍和策略。

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旨意从乾清宫发出,涉及工商、农业、财税、海贸,其核心便是“开源”。

与此同时,针对边防的旨意也同样严厉。

加派孙传庭、卢象升扩军权限,准许其在原有基础上,再募精兵五千,一切饷银、军械由内帑及皇家银号优先保障,务求在一年之内,形成可战之力。

朱由检给他们的密旨中写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新军之练,宁缺毋滥,必以忠勇为基,技艺为用。北疆中原之安稳,系于二卿之身!”

帝国的机器在朱由检的意志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开动起来。

西山脚下,皇家匠作苑开始圈地建设,研究院的灯火彻夜不熄;

通往江南的驿道上,新任钦差李待问带着使命和密旨匆匆南下;

东南沿海,筹建海事局与船厂的旨意引发了当地官员和势力的暗暗震动;

而宣府、河南的军营中,扩军的旗帜已然竖起,新的征募点前排起了长龙。

朱由检站在皇城的至高点上,感受着这艘古老帝国巨轮转向时带来的微微震颤。

他知道,自己播下的种子已然破土,但能否长成参天大树,还需经历风雨的考验。

内部的既得利益者,外部的凶残敌人,都在暗中窥伺。

这场关乎国运的豪赌,他已经掷下了骰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