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54章 火还没燃,烟先散了

默城的天,说变就变。

前一夜还星子点点,晨风裹着露水的凉意拂过窗台,可天刚蒙蒙亮,公告栏上那张用劣质油墨打印的匿名告示,就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

油墨未干,边缘微微卷起,墨迹在潮湿空气中晕染出毛茸茸的黑边,像一团正在蔓延的霉斑。

“启航公司私吞工分,高层换空调,我们领肥皂!公平何在!”

刺眼的标题下,是几行歪斜却力透纸背的字,仿佛书写者咬着牙写下每一个笔画。

纸张被钉子粗暴地钉在木板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惊飞了檐下一只麻雀。

短短半小时,公告栏下就围了黑压压的人群,三十多户居民挤作一团,呼吸混杂着汗味与旧棉衣的尘土气。

有人攥着告示边缘,指节发白;有人踮脚张望,脖颈青筋微跳。

“我就说嘛,哪有这么好的事!凭什么他们说了算!”声音嘶哑,像砂纸磨过铁皮。

“老赵家那个瘫儿子,成天躺着,他家用得上空调?肯定是给领导换的,挂他家名下!”话音未落,人群里传来几声附和的咳嗽,混着低语与冷笑。

“我们的血汗工分,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没了!”一个汉子猛地拍了下公告栏,木板震颤,钉子松动,纸角“哗啦”一抖。

质疑声浪此起彼伏,信任的堤坝在谣言的冲击下,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裂缝。

苏晓芸接到消息时,正蹲在仓库门口分发新一批的劳保手套。

橡胶的刺鼻气味钻进鼻腔,指尖触到的是粗糙的织线与微凉的内衬。

她脸色一沉,手套“啪”地扔进箱里,二话不说,冲回办公室。

没有半分犹豫,她立刻调出工分兑换系统的后台日志。

屏幕冷光映在她脸上,键盘敲击声如雨点般密集,“噼啪”作响,每一下都像钉子敲进沉默的夜。

她盯着滚动的数据流,目光如刀——七笔大额兑换记录异常集中,时间间隔不足十分钟,且兑换人签名笔迹雷同,物资编号却跨了三个不同批次。

更可疑的是,这些交易均绕开了常规的双人核验流程,审批权限被临时提升至最高级。

很快,Ip地址浮出水面:无一例外,全部指向县房管局的机房。

是李正南!

苏晓芸心中瞬间明了,但她脸上却未露分毫。

她知道,此刻若把矛头指向房管局,只会被倒打一耙说成是转移矛盾。

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事情更糟。

她深吸一口气,鼻腔里还残留着手套的橡胶味,指尖却已冷静地关掉后台界面,转身拨通了几个电话:“娟姐,兰嫂,五分钟,议事厅开个短会。”

“妈妈帮帮团”的几位骨干迅速到齐,人人脸上都带着焦急,脚步踏在水泥地上发出急促的“哒哒”声,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汗味与廉价香水混合的气息。

“晓芸,这到底怎么回事?外面都快炸锅了!”

苏晓芸冷静地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她没有提Ip地址的事,反而抛出了一个问题:“各位姐妹,咱们先别管这告示是谁贴的,也别管是真是假。我就问一句,这件事如果真有人在背后捣鬼,谁能得到好处?”

众人一愣。

她继续道:“告示上点名叫板的是老赵家。你们信不信,老赵会舍得用几千工分给他那瘫痪的儿子换一台空调?”

这话一出,屋里瞬间安静下来。

窗外风吹树叶“沙沙”作响,像在低语。

帮帮团的成员都是社区里最活跃、最了解各家情况的人。

一个大姐立刻摇头:“不可能!老赵两口子恨不得把一分工分掰成两半花,全攒着给儿子看病买药,怎么可能换空调?那不是要他命吗!”

“就是!他家连电风扇都舍不得开!”另一个声音附和,带着几分气愤。

苏晓芸眼中精光一闪,一拍桌子,清脆的“啪”声震得窗框微颤:“好!既然我们都不信,那就让所有人都不信!走,我们现在就去老赵家,去仓库,现场对账!把事实摆在所有人面前!”

一行人风风火火地冲出议事厅。

苏晓芸拿着高音喇叭,对着围观的人群大声喊道:“各位乡亲!我知道大家心里有疑惑,有怨气!光说不练假把式,现在,所有对工分有疑问的,都跟我来!我们先去老赵家,再查仓库总账!今天,我就让大家看看,每一分工分,到底去了哪里!”

人群被她的气势镇住,将信将疑地跟了上去。

脚步声、低语声、孩童的哭闹声混成一片,在窄巷中回荡。

老赵家门口,面对黑压压的邻居,老赵夫妇俩吓得脸色惨白,手抖得像秋风里的枯叶,连连摆手:“我们没有,我们真没换空调啊!”

苏晓芸没让大家进屋打扰病人,而是直接带着人奔向了物资仓库。

她当着所有人的面,让仓库管理员搬出了厚厚几大本入库和出库台账。

纸张泛黄,边角磨损,翻动时发出“哗啦啦”的脆响,像一场久违的春雨。

同时,她让人架起手机,直接开启了现场直播。

“乡亲们,都看清楚!”苏晓芸指着账本,声音洪亮而清晰,穿透人群,“这是我们‘共造社区’的总账。每一笔物资的入库,有采购员签字,有见证人画押。每一笔工分的兑换,有兑换人亲笔签名,有物资编号,有发放人,还有我们‘妈妈帮帮团’的监督员轮流核验!现在,我们来查老赵家的兑换记录!”

一页页翻过,所有记录清晰明了。

最后,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那笔“空调”记录。

然而,在物资编号那一栏,写的却是“K-t-001”,而在后面的备注栏里,用红笔标注着两个小字:“笔误,实为‘靠垫’”。

管理员在一旁补充道:“这是我登记错了,空调和靠垫的拼音缩写都是Kt,我一时手快……后面盘库的时候已经更正了。”

真相大白!

人群中一片哗然,刚才还义愤填膺的几个人,脸上顿时火辣辣的,像被无形的巴掌抽过。

苏晓芸乘胜追击,对着直播镜头和所有人宣布:“我理解大家的担心。为了杜绝以后再发生这样的误会,我代表启航公司和社区管委会宣布:从今天起,每个月的5号,定为我们默城的‘开放账日’!任何人,只要你是社区的一员,都可以来仓库翻阅我们的总账本!我们不怕查,就怕你们不信!”

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心拍打掌心的声音像暴雨击打铁皮屋顶。

之前那个嚷得最凶的汉子,此刻红着脸,挤到苏晓芸面前,不好意思地递上一瓶水:“苏干事……对不住,我……我那句话,我收回来。你们是真心为我们好,我们信!”

水瓶冰凉,凝结的水珠沾湿了苏晓芸的手心。

风波平息,但幕后的黑手,绝不能让他逍遥法外。

几乎在苏晓芸现场对峙的同时,远在省城的林诗雨,已经通过恒瑞集团的法务渠道,有了惊人的发现。

她顺着那个仿冒“共造积分兑换平台”网站的注册信息,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揭开:whoIS信息被隐藏,但通过dNS解析日志反查,定位到一家注册于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再通过资金流向追踪,发现其服务器维护费用由国内某第三方支付平台代扣,而该账户最终关联至李正南秘书小王的个人银行卡。

不仅如此,她还截获了小王试图将伪造的“内部交易数据”打包发给几家地方媒体的邮件,附件加密,标题赫然写着《启航公司贪腐实录》。

林诗雨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发出“嗒、嗒”的轻响,像猎人收网前的倒计时。

她没有选择直接曝光这些证据。

那样做,最多只能让一个小秘书当替罪羊,李正南完全可以金蝉脱壳。

她反其道而行之。

她将默城社区真实、干净、每一笔都有据可查的工分流水数据,进行了最高级别的加密打包,然后通过一个安全的匿名邮箱,直接发送到了省纪委的公开信访系统。

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建议有关部门核查‘远南置业’及其法人李正南,与相关公职人员的近期大额非正常资金往来记录。”

一记精准的背刺。

做完这一切,她又拨通了《江南晨报》一位老记者的电话,语气轻松:“王老师,最近在跑什么新闻?我这儿有个‘基层反腐’加‘民生创新’的双料独家题材,你们报社……感不感兴趣?”

双线出击,一招封喉。

默城。

李默全程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他知道,苏晓芸和林诗雨已经挡住了最猛烈的第一波攻击,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重构权力本身。

当晚,他召集了全体居民议事会。

“这次的风波,根子不在于账目,而在于大家觉得,权力还集中在我们几个人手里。”李默站在台前,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所以,我提议,从明天开始,对‘共造社区’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三权分立’!”

台下一片寂静,只有远处工地传来的打桩声“咚、咚”如心跳。

“第一,工分的评定和发放权,从管委会独立出来,交给由每栋楼选出的居民代表组成的‘评审团’,他们说了算!”

“第二,物资的采购和仓储管理权,交给‘妈妈帮帮团’,每季度轮值一次,谁买东西,谁管仓库,大家自己监督!”

“第三,账目的审计权,交给由我们默城学堂的学生家长们组成的‘志愿审计小组’,他们有文化,懂算术,每月对总账进行一次独立审计,结果直接公示!”

他指着身后一张刚刚设计好的巨大公示墙蓝图,声音铿锵有力:“以前,很多事是我李默在管。从今往后,工分怎么发,东西怎么买,账本怎么审——你们自己管自己!”

人群中,老梁头嘟囔了一句:“搞这么复杂,累不累啊?”

李默笑了,那笑容里带着前所未有的释然和坚定:“老梁叔,只有当你们觉得这一切很累、很麻烦,甚至觉得我李默做得不好,可以随时投票罢免我的时候,这个家,才算真正成了你们自己的家。”

那一晚,默城的灯火格外明亮。

当李默回到办公室,他面前的虚拟屏幕上,数据正在疯狂跳动。

【社区自治核心系统更新……】

【工分自治指数判定中……居民权力感知度:91%,制度参与度:82%,管理透明度:98%……综合指数:85.3%】

【恭喜宿主!“工分自治指数”首次突破85%!】

一道微弱的金光闪过,系统界面焕然一新。

【主线任务3-8:乌托邦的基石,进度:27%】

【阶段性奖励发放:舆情监测模块(被动触发)】

【系统提示:当你的敌人开始不择手段地制造谣言时,恰恰说明,你已经变得无可替代。】

凌晨三点,樟木头新工地的宿舍里,张有才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

铃声尖锐,划破寂静,像警报。

是苏晓芸。

电话那头的声音压得很低,却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才哥,刚收到的消息,李正南……被省纪委的人带走了,正式纪检谈话。”

张有才猛地坐起身,胸口起伏,心跳声在耳膜上“咚咚”作响。

他望向窗外,工地上那片刚刚完成浇筑的巨大地基,在月光下像一头沉默的巨兽,混凝土表面还泛着湿冷的微光。

他喃喃自语道:“我一直以为,最硬的墙是钢筋混凝土浇出来的。现在才明白,原来最硬的墙,不是砖,是规矩。”

而在千里之外的省城,某间不对外开放的招待所里,李正南死死地盯着电视屏幕。

新闻里,主持人正用激昂的语调播报着:“……‘默城共造社区’以其独特的工分自治模式,成功入选本年度全省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为我省探索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了宝贵的……”

“啪!”

他猛地抓起遥控器,狠狠按下了关机键。

刺眼的屏幕瞬间熄灭,整个房间陷入了死一般的黑暗和寂静。

这场由他掀起的风暴,最终砸向了他自己。

李默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远方社区学堂的方向,那里的灯光总是熄得最晚。

危机解除了,制度也走上了正轨,大人们的世界似乎一下子变得井然有序,充满了奔头。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可不知为何,他的目光穿过那些忙碌的身影,落在了那些在灯下嬉戏、读书的孩子们身上。

他们是这场伟大迁徙中最沉默的群体,被动地跟随着父母来到了这个全新的世界。

他们脸上的笑容,似乎比刚来时多了,但又好像……少了些什么。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属于孩子最本真的东西,仿佛正在被这片热土上紧张而高效的节奏悄悄磨去。

李默的眉头,在无人察觉的角落,第一次因为一个与工分、制度、敌人无关的问题,而缓缓地皱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