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小兵传奇之苟王崛起 > 第21章 乱局织网策

小兵传奇之苟王崛起 第21章 乱局织网策

作者:穿叔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6 01:00:32

高洋感觉自己像一块被扔进高速离心机的破抹布,五脏六腑都在疯狂地抗议、位移,几乎要从喉咙里集体出逃。他死死抓着副炮操控台边缘那冰冷的、唯一能提供些许安全感的金属扶手,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战舰如同被某个暴躁的巨神塞进了星际滚筒洗衣机,正在进行一场毫无规律的、疯狂的死亡之舞——剧烈地旋转、毫无征兆的急停、紧接着又是令人窒息的强行加速!舷窗外的星空景象早已不再是静谧的画卷,而是彻底融化成了一片令人头晕目眩、五彩斑斓的模糊色块和拖曳的光带,仿佛整个宇宙都喝醉了酒,在跳一场癫狂的迪斯科。

“我……靠!这……这他娘的是……哪门子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还是……‘极限团队压力测试’……过山车……吗?!”高洋内心疯狂哀嚎,感觉昨天好不容易吃下去、尚未完全消化的烤鸡腿和火腿,正顽强地试图逆流而上,挑战他的喉管括约肌。“这体验感,比当年被老板逼着连续加班72小时赶项目上线还要命啊!”

就在这极度的生理不适中,他勉强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指挥台。只见唐龙虽然也同样紧抓着指挥椅的扶手,脸色苍白得如同刚从面粉袋里捞出来,但那双眼睛里,除了显而易见的难受,似乎还隐藏着一丝……无奈的认命和“果然又来了”的习以为常?

“不对劲!这绝逼不是正常的系统故障或者航行意外!”高洋那经过二十年It项目摧残、早已练就出在极端压力下保持部分逻辑思维能力的大脑,强行在一片晕眩中开机自检,试图运行“根本原因分析”程序,“听刚才那刺耳的警报,像是全域系统失控?动力炉过载警告?这症状组合,太像遭遇了顶级黑客发起的‘针对性渗透攻击’(targeted cyber Attack)和‘权限劫持’了!可问题是,这是军方高度保密的内部训练网络,战舰也是物理隔离的军用系统,防火墙级别按理说应该是宇宙最高!难道是‘友商’(银鹰帝国)的王牌电子战部队,已经牛逼到能无声无息渗透进联邦核心训练基地了?不对,逻辑不通,这只是内部训练,不是实战边境……”

就在他忍着呕吐感,脑子里的cpU因为过载和缺氧快要冒烟时,那持续折磨着每个人神经和胃部的恐怖过载与疯狂旋转,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骤然停止了。来得突兀,去得也干脆。巨大的惯性让所有人如同被甩出去的包袱,重重地撞在各自的约束装置或者舱壁上,引发一片痛呼和闷哼。

紧接着,死寂的舰舱内,响起了那个毫无感**彩的、冰冷的电脑合成音,清晰地宣告:“到达预定目标空域,自动导航系统解除,控制权交还舰桥。”

整个指挥室内一片狼藉,仿佛刚被星际飓风洗礼过。所有人都东倒西歪,脸色煞白如纸,如同刚从水里捞出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空气中弥漫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浓郁的……胃酸反流的气味。

玛丽是第一个挣扎着,几乎是爬行着回到导航位的。她颤抖着双手,快速检查了一遍控制系统,随即带着哭腔,却又充满惊喜地喊道:“控……控制系统响应正常!导航数据稳定!我们……我们拿回控制权了!”

随着她的报告,其他人也陆续从眩晕中恢复,检查各自负责的系统模块,纷纷报告“动力系统稳定”、“武器系统在线”、“通讯链路恢复”……

高洋这才缓缓松开了几乎要嵌进金属扶手里的手指,感觉双腿软得像煮过了头的面条,差点直接瘫坐在地上。他强迫自己深呼吸,压下喉咙口那股翻涌的感觉,大脑则在晕眩的余波中开始全功率运转,进行事后复盘与分析:

“突发性、全局性系统全面失控,期间战舰性能参数(加速度、机动性)瞬间飙升至远超设计理论最大值,以一种近乎‘自杀式’的激进方式,在极短时间内抵达某个预设坐标点,然后系统又毫无障碍地、干净利落地自动恢复,仿佛刚才那一切只是一场被精准操控的‘噩梦’……” 高洋的思维如同精密的探针,梳理着每一个细节,“这剧本……这操作模式……怎么越品越觉得像是某种‘系统最高权限后台的强制干预’?或者说,是某个拥有至高无上权限的‘超级管理员’(Super Admin)在幕后直接手动操作,进行了一次粗暴的‘路径优化’(抄近道)或者极限状态下的‘压力与性能边界测试’?”

他不禁再次想起了唐龙之前那些神神秘秘、偶尔对着空气(或者说他那顶特制指挥头盔)低语沟通的诡异举动。“难道……唐总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那个‘外挂’、‘金手指’或者‘随身老爷爷’,不仅能提供建议,还能直接上手……‘物理介入’战舰操控?!可这测试方式也太他妈简单粗暴、毫无人性化设计了吧?!差点把我们这些宝贵的‘测试团队成员’都给一次性‘优化’(物理删除)了!这‘产品经理’绝对该扣奖金!”

就在这时,李力军指着主屏幕,发出了带着震惊和茫然的惊呼,将高洋从技术分析中拉了回来。众人望向舷窗外,只见视线所及之处,密密麻麻、如同星际沙丁鱼群般的自走炮舰,正静静地悬浮在虚空之中,它们舰身上的指示灯如同呼吸般明灭,勾勒出一片令人窒息的金属丛林——他们已经抵达了此次大规模集结的预定空域。

“才……才过了5分钟?”雷达员埃尔华难以置信地确认了航行日志记录的时间,声音都在发颤。按照这艘“鱼雷舰”公开的标准性能参数和常规巡航速度,从地下基地抵达这片遥远的集合空域,至少需要20分钟以上的稳定航行!

高洋内心剧震,差点脱口而出:“5分钟?!平均持续2G以上的加速度?!这破‘鱼雷舰’要是有这性能,设计师早就被军方当宝贝供起来,哪还会被我们这群菜鸟少尉开着?骗鬼呢!这绝对是‘超规格’、‘超物理常识’的力量介入实锤了!唐总这‘金手指’的权限和能量……有点猛得超出想象啊!” 他内心疯狂吐槽,“就是这用户体验设计绝对是负分!差评!必须差评!连个安全提示和缓冲过程都没有!”

唐龙似乎也从刚才那番“激情驾驶”中缓过劲来,他有气无力地靠在指挥椅上,下达了与附近友舰进行常规编队汇合的指令,声音里透着明显的疲惫和后怕,显然也对刚才那段“奇幻旅程”心有余悸。

高洋敏锐地注意到,在短暂的震惊和生理不适过后,舰舱内的船员们脸上,除了劫后余生的庆幸,更多的是一种对唐龙这个指挥官更深层次的、混合着惊疑、敬畏和难以理解的复杂情绪。连一向最为沉稳、善于分析的刘思浩,此刻看着唐龙背影的眼神,都充满了浓得化不开的探究和困惑,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这位长官身上笼罩的重重迷雾。

“机会!危机公关与价值提升的窗口期!” 高洋瞬间捕捉到了这个微妙的气氛转变,意识到这是进一步巩固团队认知、并提升自身“解读价值”的绝佳时机。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脸上换上一副恰到好处的、混合着惊魂未定与陷入深度专业思考的表情,声音不大,但确保周围的刘思浩、王程等几个核心成员能够清晰地听到:

“刘兄,王老弟,”他语气带着一丝残留的“惊吓”,却又努力表现出理性分析的模样,“你们觉不觉得……刚才那番惊心动魄的‘旅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太像是普通的系统偶发性故障?倒更像是……某种来自更高层面的、‘强制性系统性能优化’或者‘后台最高权限指令的临时覆盖’?”

刘思浩闻言,从对唐龙的凝视中收回目光,看向高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顺着这个思路分析道:“高洋说得有道理。普通的系统故障,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问题,通常表现为功能紊乱、数据错误或性能下降,很少会如此……有‘目的性’地,将战舰性能催谷到极致,精准抵达某个坐标,然后系统又如此干净利落地恢复正常。这整个过程,太……太‘完美’了,完美得不像是故障,更像是一场被精确控制的‘演示’。”

王程(鱼雷手,原技术兵出身)此刻也推了推鼻梁上有点歪斜的眼镜,虽然脸色依旧苍白,但技术人员的本能和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了,他补充道:“没错!我刚才瞥了一眼动力监控日志的缓存数据,虽然大部分异常数据被系统自动清除了,但残留记录显示,动力炉的核心输出率在短时间内爆表,远远超出了安全红线!散热系统的负荷也瞬间逼近了理论熔点!这简直是在用透支战舰寿命、甚至可能引发核爆的方式,压榨出了这艘船设计潜力150%以上的性能!任何符合联邦军标的常规安全协议和控制系统,都绝无可能允许这种自毁式的运行模式。除非……”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带着一丝难以置信,“……有我们无法感知的、更高的管理权限,临时性、强制性地绕过了所有的安全协议和限制阀值!”

高洋适时地接上话茬,目光“看似不经意”地、充满深意地再次扫过唐龙那略显单薄却在此刻显得格外神秘的背影,将声音压得更低,如同在分享某个绝密情报:“看来……咱们这位年轻的‘cEo’(唐龙),可能比我们所有人最初想象的……要更受‘集团总部’(联邦军方高层)的‘特殊关注’和‘资源倾斜’啊。这种‘非常规的特殊关照’,虽然过程……嗯,确实有点过于‘刺激’和‘硬核’,体验感亟待优化,但最终的结果导向……这效率,是真他娘的高啊!”他故意将“特殊关注”、“资源倾斜”和“非常规”这几个词咬得格外清晰,留下了足够巨大且引人遐想的空间。

刘思浩和王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强烈的恍然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他们的大脑自动完成了剩余的脑补过程——唐龙长官很可能身负某种不为人知的特殊使命,或者拥有着他们无法想象的深厚背景与关系网,以至于连基地的主控电脑系统,都可能在某些关键时刻,为他个人开启特殊的“绿色通道”或提供“超规格支持”?这个解释,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却是对刚才那违反常理的一幕,最合乎逻辑(在他们看来)的推断!

高洋这套精心设计的、半真半假、引导性极强的说辞,巧妙地将一次充满危险和未知的、原因不明的系统狂暴失控事件,成功地包装和解释成了对唐龙个人“特殊性”与“受重视程度”的侧面有力印证。这不仅迅速化解了团队成员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慌和后怕情绪,反而在无形中极大地拔高和神秘化了唐龙在团队中的形象,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权威性和领导力。这就是资深职场老油条的“战略性危机公关”能力——善于将潜在的负面事件,通过话术和引导,变相地转化为巩固领导权威、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利好”消息。

……

广阔的集合空域中,数千艘自走炮舰如同被撒入虚空的、闪烁着金属寒光的鱼群,静静地悬浮着,等待着来自指挥中枢的下一步指令,形成了一幅颇具视觉冲击力的太空画卷。

通讯频道里,传来了丽娜莎中校那熟悉而清冷的声音,清晰地宣布即将进行大规模协同作战演习。各舰需按照战术网络下发的预设编队方案进行机动,此次演习的战术目标,是“摧毁”由少量经过自动化改装、扮演假想敌角色的老旧靶舰。

唐龙此刻似乎已经完全从之前的“高速旅行”中恢复过来,再次戴上了那副“冷面指挥官”的面具,开始有条不紊地通过舰内通讯向下属们发布一系列准备和检查指令,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然而,当演习正式开始的指令下达后,整个预设的编队频道里,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海洋。

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绝大多数缺乏实际舰队指挥经验的少尉指挥官们,显然对于如何协调麾下这艘单一功能突出的“鱼雷舰”与其他友舰进行有效配合,既缺乏必要的训练积累,也谈不上有什么默契可言。公共通讯频道瞬间被各种杂乱、焦急甚至带着火气的信息所淹没:

“1005号!1005号!你他妈怎么开的船?挡住我的主炮射击轴线了!快让开!”

“左舷注意避让!左舷!谁他妈的不看碰撞预警撞到我的推进器阵列了?!”

“指挥部!指挥部!我是3077号!我的惯性导航系统好像出问题了,数据漂移得厉害!请求校准参数!”

“敌舰目标标识在哪?我的雷达屏幕上全是友军信号,找不到目标啊!”

“别挤!都别挤!按编队序列来!”

高洋所在的1001号舰,凭借唐龙那近乎本能的、出色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个人指挥技巧,以及船员们在这些天高强度的(以及非自愿的极限)训练中日益娴熟的配合,在混乱中倒是显得游刃有余。他们如同一条灵活的鲨鱼,在混乱的“鱼群”中穿梭,几次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通过精准的集火射击,系统判定“击毁”了多个高速移动的靶舰目标。但放眼整个“自走炮舰舰队”的宏观层面,配合简直是一场不忍直视的灾难。不时有自走炮舰因为“友军碰撞”(判定为轻伤退出)、严重的“航路冲突”(判定为相撞损毁)甚至稀里糊涂的“误击友军”(被系统直接判罚出局)而闪烁着代表“战损”的红光,无奈地退出演习区域。

“唉,典型的‘跨部门协作’流程没有打通,‘沟通机制’混乱低效,‘权责界面’划分模糊不清。”高洋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副炮,配合主炮进行补射和驱离靠近的“敌舰”,一边在内心无奈地吐槽,职业病再次发作,“这就好比把一群来自不同部门、之前从未合作过、甚至可能还存在竞争关系的‘临时项目组’,强行捏合在一起,去完成一个高度复杂的‘大型系统集成项目’,中间缺乏统一的‘项目管理办公室’(高效的舰队指挥中枢)进行协调,也没有成熟的‘协同工作平台’(标准化的战术数据链和通讯协议)来支撑信息共享,不出乱子、不互相掣肘才是奇迹。”

他甚至在心里下意识地草拟起了一份《关于提升自走炮舰舰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初步思考与建议V0.5》,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分级、清晰的标准化通讯指挥频道;明确编队内部各舰的职责分工、预设航路权限与避让规则;引入最基础的战术数据链,实现有限的敌我位置与状态信息共享;甚至可以考虑设立简单的“编队协同KpI”进行考核……

唐龙站在指挥台前,脸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冷峻。他看着战术屏幕上那些如同无头苍蝇般乱窜、时不时爆出碰撞或误击警告的“友军”舰船图标,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在又一次为了规避一艘完全不顾编队纪律、横冲直撞的友舰,而不得不进行紧急机动,导致差点错过一个绝佳的攻击窗口后,他终于忍不住,在依旧嘈杂的舰队公共通讯频道里,压低声音,充满鄙夷地骂了一句:“真是一群没脑子的白痴!猪都比他们会配合!”

虽然他的声音不高,更像是情绪化的自言自语,但在此刻相对安静的瞬间(恰好有一波通讯间隙),依旧被频道内许多耳朵尖的、或者本就关注着1001号舰动向的其他少尉指挥官们清晰地捕捉到了。

高洋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暗叫不好:“坏了!唐总这‘向上管理’和‘平行沟通’的课程看来是彻底放弃了治疗!这‘跨部门沟通’的方式过于简单直接,充满个人情绪,这下要得罪一大批‘潜在合作伙伴’(其他少尉)了!”

果然,他的预感立刻成为了现实。通讯频道里在短暂的死寂之后,瞬间炸开了锅,传来了好几声毫不掩饰的不满冷哼和带着火气的反驳:

“1001号!你他妈说谁白痴呢?就你厉害?”

“呵,击毁了几个靶子就飘了?有本事你来指挥整个舰队啊!”

“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以为协同那么容易?”

“不就是仗着舰员配合好吗?有什么了不起!”

面对这些七嘴八舌的反驳和讥讽,唐龙只是从鼻腔里发出一声更冷的冷哼,似乎连反驳都懒得反驳,直接伸手,“啪”地一声关闭了舰队公共通讯频道的接收和发送功能,来了个彻底的耳不听为净,眼不见心不烦。

高洋在一旁暗自摇头叹息:“唐总这脾气和沟通方式……在这讲究协同的大环境里,真是硬伤啊,还得狠狠修炼。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反而更能凸显出我们1001号这个小团队内部的‘高效执行力’和‘专业素养’,与外面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计划中的大规模协同演习,最终就在这样一片混乱和互相埋怨的氛围中草草收场。1001号舰凭借其优异的“击毁”记录(主要归功于唐龙的个人能力)和自身零“战损”(得益于船员配合与一点运气)的出色表现,在系统最终的战绩评定中,再次毫无悬念地名列前茅。但当他们跟随着引导信号,缓缓通过那条冗长的、如同滚筒洗衣机内部结构的回收通道,返回到熟悉的地下基地泊位时,舰舱内的船员们脸上,并没有太多胜利的喜悦,反而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阴霾。

陈怡透过舷窗,看着外面其他正陆续归位、从战舰中走出的、大多垂头丧气、脸色难看的少尉和他们的士兵,忍不住小声对身旁正在整理记录的严君说道:“严君,你有没有感觉……好像其他舰的人,看我们的眼神……有点不太一样了?我们……我们是不是被孤立了?”

严君默默地点了点头,目光扫过窗外那些刻意避开与1001号舰成员视线接触的其他连队士兵,低声道:“嗯,感觉……气氛是有点怪怪的。可能……是我们表现得太突出,又或者……是因为长官在频道里那句话……”

李力军则满不在乎地挥舞着他那粗壮的胳膊,瓮声瓮气地说:“哼!孤立就孤立!怕他们个鸟?咱们厉害是咱们的本事!他们自己不行,还能怪我们太优秀?有本事他们也拿个第一看看!” 他的想法简单而直接,带着一种朴素的强者逻辑。

高洋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他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观察唐龙身上。唐龙依旧板着他那张标志性的冷脸,率先走下战舰,步伐沉稳。但高洋却从他比平时略显急促的脚步频率和那微微抿紧的嘴角线条中,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和……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识的迷茫?

“看来唐总也并非完全无视外部环境,他多少也意识到现在这种‘孤狼’处境带来的问题了。”高洋心想,“个人能力和团队小环境再优秀,在这种需要大规模、多层次协作的星际战场上,如果被主流群体所孤立、排斥,无法有效融入更大的作战体系,那么未来的路注定会布满荆棘,甚至可能因为缺乏支援和配合而功亏一篑。‘广积粮’的战略,可不仅仅是指积累物资和战舰,更包括积累宝贵的‘人脉资源’和‘盟友网络’啊,我的唐总。”

……

接下来的几天,日常的训练依旧按部就班地进行。1001号舰在单独进行的战术机动、火力打击等训练科目中,依旧表现出了远超同侪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唐龙的指挥和船员们的执行力日趋成熟。然而,一旦进入涉及多舰协同的联合演习环节,那种无形的隔阂与排斥感就变得愈发明显。他们能清晰地感觉到,来自其他舰船的、不那么友好的“关注”。有时,明明有一个绝佳的侧翼攻击位置,会被某艘“恰好”经过的友舰“无意”地挡住射界;有时,通过战术网络共享的目标信息,会出现明显的延迟或细微但关键的错误;在编队航行时,也常常会遇到友舰“反应迟钝”或“不太情愿”的配合。

唐龙对此似乎并不十分在意,或者说,他强大的个人能力和某种程度的“社交钝感”,让他习惯了这种“孤独的强大”。他更多的时间和精神,都沉浸在了战舰的指挥、战术的推演,以及……与那个只有他自己能感知到的、神秘的“电脑姐姐”进行着不为人知的交流与学习之中(这是高洋根据观察做出的合理猜测)。

但高洋不能不在意,他的“抱大腿”长期战略,要求唐龙这支“超级潜力股”不能因为这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问题而过早夭折,或者导致未来发展严重受阻。一个被孤立的天才,其成长路径注定会更加坎坷,风险也更高。他必须做点什么,为唐龙,也为自己这个“战略投资者”的未来收益,扫清一些障碍。

一天,在一次高强度的对抗性演习间隙,战舰停靠在泊位进行短暂的休整和能量补充。高洋瞅准一个机会,见刘思浩正独自一人在战舰入口处,借着外部灯光查看手持终端上的战舰外部维护记录和耗材清单,便不动声色地凑了过去。

“刘兄,忙着呢?”高洋用轻松的口气打着招呼,随即话锋一转,仿佛不经意地提起,“对了,最近几次联合演习,不知道你感觉怎么样?我总觉得,咱们和其他‘兄弟部门’(指其他友舰)之间的那个‘协作流程’和‘信息同步’,好像……嗯,没有预想中那么顺畅丝滑啊?时不时就有点‘卡顿’和‘丢包’。”

刘思浩从终端屏幕上抬起目光,看了高洋一眼,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叹了口气说道:“高洋,你感觉没错。还不是因为上次大规模演习时,长官在公共频道里脱口而出的那句话……虽然可能说的是事实,但毕竟太直接,伤了不少人的面子。加上我们这边的训练成绩一直遥遥领先,有些人心里不平衡,或者觉得我们太高调,有些……抵触情绪吧。” 他分析得比较客观,点出了问题的核心。

“嗯,‘优秀员工’或‘明星团队’容易遭到同僚的嫉妒和非议,这情况放之四海而皆准,算是职场常态了。”高洋表示理解地点点头,随即语气变得稍微严肃了一些,“不过,刘兄,从长远和全局来看,这种内部的隔阂和不协调,如果持续下去,甚至恶化,恐怕会严重影响咱们这个‘自走炮舰项目’(指整个部队)的‘整体战斗力’生成和‘项目成功概率’。而且,往最坏了想,万一将来哪天真被拉上了实战战场,这种基于情绪产生的协作壁垒和信任隔阂,关键时刻是可能会要人命的!成本太高了。”

“那能怎么办?难道还让我们一个个舰去登门道歉,或者低声下气地讨好他们不成?”李力军不知何时也溜达了过来,正好听到后半截话,立刻瓮声瓮气地插嘴,脸上写满了不情愿,“咱们凭本事吃饭,干嘛要看他们脸色?”

“当然不是简单的‘讨好’或者‘道歉’,那太低级,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甚至可能适得其反。”高洋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个属于老狐狸的、高深莫测的笑容,“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采取更主动、更建设性的方式,比如……尝试进行一些‘非正式的、技术层面的沟通’和‘有限的、非核心的作战经验分享’?或者,在下一次联合演习中,当我们处于有利位置时,可以主动向附近陷入困境的友舰,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不违反演习规则的‘战术支援’或‘信息提示’?”

他看着刘思浩和李力军,将声音压低,如同在布置一项秘密任务:“咱们的核心目标,是让其他‘项目组’(友舰)逐渐意识到,我们1001号舰,并不是他们的‘直接竞争对手’或者需要排斥的‘异类’,而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有价值的‘潜在战略合作伙伴’。唐总负责在前面冲锋陷阵,用绝对的‘硬实力’打开局面,树立标杆;而我们这些做下属的,就需要想办法在后方帮他维护和优化‘软环境’,搞好‘内部公共关系’,编织属于我们自己的‘协作网络’。这叫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嘛。”

刘思浩闻言,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显然高洋的话触动了他。他本身性格相对沉稳,考虑问题也更全面,深知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李力军则挠了挠他那板寸头,虽然觉得有点绕,但还是嘟囔道:“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不那么憋屈了。但是,具体该怎么做?总不能我们跑过去,跟人家说‘嘿,兄弟,咱们交个朋友吧’?那也太傻了。”

高洋嘿嘿一笑,拍了拍李力军结实的胳膊:“不急,这事不能操之过急,得讲究策略和时机。容我好好规划一下,搞个‘试点方案’出来。咱们可以先从‘邻居’开始,比如泊位离我们比较近的、之前冲突不那么激烈的几艘舰船,找机会进行一些‘自然’的接触和交流……”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如何运用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练就的那套“建立非正式同盟”、“选择性知识输出”、“创造共同利益点”的组合手段,悄无声息地、一步步地为唐龙化解来自周围的潜在敌意,慢慢编织起一张虽然不算庞大、但却足够牢固的、以1001号舰为核心的“内部关系与协作网络”。

这,就是他高洋,一个前世在It行业和项目管理中浸淫了二十年的中年老油条,在这支充满了铁血与硝烟味道的星际军队中,除了坚定的“抱大腿”战略之外,所能提供的另一项独特而至关重要的价值——“组织发展、关系管理与生态构建”。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确保唐龙这条“金大腿”,不仅自身硬,还能站在一个相对友好、至少不是充满敌意的外部环境之中,走得更稳,更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