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58章 风还没停,帆先立了

教育部,某间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一个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将这份内部简报轻轻放在桌上。

阳光斜斜地穿过百叶窗,在他手背上投下一道道细密的光影,纸页边缘在光线下泛着微黄的绒毛。

他叫陈凯,分管民办教育与社会力量办学事务。

他的手指在那行小字上轻轻敲击着,指尖传来纸张粗糙的触感,节奏沉稳,像远处传来的钟摆声。

空调低鸣,空气里浮动着一丝墨香与旧纸的气息。

他的眼神锐利如鹰,目光在“共造未来”四个字上停留良久。

非体制教育力量?

他见过太多,大多是资本催生的泡沫,一戳就破。

但这个叫“共造未来”的项目,似乎不一样。

它的根,扎得太深,太野。

这份简报之前,周敏刚刚将一份数据报告拍在李默面前。

A4纸上密密麻麻的图表和数字,在顶灯的照射下泛着冷白的光,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纸张边缘还带着打印机刚出纸时的微温,指尖轻触,能感受到那一丝残存的热度。

全国23个试点,147名一线教师,92%是大专及以下学历,87%没有任何正式编制。

但这些数字背后,是另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平均每周教学时长,超过40小时。

“他们拿着最低的薪水,干着最累的活,却连一句‘我是老师’都不敢大声说出口。”周敏的声音有些沙哑,像是被砂纸磨过,眼圈泛红,喉头微微颤动。

她说话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报告边缘,仿佛在触摸那些看不见的疲惫身影。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目光灼灼地看着李默:“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职称体系!不叫什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就叫‘共造教育师’!一级、二级、三级,用我们的标准,评定我们的人!”

李默的目光从报告上移开,他看着周敏,又像是透过她看到了那147张或疲惫、或迷茫、或坚韧的脸。

窗外的风掠过玻璃,发出细微的呜咽。

他缓缓点头,声音沉稳而有力,像一块石头落入深井:“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今往后,要让他们昂首挺胸,敢对任何人说,‘我是老师’。”

命令如风,迅速传达。

林诗雨的行动力快得惊人,她几乎是在会议结束的瞬间,就开始联络各大高校。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键盘敲击声在空荡的办公室里清脆回响。

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短短一周,她撬动了六所国内顶尖的师范类院校,共同发起“共造讲师认证计划”。

计划内容简单粗暴,却直指核心:完成线上线下共计80个课时的专项培训,再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实地教学考核,即可获得由六所高校与“共造未来”项目联合颁发的认证证书。

在与高校的谈判中,一位老教授对这个“野路子”的认证颇有微词,眉头紧锁,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直到林诗雨抛出了附加条款:“凡持证者,自动获得项目分红优先权、子女在项目覆盖城市享有优先入学保障、每年一次全套三甲医院健康体检。”

老教授的眼镜滑到了鼻梁上,他扶了扶,倒吸一口凉气,半晌才发出一声感叹,声音里带着震惊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你们……你们这给的,比编制还实在啊!”

与此同时,李默则把另一项更接地气的任务交给了小周——那个曾经的医疗志愿者,如今团队里不可或缺的健康顾问。

他递出一份文件时,指尖传来纸张的微凉,语气平静却坚定:“启动‘健康-教育联动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是为每一位老师配备一个基础医疗包,里面有处理常见外伤和疾病的药品,药盒边缘被磨得发亮,像被无数次打开又合上。

更重要的是,定期为所有教师安排线上心理疏导,纾解他们积压的压力与焦虑。

耳机里传来轻柔的音乐和温柔的引导语,像一双手轻轻抚平紧绷的神经。

第二步,则是对教师进行儿童常见病与发育异常的识别培训,建立一套“一线预警-专业转介”的快速反应机制。

效果立竿见影。

在广东樟木头的一个教学点,一名叫刘娜的年轻女教师发现班里有个孩子长期脸色蜡黄,捂着肚子喊疼。

教室里风扇嗡嗡作响,汗水顺着她的鬓角滑落,黏在衣领上。

以前,她只能让孩子多喝热水,或者通知家长。

但这次,她想起了培训内容,立刻通过系统联系了小周。

小周通过视频问诊,画面里孩子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声音微弱。

他初步判断可能是消化道问题,立刻启动转介程序。

在项目组的协调和费用支持下,孩子被送到镇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严重的蛔虫感染,部分肠道已经因此出现梗阻迹象。

经过及时治疗,孩子很快康复。

孩子的父母赶到教学点,扑通一声跪在刘娜面前,磕头感谢。

地面冰凉,尘土沾在他们的裤腿上,额头触地时发出轻微的“咚”声。

刘娜慌忙去扶,自己却先红了眼眶。

她蹲下身时,膝盖传来一阵酸胀,泪水滚落,砸在水泥地上,晕开一小片深色。

她看着那对淳朴的夫妇,看着那个恢复了活力的孩子,一股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冲刷着她的内心,像暖流从脚底涌上心头。

她握紧拳头,指甲嵌进掌心,声音颤抖:“原来我不仅能教书,我还能救命……”

这件事像一颗石子,在147名教师组成的湖面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当周敏组织第一次全国教师视频会议时,147个视频窗口同时亮起,像一片闪烁的星海。

屏幕的蓝光映在她脸上,房间里只有键盘敲击和偶尔的咳嗽声。

来自甘肃一个偏远山区的教师,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在镜头前突然哽咽了,声音沙哑得像被风吹过的沙地:“我在这里教了三年,没涨过一分钱工资,也没人管我们。今天,是第一次有人打电话问我,‘老师,你需要什么?’”

一句话,让无数屏幕前的老师瞬间破防。

有人低头抹泪,有人握紧拳头,有人默默打开笔记本记下这句话。

会议上,他们全票通过了《共造教师公约》。

没有空话套话,只有三条最朴素的约定:第一,无论任何情况,绝对拒绝体罚与语言暴力。

第二,坚持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家访。

第三,所有教师每月共读一本指定的教育类书籍,并在线上分享心得。

会议的最后,李默出现在主屏幕上。

他没有长篇大论,只是平静地看着这147位新教育的先行者,一字一句地说道:“从今天起,请记住,你们不是什么临时工,也不是什么代课老师。你们是星星之火,是新教育的火种。这个时代亏欠你们的,我们将一点一点,全部拿回来。”

话音落下的瞬间,李默的眼前,一道只有他能看见的金色光芒微不可察地闪过。

【主线任务3-8:编织守护之网,进度已达86%】

【阶段性奖励发放:人才调度中枢(初级)。

你现在可以根据各站点需求与人才意愿,进行跨区域、跨领域的人才匹配与调度。

目前已解锁:教师、医生、初级工程师。】

【系统提示:你正在编织一张看不见的网,它以人心为经,以价值为纬。

这张网,远比钢筋混凝土更坚固。】

深夜,周敏的手机依然亮着。

她正在整理会议纪要,指尖在屏幕上滑动,冷光映照着她疲惫却明亮的眼睛。

突然,一条加密信息通过内部系统弹了出来。

那是一份调动申请,发件人是东莞教学点的一位资深教师。

申请内容很简单:自愿申请调往刚刚成立的武汉新教学点。

理由只有一句话:“我想去最需要我的地方。”

周敏的心猛地一颤,指尖停在屏幕上,仿佛触到了那句话的温度。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调动,这是一种信念的传递。

她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这条申请的截图,隐去姓名后,转发到了全体教师的大群里。

一石激起千层浪。

沉寂的夜里,那个有着147名成员的群组,瞬间被点燃。

“武汉算我一个!我未婚夫在那边,正好过去!”

“我也申请!我是湖北人,想回家乡做点事!”

“西北需要人吗?我抗冻,能吃苦!”

“去最艰苦的地方,算我一个!”

一条条回复如同燎原的火星,刷满了屏幕,像一场无声的篝火在数字世界中燃起。

周敏看着手机,眼眶湿润,嘴角却不自觉地上扬。

这张网,已经织起来了。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陈凯放下了手中的简报,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老张,是我。”他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凝重,“帮我查一个叫‘共造未来’的教育项目,还有一个叫李默的人。对,所有资料,越详细越好。”

他挂掉电话,望向窗外城市的璀璨灯火,霓虹在玻璃上折射出迷离的光斑,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民间项目了。”他喃喃自语,“这几乎是在构建一个……平行的教师人才体系。必须搞清楚,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夜色中,一场无形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