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沪上警事:1950 > 第103章 春旱抗旱忙

沪上警事:1950 第103章 春旱抗旱忙

作者:猫不吃狼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7 15:44:55

1955年的四月,春阳把马陆乡的田埂晒得发烫。小麦播种后第十天,麦芽刚冒出土,嫩黄的芽尖顶着薄泥,像一个个攥紧的小拳头,稀疏地扒着黑土。可连着半个月没下雨,田里的土已经发裂,手指插进泥里,能摸到一寸深的干土层,麦芽的叶子开始发蔫,边缘卷成了小筒。

李振邦骑车到合作社时,王社长正蹲在田埂上,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手里捏着一株麦苗,根须发白,没一点潮气。“李科长,你可来了!”王社长站起身,裤脚沾着干泥,“这旱得太邪乎,再不下雨,这两百多亩小麦就全完了!”

田埂上站着不少社员,都愁眉苦脸的。老周蹲在水渠边,用锄头扒着渠底的干泥:“河里的水也浅了,渠都快见底了,挑水浇地都供不上。”老杨手里拿着水桶,桶底还沾着泥:“俺家那三亩地,浇了两天,才浇透半亩,人都快累垮了。”

李振邦走到田里,蹲下摸了摸泥土,干硬得硌手。“别急,”他站起身,“我联系水库,看看能不能放水过来。另外,咱们组织人力,挖临时水渠,把河里的水引到田里,再发动大家挑水灌溉,先保住苗再说。”

张强也在,他刚从农机维修站过来,穿着件旧工装,袖子卷到胳膊肘,手里拿着个图纸。“李科长,王社长,我想把播种机改造成灌溉机,”他展开图纸,上面画着个简易的手摇抽水装置,“用拖拉机带动,能把河里的水抽到田里,比人工挑水快多了。”

图纸上的装置很简单,是在播种机的滚轮上加装一个抽水叶轮,连接水管,推着走就能抽水。“这能行吗?”王社长有点怀疑。

“我试过,”张强说,“昨天在河边试了一下,一个小时能抽三百斤水,能浇半亩地,比十个人挑水还快。就是缺几个零件,叶轮和水管,得用工业券买。”

“工业券的事我来协调。”李振邦说,“你先把图纸给王师傅,让他的合作社帮忙生产叶轮,水管我联系供销社,争取今天下午就能到位。”

骑车往水库赶,路上的土被太阳晒得发白,车轮碾过,扬起一阵尘土。水库管理处的张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干部,听李振邦说明情况,当即拍板:“合作社的事是大事,我马上安排开闸放水,不过水流有限,只能保证主干道有水,你们得赶紧挖支渠,把水引到田里。”

“谢谢张主任,我们马上组织人挖渠。”李振邦松了口气。

回到合作社,社员们已经开始挖渠了。大家拿着锄头、铁锹,沿着田埂挖,渠底挖得平平整整,以便水流顺畅。张阿婆也来了,她年纪大了,挖不动土,就坐在田埂上,给大家送水、递毛巾,竹篮里的搪瓷缸摆得整整齐齐,里面是晾好的凉白开。

“大家歇会儿,喝口水再干!”张阿婆喊着,给路过的社员递上搪瓷缸,“别累坏了,身体是本钱。”

林淑娴也带着扫盲班的学员来了,他们大多是合作社的妇女,手里拿着水桶、扁担,利用课余时间帮忙挑水。“我们也来出份力!”林淑娴放下手里的识字课本,拿起扁担,“扫盲重要,保苗也重要,耽误了收成,大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王秀兰挑着两个小水桶,跟在林淑娴后面,虽然力气小,走得摇摇晃晃,但脸上很认真:“俺家的地也在这儿,俺多挑两桶水,麦苗就能活过来。”

陈向阳、王小虎和赵小亮也来了,他们年纪小,挑不动水桶,就拿着小铲子,在麦田里挖小坑,把水倒进坑里,让水慢慢渗进土里。“李叔叔,我们也能帮着浇地!”陈向阳喊道,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滴,红领巾都湿透了。

李振邦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抗旱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从老人到孩子,从社员到里弄的居民,都拧成了一股绳。

中午,王师傅骑着自行车来了,车后座绑着几个崭新的叶轮,还有一把工具。“叶轮做好了!”王师傅跳下车,擦了擦汗,“俺们合作社的社员加班赶制的,保证能用。”

张强赶紧接过叶轮,和王师傅一起往播种机上装。两人蹲在田埂上,手里拿着扳手、螺丝刀,拧螺丝、装叶轮、接水管,动作熟练。“王师傅,这叶轮的角度得调一下,不然抽水效率不高。”张强说,用锉刀轻轻打磨叶轮的边缘。

王师傅点点头,递过一把尺子:“你量着,俺来调,保证精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试,灌溉机终于做好了。张强推着它来到河边,把水管放进水里,王师傅发动拖拉机,带动滚轮转动,叶轮飞速旋转,水流顺着水管喷出来,像一条白色的水龙,浇在麦田里,溅起细小的水花。

“成了!”社员们欢呼起来,围在旁边,看着水流滋润着干渴的土地,麦芽的叶子似乎瞬间舒展了一些。

“这玩意儿太管用了!”老周拍着手,“一个小时能浇半亩地,比俺们挑水快多了!”

王社长笑着说:“有了这灌溉机,再加上水库放的水,咱们的小麦有救了!”

中午,大家在田埂上吃午饭,是张阿婆和林淑娴带来的红薯饭、炒青菜,还有腌咸菜。饭是凉的,但大家吃得很香,就着田里的风,一口饭一口菜,聊得热火朝天。

“俺家的麦苗这下有救了,谢谢李科长,谢谢张同学!”老杨端着饭碗,对李振邦和张强说。

“不用谢,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李振邦说,“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下午,水库的水顺着主干道流过来,社员们挖的支渠派上了用场,水流顺着支渠,流进了每一块麦田。灌溉机在田里穿梭,抽水、浇水,社员们则拿着水桶,给灌溉机浇不到的边角地块补水,分工明确,效率很高。

李振邦正忙着协调人力,突然接到老吴的电话。老吴的声音有点急:“振邦,合作社的五把锄头不见了,老周说早上还在田埂上,中午就没了,怀疑是被人偷了。”

锄头是春耕抗旱的重要工具,少了锄头,挖渠、松土都受影响。“我马上过去。”李振邦挂了电话,往合作社的工具房赶。

工具房在合作社的角落里,是间土坯房,门是木栅栏做的,没有锁。老周正站在门口,急得直跺脚:“俺早上把锄头放在门口,让大家用着方便,中午吃完饭回来就不见了,肯定是被人偷了!”

李振邦蹲在地上,查看地面的痕迹。地上有几个脚印,是胶鞋印,大小和社员们穿的差不多。他又问了几个中午在附近的社员,都说没看到陌生人。“会不会是哪个社员用完了没放回,或者带回家了?”李振邦问。

“不可能,大家都知道锄头重要,用完都会放回这儿。”老周说。

李振邦让老吴在合作社周边走访,自己则在工具房附近查看。走到河边时,他看到陈向阳、王小虎和赵小亮正在玩水,手里拿着的东西有点眼熟——是锄头的木柄。“向阳,你们手里的木柄是哪儿来的?”李振邦走过去。

陈向阳吓了一跳,赶紧把木柄藏在身后:“李叔叔,这是我们在河边捡到的。”

“捡到的?还有别的吗?”李振邦问。

王小虎指了指河边的草丛:“还有锄头头,我们想拿来挖螃蟹,就藏在那儿了。”

李振邦走进草丛,果然看到五把锄头头,上面还沾着泥。“这是合作社的锄头,你们怎么能拿来挖螃蟹?”李振邦的语气有点严肃。

三个孩子低下头,小声说:“我们错了,李叔叔。”

“知道错了就好,”李振邦说,“合作社现在抗旱,正需要锄头,你们赶紧把锄头送回工具房,给老周爷爷道歉。”

“我们知道了。”三个孩子拿起锄头,往工具房跑去。

李振邦跟着他们,老周看到锄头,脸上露出笑容:“原来是这三个孩子,俺还以为被偷了呢。”

“老周爷爷,对不起,我们不该拿锄头挖螃蟹。”陈向阳鞠了个躬。

老周笑着说:“没事,知道错了就好,以后要爱惜农具,它们是咱们种地的宝贝。”

解决了锄头的事,李振邦回到田里。灌溉还在继续,水流顺着渠沟,滋润着每一块麦田,麦芽的叶子渐渐舒展,颜色也变得翠绿。张强正在给灌溉机做保养,他擦了擦叶轮上的泥,检查着螺丝是否松动:“这机器得每天保养,不然容易出故障。”

王师傅也来了,他带来了几个新的叶轮:“这是俺们合作社赶制的备用件,万一坏了,能及时换上。”

“谢谢王师傅。”张强接过叶轮,“有了备用件,就更放心了。”

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斜,田里的小麦已经浇了一遍,泥土湿润,散发着淡淡的土腥味。社员们收拾好工具,准备回家,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充满了欣慰。

“今天多亏了大家,”王社长说,“明天咱们继续浇,争取把所有的麦田都浇透,确保麦苗能正常生长。”

李振邦骑车回城时,天已经快黑了。路过弄堂时,看到林淑娴正在扫盲班上课,教室里的煤油灯亮着,学员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他没进去打扰,推着自行车悄悄回家。

张阿婆正在厨房里做饭,锅里的红薯饭咕嘟咕嘟响,香味飘满了屋子。“回来了?饿坏了吧?”张阿婆迎上来,接过他手里的自行车,“今天抗旱累坏了吧?俺给你留了鸡蛋羹,热着呢。”

李振邦洗了洗手,坐在桌边吃饭。鸡蛋羹很嫩,带着淡淡的葱花味,是张阿婆特意给他做的。“合作社的小麦怎么样了?”张阿婆问。

“都浇了一遍,麦苗缓过来了。”李振邦说,“多亏了张强的灌溉机,还有大家一起帮忙,不然真就麻烦了。”

“那就好,”张阿婆说,“庄稼是农民的命根子,可不能出岔子。”

林淑娴回来时,已经很晚了。她脸上带着疲惫,眼睛却很亮:“今天扫盲班的学员都很积极,上完课还去田里帮忙挑水,王秀兰挑了十几桶水,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还说明天要继续去。”

“你们也别太累了,注意身体。”李振邦说。

“不累,”林淑娴笑了笑,“大家都在为抗旱出力,我也想多做点。对了,我今天调整了扫盲班的课程,教大家认了‘灌溉’‘水泵’‘麦苗’‘抗旱’这些字,大家都说实用,以后记工分、看合作社的通知都用得上。”

“你想得真周到。”李振邦说。

接下来的几天,抗旱工作一直在继续。水库的水持续供应,灌溉机不停地运转,社员们分班轮流浇水,扫盲班的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帮忙,陈向阳他们这些孩子也每天来田里,帮着拔草、浇水,甚至学着给灌溉机递工具。

张强的农机维修站也派上了大用场,合作社的农具坏了,他随叫随到,很快就能修好。有一次,灌溉机的叶轮被河里的石头卡住,转不动了,张强跳进河里,把石头捞出来,又重新调整了叶轮的角度,机器很快就恢复了运转。河水冰凉,他的裤子全湿透了,冻得嘴唇发紫,却只是擦了擦脸,笑着说:“没事,不影响使用。”

王师傅的合作社也很忙,除了生产灌溉机的备用零件,还接到了周边几个合作社的订单,生产锄头、铁锹、水泵零件,每天都忙到深夜。王师傅说:“春耕抗旱是大事,俺们手工业合作社也得尽一份力,不能让农民们缺了工具。”

第五天傍晚,天空终于阴沉下来,刮起了微风,紧接着,细小的雨点落了下来。“下雨了!”社员们欢呼起来,纷纷放下手里的工具,站在雨中,任凭雨点打在脸上、身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雨越下越大,细密的雨丝落在麦田里,溅起细小的水花,干硬的泥土渐渐湿润,散发出清新的气息。麦芽在雨中舒展着叶子,显得格外翠绿。

李振邦站在田埂上,看着雨中的麦田,心里松了口气。这几天的忙碌没有白费,小麦终于得救了。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张强、王社长、林淑娴,还有那些在雨中欢呼的社员,心里充满了感动。

回到弄堂时,雨还在下。张阿婆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笑容:“下雨了,麦苗有救了,俺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王师傅也站在门口,看着雨丝:“这雨下得及时,真是场好雨。”

晚上,雨还没停,淅淅沥沥的,敲打着窗户。安安已经睡着了,林淑娴靠在李振邦怀里,手里拿着扫盲班的学员名单,在上面写着什么。“你在写什么?”李振邦问。

“我在给学员们写评语,”林淑娴说,“这几天大家都很努力,不仅学好了字,还积极参与抗旱,我想在下次上课的时候,表扬一下大家。”

李振邦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就是生活,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却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变得格外有意义。

雨下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停。太阳出来了,天空格外蓝,空气清新,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麦田里的水积了薄薄一层,麦芽长得更精神了,翠绿的叶子上挂着水珠,闪闪发光。

合作社的社员们来到田里,查看麦苗的长势,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雨下得好,麦苗肯定能长得壮实!”老周蹲在田里,摸了摸麦苗的叶子,“今年的小麦肯定是个丰收年!”

王社长笑着说:“这多亏了李科长、张同学、王师傅,还有大家的努力,要是没有你们,这小麦就全完了。”

李振邦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合作社是个集体,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张强也笑了:“我以后要改进更多的农机具,帮合作社提高生产效率,让农民们种地更轻松。”

扫盲班的课又恢复了正常。上课的时候,林淑娴表扬了积极参与抗旱的学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朵小红花,是用红纸剪的,别在胸前,格外鲜艳。“大家不仅学会了认字,还为合作社出了力,是好样的!”林淑娴说。

学员们都很开心,王秀兰摸着胸前的小红花,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俺以后要更努力地认字,还要多为合作社做事。”

李大娘也笑着说:“俺现在不仅能认字,还能帮着记工分、看通知,真是多亏了淑娴妹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麦长得越来越壮实,从嫩黄变成了翠绿,叶片舒展,茎秆挺拔。张强的农机维修站也越来越完善,公社批了正式的场地,机械学校捐赠了更多的工具,还派了老师来指导,维修站不仅能修农具,还能生产一些小型农机零件,周边几个合作社的农民都来找他修农具。

陈向阳、王小虎和赵小亮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经常去合作社帮忙,给张强打下手,学习农机维修知识。张强也很乐意教他们,把自己知道的知识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王师傅的手工业合作社也越来越红火,订单越来越多,不仅生产农具零件,还开始生产小型机械,比如手摇抽水机、小型鼓风机,产品很受农民们欢迎。王师傅说:“俺们要多生产实用的农具,帮农民们减轻劳动强度,让大家能多收粮食。”

李振邦的工作也很顺利,处理的都是些民生小事,比如邻里纠纷、农具被盗、黑市倒卖票证,每一件事他都认真对待,尽力解决。他知道,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五月初,小麦进入分蘖期,长势喜人。合作社的社员们忙着给小麦松土、施肥,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李振邦骑车去合作社时,看到田里一片翠绿,社员们正在忙碌,张强的灌溉机停在田埂上,王师傅送来的水泵零件堆在工具房里,林淑娴的扫盲班学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帮着给小麦施肥,陈向阳他们三个孩子也在田里,帮着拔草。

这一幕平凡而温暖的画面,深深印在了李振邦的心里。他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有家人的陪伴,有邻里的互助,有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有一个安稳幸福的家。

他停下车,靠在田埂边的杨树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满足。春旱已经过去,小麦长势喜人,合作社一片欣欣向荣,里弄里邻里和睦,扫盲班学员进步显着,孩子们健康成长,这一切都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