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78章 光要照得久,不能靠烧自己

周敏将那份薄如蝉翼却重逾千钧的报告放在李默桌上时,整个办公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窗外的梧桐叶在微风中轻轻颤抖,阳光斜斜地切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一道道无声的控诉。

报告的纸张边缘微微卷起,指尖触碰时泛着冷硬的质感,仿佛不是纸,而是某种沉重的金属片。

报告的标题是黑体加粗的《基层服务者职业损耗分析》,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敲在李默的心上。

他盯着那行字,耳边仿佛响起无数个沙哑的嗓音——在社区调解现场反复劝说的低语,在暴雨夜里安抚独居老人的轻声细语,在电话那头被斥骂后仍坚持解释的疲惫声音。

他甚至能“听”到那些声音背后的干裂喉咙,能“触”到他们因长期站立而肿胀的脚踝,能“嗅”到服务站里常年弥漫的消毒水与汗味混杂的气息。

“绍兴、温州、金华三地,抽样协理员三百人。”周敏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像一根细针,刺破了沉默的表皮,“百分之七十六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因为他们每天要说无数的话,安抚、解释、协调。”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李默紧绷的侧脸上,“我见过一个协理员,连续三天没喝水,就为了不让上厕所耽误服务时间。他的声音已经哑得像砂纸摩擦铁皮。”

“百分之五十四存在轻度抑郁倾向,因为他们承接了社区里太多的负面情绪。”她说这话时,眼底掠过一丝痛楚,“有个大姐,每天回家都把自己关在阳台抽烟,她说只有烟味能盖住那些哭声、骂声、怨气。”她的声音微微发颤,“他们的日均微信步数,超过两万步。有个老协理员,膝盖积液严重,可他还是每天走三万步,说‘不能让居民等’。”

她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将胸中的郁结一并吐出:“李总,我们总说要点亮万家灯火,可如果萤火虫自己先烧尽了,那还怎么发光?我们是在救别人,但不能以耗干自己为代价。”

李默的目光死死钉在那份报告上,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敲击着,发出沉闷的“笃、笃”声,像心跳,又像倒计时。

他的指腹感受到木纹的粗糙,那节奏越来越快,仿佛在与某种无形的压力搏斗。

他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在暴雨中奔走的身影,那些在深夜接听电话时强打精神的脸,那些被误解、被辱骂却依然坚持的背影。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曾以为的“效率”与“执行力”,或许正建立在无数人的自我燃烧之上。

许久,他终于抬起头,眼神中是前所未有的决绝与锐利,像一把出鞘的刀,斩断了过往的迷雾。

“你说得对。”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穿透了层层迷雾,“基建,不光是修路、建站、拉网线。从今天起,把‘人’也列进我们的基建清单。”

他猛地站起身,衣角带起一阵风,吹动了桌上的文件。

他大步走到白板前,抓起马克笔,龙飞凤舞地写下几个大字:“人,是第一基建。”

“通知下去,即刻执行。第一,为每个中心站点增配一名专职心理支持员,建立常态化心理疏导机制。第二……”

命令如山,雷厉风行。周敏

三天后,一个名为“萤火讲师团”的计划在周敏的主导下正式启动。

她没有去外面请专家教授,而是从数千名一线协理员中,精心挑选出十位经验最丰富、口碑最好、解决问题能力最强的“实践导师”。

她站在十位有些手足无措的协理员面前,目光灼灼,仿佛能穿透他们内心的不安。

她知道,这些人的价值,从来不是学历证书能衡量的。

“你们每个人,负责带五名新人。”她的声音坚定,“你们的经验,就是最好的教材。你们走过的弯路,就是新人要避开的警示牌。”

其中一个叫王建军的中年男人,眼眶瞬间就红了,他嘴唇哆嗦着,不敢相信地问:“周总……我……我就是个小学毕业生,我……也能当老师?”

“为什么不能?”周敏的声音斩钉截铁,“学历不代表能力,实践才是最好的证明!我们不仅要让你们当老师,还要给你们最高的认可!”

她随即宣布了“双轨认证”体系:所有经过讲师团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新人,将获得由启航集团教育板块颁发的结业证书。

同时,这个证书还能直接对接到本地开放大学,兑换“社区服务管理”专业的相应学分。

王建军再也忍不住,一滴滚烫的泪水砸在了粗糙的手背上。

那手背布满老茧,指节因常年提重物而微微变形。

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多读点书,而现在,他不仅成了“老师”,他的教学成果还能帮年轻人拿到大学学分。

这份尊重与认可,比任何奖金都来得珍贵。

与此同时,财务总监林诗雨则从另一个维度,为这支队伍构筑起了坚实的堡垒。

她设计的“三级薪酬 成长积分”体系,如同一套精密的组合拳,打消了所有人的后顾之忧。

“基础工资,是大家的底线,保证温饱;服务积分,直接与奖金挂钩,多劳多得;而最重要的,是成长积分。”林诗雨在全员视频会议上,用她一贯冷静而清晰的语调解释着,“成长积分,可以用来兑换集团提供的专业技能培训、更高级别的商业保险,甚至是你们子女的教育补贴和夏令营名额。”

这套体系一出,所有协理员都沸腾了。

它不再是简单的计件工资,而是将个人价值与家庭未来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

但林诗雨的布局远不止于此。

为了确保这套高福利体系有持续的现金流支撑,她大胆引入了“社会影响力债券”这一前沿概念。

她亲自带队,说服了两家大型国企,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采购”的名义,预购了未来三年的社区服务包。

签约仪式上,面对国企代表的疑虑,林诗雨自信地说道:“各位领导,这笔钱,不是慈善捐款,而是一笔最稳健的投资。你们投的,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稳定,是整个社会基层治理的韧性。这份‘看不见的稳定’,才是未来最宝贵的资产。”

两家国企的负责人对视一眼,从这个年轻女人的眼中,他们看到了一种超越了商业利润的远见和格局。

最终,合同顺利签订,一笔巨额资金注入,为整个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李默在后台数据中敏锐地发现,部分协护员为了尽快攒够成长积分,开始超负荷接单,甚至有人一天跑七八个家庭,凌晨还在系统里签退。

他调出一位协理员的轨迹图:密密麻麻的红点布满城市地图,像一张被血浸透的网。

他仿佛能“听”到那人喘息的声音,能“触”到他被雨水浸透的鞋袜,能“看”到他凌晨两点靠在墙角吞咽冷饭的身影。

“这不对。”李默的眉头紧紧锁起,“我不是要他们去拼命,我是要他们能活得长久,看得更远。”

他立刻召集技术骨干,亲自坐镇,连夜修改了【跨龄需求匹配引擎】的核心算法。

一个名为“负荷预警”的模块被强行植入:系统将自动监测每个协理员的日服务量、服务时长和移动距离,一旦单人单日服务超过四户,其接单权重将自动降低,并触发强制轮休指令。

在随后的骨干会议上,李默的语气异常严肃:“记住,我们的系统不是监工的鞭子,而是保护大家的盾牌。可持续,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

一系列的组合拳打下来,整个协理员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让这份事业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周敏又在绍兴策划了一场特殊的试点活动——“协理员家庭日”。

活动当天,几十个协理员的家属被邀请到服务站点,亲眼观看他们的亲人是如何工作的。

一位年轻的妻子,一直以为丈夫的工作就是“跑跑腿,送点东西”,直到她透过玻璃窗,看到丈夫在瓢泼大雨中,用身体护着怀里的药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一位独居老人的家门时,她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雨水在玻璃上蜿蜒而下,模糊了她的视线,也模糊了那个在风雨中佝偻前行的身影。

她终于明白,丈夫每天回家的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承载。

那天晚上,这对夫妻在灯下聊了很久。

灯光昏黄,映照着他们交握的手。

丈夫拿出一份“服务传承意向书”,这是周敏团队设计的新东西,旨在鼓励协理员家庭的下一代也能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

妻子握住丈夫的手,在“是否同意子女在假期参与实习”一栏,郑重地写下了“同意”。

他们想让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也来体验一下这份工作的意义。

就在他们签下名字的那一刻,远在总部的李默,脑海中的系统界面金光微闪。

【主线任务4-4:基层服务体系重构,进度:58%】

【叮!

检测到‘代际传承’行为模式,触发隐藏奖励:基层人才反哺循环模型(初级)已激活!】

【模型功能:系统将自动识别并标记具有服务潜力的协理员子女,并为其规划早期职业体验路径,建立下一代服务者储备库。】

【系统提示:你正在让一个人的坚持,变成一群人的选择。】

李默还没来得及消化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周敏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一丝困惑:“李总!好消息!今天又有三个协理员,主动申请调去我们之前划定的,最棘手、最混乱的那个片区了!”

李默心中一震。

过去,那些地方是所有人避之不及的“硬骨头”,而现在,竟然有人主动请缨。

这意味着,队伍的精气神,彻底被点燃了。

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去迎接挑战。

正当他为此感到振奋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他最得力的干将之一,负责区域拓展的陈志远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脸上没有一丝喜悦,反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李总,”陈志远没有寒暄,直接开门见山,“出事了倒谈不上,但有个情况,非常棘手。”他将一份文件递过来,声音压得很低:“我们之前建立的所有模型和应对方案,恐怕在一个地方,会完全失效。”

李默接过文件,看到封面上那几个字,眼神瞬间锐利起来。

陈志远的表情愈发严肃,他一字一顿地说道:“那里的情况……和我们以前遇到的任何麻烦,都不是一个量级的。它的复杂程度,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