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59章 火种烧到了北京

数据流在深夜的屏幕上汇成一条冰冷的瀑布,幽蓝的光映在周敏干涩的瞳孔里,每一行跳动的字符都像一根尖刺,扎进她疲惫的神经。

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清脆回响,如同秒针走动,丈量着时间的重量。

她的指尖发烫,掌心却沁出冷汗,指尖划过金属键盘的微糙触感,仿佛在攀爬一座无形的悬崖。

她面前铺开的全国教师轮岗申请图上,两个区域的色彩对比,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失衡。

武汉新点,报名人数如井喷般疯涨,申请表单几乎要挤爆服务器的内存,屏幕上跳动的绿色光点密集如星群;而遥远的西北站点,反馈回来的却是刺目的红色警报——“交通断联”、“物资滞留”,寥寥数字,背后是无数双渴望知识却被隔绝在山坳里的眼睛,在风沙中无声凝望。

这不对劲。

周敏的呼吸微微一滞,喉咙发紧,她端起早已凉透的咖啡,苦涩的液体滑过舌尖,却提不起一丝清醒。

她调出物流、交通、气象等多维度数据,屏幕上的线条如蛛网般交织,冷光映照她眼下的青黑,像被夜色啃噬过的痕迹。

一个可怕的猜想在她脑中成型:他们的“人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但支撑这张网的“地网”——那些道路、桥梁、信号塔,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凌晨三点,周敏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像一座孤岛浮在城市的黑暗海面。

空调低鸣,吹动她额前几缕乱发,指尖划过鼠标滚轮,一张巨大的《基层教育通路脆弱性图谱》在她手下诞生。

图上,每一个教学点是一个微弱的光点,而连接它们的线路,有的纤细如丝,有的干脆用猩红的虚线标出,触目惊心,仿佛一张被撕裂的血管图。

她抱着打印出的图谱,纸张边缘微微卷曲,触手微凉,脚步沉重地敲开李默办公室的门。

“李总,”她的声音因熬夜而沙哑,像砂纸摩擦过木头,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们建了人网,但物流、信息流跟不上。这张网正在被它自身的重量撕裂。”

李默的目光死死钉在那张图谱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办公桌的木质边缘,指节微微发白。

那些纵横交错的红线,仿佛一道道勒在孩子未来的绳索,勒得他胸口发闷。

窗外,城市灯火如星河倒悬,却照不进这间沉默的办公室。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周敏几乎以为他睡着了。

突然,他的视线定格在图谱上一个与教育线路几乎重合的、代表医疗队巡诊路线的绿色箭头上。

一个疯狂的念头,如闪电般劈开混沌。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小周的号码,声音沉稳而有力:“小周,我问你,医疗站的冷链车,能不能兼职送教材?”

电话那头的小周愣了一下,下意识想说这不合规矩,但李默的下一句话堵住了他的所有疑虑。

“车厢恒温防潮,比任何仓库都适合保存书本。车身减震,能最大程度保护设备。最重要的是,它们的路线和我们最脆弱的教育点高度重合。司机培训三天就行,让他们学会操作基本的教学设备。”

几乎在李默做出决定的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广州,一场高端的民营教育论坛正在珠江新城举行。

林诗雨一袭干练的职业装,高跟鞋敲击大理石地面,发出清脆而克制的回响。

她端着香槟,气泡在杯中细密破裂,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嘶”声。

她看似随意地与一位鬓角微霜、气度不凡的省政协常委攀谈,递出报告时,指尖轻触对方掌心,动作精准如手术。

“王常委,这是我们‘共造讲师认证计划’的一个小成果。”

报告上的数字简单粗暴,却极具说服力:持证教师所带班级,平均成绩提升19.7%,辍学率断崖式下降41%。

林诗雨的语气轻描淡写,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不碰编制,那太敏感。我们只补空白,补那些没人愿意去、或者去了也留不住的空白。您说,这种模式,算不算为政府分忧?”

那位王常委的目光从报告上移开,深深地看了林诗雨一眼。

他指尖轻叩桌面,节奏缓慢,眼中赞许如暗流涌动,却未溢于言表。

他沉默了片刻,缓缓道:“数据要再核实,但这个方向……值得研究。”

一场席卷基层的风暴,在李默的办公室里被命名为“萤火行动”。

以东莞樟木头镇为神经中枢,整合医疗车、轮岗教师、教材配送三线资源,打造一支支“移动教育支持单元”的计划,正式启动。

小周带着一支精干的队伍,开始了对首批三辆冷链车的魔鬼式改装。

金属切割声刺耳响起,焊枪喷出蓝白色火焰,映红了工人们的脸。

巨大的车厢被巧妙分割,一边是恒温药品柜,冷气丝丝外溢,指尖触之微颤;另一边则加装了牢固的防震书架和一整套便携式投影仪、音响设备。

每一块木板的拼接都经过精密测算,每一颗螺丝都拧得发紧。

每一辆车,都将成为一个奔走在山路上的微型图书馆和流动电影院。

车队的配置更是前所未有:一名持证教师,加一名全科医护。

他们是“走教 随诊”小组,既要给孩子们上课,也要为他们做基础体检。

首支车队出发前夜,李默亲自检查每一辆车的物资清单。

他逐一核对药品、教材、食品,指尖划过纸箱边缘,留下细微的划痕。

最后,在装满绷带和消毒水的急救包里,他沉默地多塞进了一本崭新的《儿童心理学基础》,书脊挺括,封皮光滑如镜。

风,也吹进了京城的红墙之内。

教育部某司局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场非正式的内部研讨会正在进行。

空调低鸣,窗帘半掩,阳光斜切进来的光柱中,尘埃缓缓浮游。

议题是“民间教育组织发展态势”,陈志远作为特邀专家,坐在了长条会议桌的一侧。

轮到他发言时,他没有提任何具体机构的名字,只是平静地描述了一种现象:“我观察到一个模式,他们的教师,无编但有训,没有固定工资但有生活保障,甚至能做到跨省高效调度。最关键的是,他们没抢任何人的饭碗,反而端起了那些最烫手、没人愿意端的碗。”

他的话音不高,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涟漪无声扩散。

会后,一份内部简报悄然成型,在结尾处,被人用红笔加注了一行字:“建议相关试点省份,可对类似模式进行地方调研。”这份简报,随后被分发到了六个正在进行教育改革试点的省份档案室。

半个月后,鄂西恩施的崇山峻岭中,第一辆“萤火”冷链车,像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钢铁巨兽,缓缓驶入一个被泥石流冲毁半边操场的教学点。

车轮碾过碎石,发出沉闷的咯吱声,山风裹挟着潮湿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孩子们爆发出惊呼,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大、这么干净的车,更没想过这辆车的大屁股一打开,就能变成一个会放电影的幕布。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颤抖着双手接过崭新的培训教材。

纸张的触感粗糙而温厚,扉页上印着二维码,他疑惑地用学校里唯一一台能上网的旧手机扫了一下,屏幕瞬间跳转,周敏清脆而专业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大家好,这节课我们来分享,如何设计一堂能让所有孩子都参与进来的互动课……”

老教师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也就在那一晚,李默的脑海中,那道久违的系统金光再次微闪。

【主线任务3-8:编织教育公平之网,进度:93%】

【任务节点奖励:标准化教案生成模板(已适配城乡差异)】

【系统提示:知识,正在挣脱围墙的束缚。】

然而,光芒之下,阴影亦在滋生。

就在萤火虫的光芒照亮恩施山区的同一时刻,东莞一家颇具规模的民办学校校长,通过加密渠道,悄悄联系上了林诗雨。

对方的语气谦卑而急切:“林总,我们学校也想加入你们的教师认证计划,费用不是问题。”

林诗雨正要公式化地回答,对方却紧接着补充了一句,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被谁听见:“我们只有一个条件——这件事,能不能别告诉教育局?”

挂断电话,林诗雨看着窗外广州塔璀璨的灯火,霓虹在玻璃上流淌成河,映出她模糊的倒影。

她指尖残留着手机冰冷的触感,心中却没有半分喜悦。

那个校长小心翼翼的语气,像一根看不见的针,轻轻刺破了胜利的泡沫。

他们像在薄冰上起舞,舞姿越是引人注目,冰面下的暗流就涌动得越是汹涌。

她隐约感觉到,某些审视的目光,恐怕不会像那位政协常委的微笑那样温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