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 > 第二十一回 萧墙骤起祸 雷霆定乾坤

“你们跟朕谈祖制?好!朕就跟你们谈谈祖制!”

朱由检声音冰冷,“太祖高皇帝创立卫所,是为养兵百万而不费百姓一粒米!成祖文皇帝五征漠北,靠的是将士用命,武备精良!而不是靠喝兵血、吞空饷、制劣械来‘维系人心’!”

“如今国势艰难,辽东建奴虎视,陕西流寇蜂起,国库空虚到了极点!”

“尔等身为国朝勋戚,与国同休,不想着如何为国分忧,反而在此为一己私利,联合施压,阻挠朕整顿军政,清除蠹虫!”

“这就是尔等所谓的‘忠君体国’?这就是尔等理解的‘祖制’?!”

这一番斥责,如同雷霆炸响,震得众人心神俱颤。英国公张维贤面露愧色,缓缓低下头。忻城伯赵之龙脸色铁青,却不敢再言。

朱由检见火候已到,语气稍稍缓和,但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知道,清查田亩、整顿京营,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朕此举,非为与勋戚宗室为敌,恰恰是为了保全大家,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能够延续下去!”

他走回御座,沉声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流寇打破京城,若建奴入了关,诸位觉得,你们那些田产、铺子,还能保得住吗?你们项上人头,还能保得住吗?”

“前宋靖康之耻,徽钦二帝及宗室百官命运如何,诸位难道忘了不成?!”

这最后的反问,如同重锤,狠狠敲在每个人心上。一想到可能的悲惨下场,不少人冷汗涔涔。

“朕可以明确告诉诸位,”朱由检给出了最后的定心丸和警告,“整顿,势在必行!”

“但朕也会酌情考量,对于主动配合、率先捐输、约束族人的,朝廷不会忘记其功劳。”

“对于一心为国、并无劣迹的,朕亦会保全其富贵。”

“然,若有谁阳奉阴违,暗中阻挠,甚至与乱臣贼子勾结……”

他目光如电,再次扫过众人,特别是在成安伯之子等人脸上停留片刻,“那就休怪朕,不讲情面,不念旧情了!大明律法,不是只给平民百姓准备的!”

软硬兼施,恩威并济。

一番连消带打,既驳斥了他们的无理要求,阐明了改革的必要性,也画出了红线,给出了出路,更用最残酷的后果警示了所有人。

殿内一片寂静,方才联合施压的气势早已荡然无存。

英国公张维贤率先躬身:“老臣……老臣愚钝,陛下深谋远虑,老臣拜服。英国公府,愿率先响应朝廷号令。”

他知道,此时表态,方能争取主动。

有人带头,其余勋贵宗室也纷纷躬身表态,虽未必全然心服,但至少在明面上,不敢再公然反对。

“如此甚好。”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京城未靖,诸位先回府安抚家人,静候朝廷安排吧。”

打发走了这群勋贵宗室,朱由检长长舒了一口气,背后亦微微见汗。

与这些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集团交锋,丝毫不比应对魏忠贤轻松。

司礼监值房内,魏忠贤听着心腹太监的急报,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得意笑容。

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成功”。

他仿佛已经看到小皇帝惊慌失措、被迫向他求助的场景。

“去,告诉外面那些大臣,就说京营骤变,情势危急,请他们稍安勿躁,厂公正在竭力安抚,定会保京城无恙。”

魏忠贤慢条斯理地吩咐道,他要借此机会,再次向所有人展示,谁才是这京畿之地真正的定海神针。

然而,与他预想的完全不同,乾清宫内,气氛虽然凝重,却并无丝毫慌乱。

朱由检早已通过陆青岩的密报,实时掌握着骚乱的进展。

当骚乱初起时,王承恩曾面露焦急,建议立刻调派皇宫侍卫加强戒备,甚至提请关闭宫门。

但朱由检抬手制止了他,语气异常冷静:“慌什么?不过是些乌合之众,被人利用的蠢货罢了。传朕旨意:皇宫各门照常开启,侍卫按班值守,不得擅离,更不得表现出任何惊惶之态!朕倒要看看,他们有没有胆子冲击皇城!”

他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瞬间感染了乾清宫内的所有内侍和侍卫,原本有些浮动的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陛下,李侍郎那边……”王承恩还是有些担心李邦华的安危。

“李邦华在兵部衙门内,衙门墙高门厚,乱兵一时半会儿攻不进去。况且,他们的目标不是李邦华本人,而是想制造混乱,逼朕妥协。”

朱由检洞若观火,“陆青岩的人呢?证据搜集得如何了?”

“回陛下,陆青岩刚传来消息,他们的人混在乱兵中,已确认多名带头闹事的军官身份,并录下了他们煽动、指挥的言论。

其中几人,与侯国兴麾下掌班太监的秘密接触,也被暗中记录了下来。

此外,乱兵中混入的地痞,其与某些城狐社鼠的头目联系,也被顺藤摸瓜,找到了线索,背后似乎也隐约有崔呈秀家人的影子。”王承恩快速回禀。

“好!告诉陆青岩,证据务必保存好,人也要盯死,但暂时不要动手拿人。”

朱由检眼中精光一闪,“让这场闹剧,再发酵一会儿。”

他走到御案前,铺开一张空白诏书,提笔蘸墨,略一思忖,便开始奋笔疾书。

他写的并非调兵平乱的谕旨,而是一道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安军民谕》。

谕旨中,他首先明确表示已知晓京营外发生之事,定性为“少数不法之徒煽惑军士,滋扰街市”,强调朝廷法度森严,绝不会纵容此等行径。

接着,他安抚广大京营将士和京城百姓,言明朝廷核查京营,意在清除积弊、增强武备,乃是为了更好地保卫京师、保障将士们应有的粮饷,绝非与将士为敌。

对于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官兵和百姓,朝廷必将保护其安全。

最后,他严正警告煽动闹事者,立即停止不法行为,解散队伍,各归营伍、各家,朝廷可酌情从宽处理。

若执迷不悟,继续为恶,则国法无情,定严惩不贷!

写罢,他吩咐王承恩:“立刻将此谕旨交于通政司,以最快速度刊印,张贴于京城各主要路口、城门,尤其是骚乱区域附近!再命顺天府衙役、五城兵马司兵丁,持朕谕旨,沿街宣读,稳定民心!”

“陛下,这……不调兵吗?”

王承恩有些疑惑。眼下最直接的办法,似乎是调集忠诚的兵马进行弹压。

朱由检摇了摇头,目光深远:“此时调兵,无论动用哪支力量,都容易引发更大的猜疑和混乱,甚至可能落入魏忠贤进一步的圈套。”

“朕要以静制动,用堂堂正正之师,瓦解其势。这道谕旨,就是朕的‘兵马’!他要乱朕的民心军心,朕就亲自来安抚、来澄清!你看好吧,只要朕的旨意传达下去,那些被裹挟的、不明真相的,自然会散去大半。”

王承恩恍然大悟,钦佩不已,连忙拿着谕旨去安排。

果然,当皇帝的《安军民谕》迅速在京城各处张贴、宣读开来后,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许多参与闹事的普通兵卒和百姓,听到皇帝并未责怪他们,反而理解他们的“苦衷”,并承诺清查积弊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心中的恐慌和愤怒顿时消解大半,又见皇帝措辞严厉警告首恶,更是不敢再往前冲。

骚乱的人群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与松动,声势大减。

而与此同时,朱由检再次对王承恩下达了一道关键指令:“让陆青岩开始收网!按照名单和证据,秘密逮捕那几个证据确凿、跳得最欢的煽动者头目,尤其是与侯国兴、崔呈秀家人有直接联系的!动作要快,要隐秘,不要引起大的动静。”

“是!”

就在魏忠贤还在司礼监等着皇帝慌乱求援之时,他派去煽风点火的核心爪牙,却如同被无形的手掐住了喉咙,一个接一个地在混乱的掩护下悄然消失。

失去了核心指挥和煽动,剩下的乌合之众更是成了一盘散沙。

待到黄昏时分,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京营骚乱,竟已在皇帝一道谕旨和精准的秘密抓捕下,近乎平息。

大街上的乱兵大多散去,只剩下满地狼藉和少数被抓捕的头目在秘密地点接受审讯。

当魏忠贤得知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苦心策划的逼宫大戏,竟如此虎头蛇尾地收场?

皇帝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凭借一道圣谕和不知名的暗中手段,轻松化解了危机,甚至还趁机抓了他的人!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魏忠贤在值房内暴跳如雷,砸碎了心爱的茶盏。

他第一次真正感到,那个坐在乾清宫里的年轻身影,是如此深不可测,如此难以对付。

乾清宫内,朱由检听着王承恩关于局势已基本稳定的禀报,脸上并无太多喜色。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落的夕阳和华灯初上的京城。

“危机暂时过去了,但根源未除。”

他轻声自语,“魏忠贤经此一挫,只会更加疯狂。京营的烂摊子,也还在那里。”

不过,他手中已经掌握了魏忠贤集团煽动骚乱的部分铁证,也借此机会初步树立了自己临危不乱、处置果决的权威,更看清了京营中哪些是死忠,哪些是可争取的力量。

“下一步,该是让徐光启的‘利刃’,更快一些成型了。”

朱由检的眼中,再次燃起充满斗志的火焰。

这场较量,还远未结束。

更好的是,似乎不用再另起炉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