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 > 第120章 令人不安的蹊跷

陆渊站在思源里临时搭建的医棚前,望着那些刚刚熬好的药汤被分发给排队的病人,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沉重。

很多事情,没有亲身经历,永远无法体会其中的艰难。

这一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从未如此具象化地呈现在他面前。

这让他不禁回想起后世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国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武汉这座千万人口城市的疫情控制在范围内,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而眼下,思源里仅仅六十多户人家,集中了附近几个里不到七百名的疫病患者,前前后后死去的人却已经超过了三百。

最让他难以释怀的是,其中有近百人的死亡,是在他和师父华佗接手治疗后发生的。

尽管他拥有后世的知识储备,达原饮、石甘汤、白头翁汤等药方信手拈来;

更有华佗大半生的行医经验加持,却依然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重症病人在痛苦中离去。

疟疾和伤寒居然如此难以对付,这是陆渊从未预料到的。

更让他不寒而栗的是另一个发现:在整理里中病人的统计资料时,他发现集中到这里“等死”的病人中,大部分都是老人。

在这个号称“以孝治天下”的大汉朝,这个发现显得如此讽刺。

单凭这一条,那个县官被拉出去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外界的动向也透着令人不安的蹊跷。

县府自七天前送过一次物资后,便再无声息,仿佛彻底遗忘了这个被疫病笼罩的角落。

营地那边的朱富也未曾传来任何发现可疑人马的消息,这种过分的平静反而让人心生警惕。

而那些亭卒,自从陆渊通过孙敬兑现了赏钱后,态度变得异常积极。

尤其是杜三郎,每次运送采买的物资进来时,脸上总挂着近乎谄媚的笑容,对那日县府管家贾德的威逼只字不提。

一切都显得太过顺利,太过平静。

这种平静,像极了暴风雨来临前,那令人窒息的沉默。

陆渊正凝神望着那碗深褐色的药汤出神,一只温暖而布满薄茧的手掌轻轻按在了他的肩头。

师父华佗不知何时已悄然来到他身侧。

老人花白的须发在晨风中微微飘动,那双看透无数生死的眼睛里,此刻盛满了医者特有的慈悲与通透。

“你啊,”华佗的声音低沉如古井,却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心里装的事太多了。

为师行医数十载,深知生死有命。

我们已竭尽所能,那些救不回来的,是他们的命数到了,强求不得。”

他伸手指向那些正排队领药的百姓,“重要的是眼前这些还活着的人。”

老医者的目光转向陆渊,带着几分赞许,也带着更深的期许:

“你撰写的《防疫十条》,为何特意称作‘防疫’而非‘治疫’?

这其中的深意,你应当比谁都明白。

正如你常说的,引导百姓养成良习,防患于未然,才是根治疫病的根本。

一旦大疫燎原,便是扁鹊再世,也难以从阎王手中夺回所有性命。”

不远处,崔林正挽着袖子,亲自将一碗碗滚烫的药汤递到病人手中。

听到师徒二人的对话,他转过头来,额上还带着忙碌的汗珠,语气务实而冷静:

“陆兄,咱们但尽人事,各安天命。

这乱世之中,生死本就是寻常事。

这几日不过是些重症患者没能熬过去,怎的倒让你这般感怀了?”

他微微皱眉,“这可不像平日那个果决的陆兄。”

陆渊望着眼前蒸腾的药气,那苦涩的味道仿佛直接钻进了心里。

他苦笑了一下,声音里带着难得的疲惫:

“师父,德儒兄,我并非看不破生死。只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形容憔悴的病患,“从未如此近距离地看着这么多生命接连消逝;

一个个有名有姓、有家有口的人,就这么没了。心里终究压得慌。”

他的拳头不自觉地攥紧,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声音里突然涌上一股压抑已久的愤懑:

“但我更恨的是官府的行事!

《防疫十条》写得明明白白,若能依章而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分诊,何至于此?!

他们倒好,看似做了隔离,实则将病患集中于此,任其自生自灭!

若天下官员都这般敷衍塞责,我们提倡的隔离集中救治的方案,岂不反倒成了催命符?”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引来附近几个病人的侧目。

陆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但眼中的火焰却未曾熄灭:

“每一条性命都值得敬重。这般草率处置,与杀人何异?”

华佗与崔林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忧虑。

陆渊这番话说得在理,但这股锐气,在这浑浊的世道里,恐怕会给他带来灾祸。

陆渊出身世家,却全无寻常世家子弟的骄矜。

他骨子里那份对生命的执着、对理想的纯粹,在这浑浊的世道里;

如同一柄未经打磨的利剑,既珍贵夺目,又令人不禁担忧其过于刚直而易折。

华佗沉吟片刻,须发在微风中轻颤,声音低沉而充满智慧的力量:

“渊儿,隔离之法,古已有之。

《黄帝内经》便有‘避其毒气’之训。

虽说眼下不乏庸吏敷衍塞责,但我大汉疆域之内,亦不乏心系苍生的良臣;

他们会真正践行《防疫十条》的精髓,救民于水火。”

他目光深远地扫过那些领到汤药后眼中重燃希望的病患,语气转为沉重;

“再者……将病患集中隔离,任其自生自灭,看似冷酷无情;

但从大局着眼,确也阻断了疫病传播,保全了更多健康之人。

这是乱世中的无奈之举,却也是保全族群延续的现实之策。”

崔林将手中的药勺交给一旁的小厮,用布巾擦了擦手,走上前来。

他的语气诚挚而恳切:“陆兄,我们推广《防疫十条》,防疫固然是其首要目的;

但更深的意义,不正是为了移风易俗,让百姓逐渐养成防病良习么?

回想遇见你之前,我何曾想过要日日坚持饮用煮沸冷却后的水?

如今这早已成了我的习惯,这几天也成了这思源里中每个人的习惯。

这便是潜移默化之功啊。”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陆渊,“假以时日,百姓们懂得辨识病症,知晓如何预防;

家中常备药草,井边自觉消毒——这便是活人无数的大功德。

陆兄常说的‘人道主义’、‘以人为本’,我虽未能尽解其深意,却深知其中蕴含的济世胸怀。

只是这等改变世道人心的大事,急不得,也强求不得,需要如春雨般润物无声。”

陆渊沉默良久,眼底翻涌的波澜渐渐平息,最终凝固成一种近乎冰冷的锐利。

他袖中的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粗布边缘,那里沾染的草药痕迹已经干涸发硬。

“师父,德儒兄,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他的声音低沉平缓,话锋却如淬火利刃陡然出鞘;

“疫情确实已基本控制,病患日渐减少,痊愈者越来越多。但我们真正的危机——”

他刻意停顿,目光如实质般扫过两人的脸庞,“才刚刚开始。”

他向前倾身,声音压得极低,每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县府那边安静得反常。整整七日,不闻不问。

这不像放任,更像是在酝酿什么。

我担心那县令既要贪这份功劳,又忌惮我们知晓太多内情,绝不会让我们安然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