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220章 屋没盖,但人人都知道门朝哪开

李默掐断了和最后一个队员的通话,将手机揣进兜里,动作干脆得像剪断一根保险丝。

那一夜,他没睡。

城市远处零星亮起的灯火,在雨后湿漉漉的空气中晕出一圈圈微黄的光晕,像未熄的焊点。

他坐在阳台上,指尖夹着烟,火光明明灭灭,映着他沉默的侧脸。

他知道,一旦拨出那通电话,沉睡的齿轮就会重新咬合——不是靠命令,而是靠一种早已刻进骨子里的默契。

次日清晨,天色灰蒙,像一块浸了水的脏抹布。

总队后勤处的旧仓库坐落在城市最偏僻的角落,红砖墙上爬满了青苔,触手冰凉滑腻,仿佛覆盖着一层活着的菌膜。

铁门锈迹斑斑,指尖划过,留下几道暗红的粉末,空气里弥漫着铁腥与陈年机油混合的气息。

巨大的门扉仿佛一头沉默的钢铁巨兽,而门缝中漏出的风,带着地下库房特有的阴冷,吹得人脖颈发紧。

李默到的时候,他最信任的几个兄弟——快手阿飞、闷葫芦老鬼、还有总能搞到稀缺零件的猴子,已经等在了门口。

他们三人围着一辆破旧的吉普车,谁也没说话,只是默默地抽着烟。

烟雾在潮湿的空气里拧成一团,灰白如茧,久久不散,偶尔被风撕开一角,又迅速合拢。

阿飞瞥见李默的身影,立刻掐灭烟头,低声说:“来了。”老鬼没抬头,却把脚边那个磨得发亮的工具箱往门口方向推了半步,动作细微却坚定。

猴子咧嘴一笑,从怀里掏出两副崭新的梅花扳手:“默哥,顺的,趁夜市收摊前。”

看到李默,三人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

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反应,仿佛只要李默出现,他们就是一支随时能投入战场的队伍。

半年不见,阿飞鬓角添了白发,老鬼的背更驼了,可当他们挺直腰杆时,那股子精气神还在,像老电线杆子,锈了,却没倒。

“默哥。”阿飞的眼神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和疑惑。

解散半年,他们就像被拔了插头的机器,虽然还能运转,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突如其来的召集,像一道高压电,瞬间激活了他们沉寂的神经。

李默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扇紧闭的铁门,声音低沉而有力:“进去再说。”

他伸手推门,那沉重的铁门竟无声地向内滑开,滑轨发出极轻微的“嘶——”声,像蛇吐信。

门后是空旷得能听见回声的巨大空间,尘埃在空气中浮游,被高处气窗斜射进来的天光切割成几道斜斜的光柱,每一粒尘都在光中缓慢旋转,仿佛时间本身被拉长。

仓库里没有开灯,只有脚步落在水泥地上的回响,清脆而孤寂。

正中央,只摆放着一张孤零零的旧木桌,桌后坐着一个身穿褪色中山装的老人。

老人头发花白,面容清瘦,指间夹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香烟,桌上放着一个老式的军用保温杯,杯身斑驳,漆皮剥落,露出底下暗沉的金属。

他看起来像个退休的老干部,可当他抬起头时,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仿佛能瞬间穿透人心。

“李默同志,请坐。”老人开口,声音不大,却在空旷的仓库里激起层层回响,“还有你的队员们,都站着吧,听听就好。”

李默没有坐,他站在桌前,与老人隔着三尺距离对视。

他能感觉到,身后阿飞等人的呼吸都变得谨慎起来,像怕惊扰某种潜伏的电流。

这个貌不惊人的老人,身上散发出的气场,比他们曾经面对过的任何一次抢险现场都要压抑。

“我是谁不重要。”老人似乎看穿了李默的疑问,他指了指桌面上的一沓文件,“重要的是,你们做的一些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文件,推到李默面前。

封面上用红色宋体印着两个大字:绝密。

下面一行小字:关于“默修模式”的初步分析报告。

“半年前,赣南暴雨,三县电力系统瘫痪。”老人的语速不快,却字字千钧,“没有统一指挥,没有组织号召,三百多名来自不同单位、甚至已经离职的电工,在三天之内,恢复了百分之九十的供电。我们调取了所有能找到的监控,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他顿了顿,目光在李默脸上一扫而过:“他们像一支配合了十年的军队,分工明确,协作无间,但事后走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彼此连名字都不知道。唯一的沟通方式,就是看发电机上用刀片刻下的字——‘谁修好,谁先用’。”

老人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声音清脆,像电流滴落:“我们把这种非组织性的高效协同,命名为‘默修模式’。而调查的源头,最终指向了你,李默。指向了你解散工程队前,在一台发电机上刻下的那句话:‘下次见面,不靠名字’。”

李默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那次自发的抢修,却没想到会惊动这样层面的人物。

他以为那只是同行间的一点默契,是手艺人最后的骄傲。

老人仿佛没有看到李默的反应,又抽出第二份文件。

“当然,事情如果只到这里,我今天只会请你喝杯茶,给你发个奖章。但问题是,这种‘模式’,似乎正在蔓延,以各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

他将第二份文件翻开,里面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本封面普通的《基层干部工作对照手册》。

但手册的夹层里,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了批注,字迹细密如蚁行,纸页边缘已被反复翻阅磨出毛边。

“苏晓芸,一个街道办的普通文员。她搞出了一套‘三重印本’,把群众的真实诉求和官方文件的差距,用这种方式做了对比。这东西在基层干部里悄悄流传,像病毒一样。前不久,某市新上任的市长,上任第一天就收到了匿名寄来的这本手册。他看完后,在全市推行‘沉默调研’,要求干部每周去社区静坐一小时,不许说话,只准倾听和记录。三个月,全市的拆迁矛盾下降了四成。”

“我们问过那个市长,他说他不知道这东西的源头,只听说是一个扫地的人悄悄塞给他的。而苏晓芸在听到清洁工转述后,只说了一句话:‘当权力开始倾听,火才算烧到了根。’”

老人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李默同志,你听懂了吗?一种不依赖于行政命令的‘自我修正’,正在我们的体系内部发生。”

不等李默回答,第三份文件被甩了出来。

这是一张手绘的地图,覆盖了三省交界处的山区。

地图上,十几个红点被圈出,标注着“故事驿站”。

纸张边缘有折痕和油渍,像是被反复摩挲过。

“林诗雨,一个辞职的白领。她发起了所谓的‘沉默贸易圈’。村民们用家里的旧物件,去驿站交换种子、农具,甚至交换一门手艺。每一笔交换,都要附上一段关于旧物件的故事。央企想去搞文化Ip开发,投资上亿,被村民集体拒绝了。他们说,这不是生意,是还愿。”

“林诗雨烧掉了最后一页账本,把灰烬寄回了边境县,附言:‘钱买不走的,才叫家当。’现在,那个县的村规民约里,第一条就是:‘以物传心,不计价’。李默同志,一种拒绝被估值,拒绝被资本化的‘经济生态’,正在形成。”

仓库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阿飞和猴子他们面面相觑,眼神里充满了震惊。

他们只是修电的,何曾想过,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然会被串联在一起,摆在他们面前。

老人没有停,他拿起了第四份文件,像是在宣读一份审判书。

“周敏,一个退休教师。她的‘擦除艺术’,从一个班级,蔓延到了几个省的学校。‘半擦墙’,让孩子们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该留下,什么时候该放手。教育局的人去检查,问学生这有什么意义。一个初中生回答说:‘我们学会了什么时候该留,什么时候该放。’周敏女士听闻后,只说了一句:‘听,是最大的教。’”

老人的声音陡然拔高,他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桌上,身体前倾,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

“最后,陈志远,一个守墓人。暴雨夜,村民拿着祖辈的信件、日记,求他埋进祖坟里,说‘不想忘了’。而就在昨天,全国上百个村庄,一夜之间,自发更新了村口的标语——‘没人下令也能动,这是我们的老规矩’!”

老人死死地盯着李默,一字一顿地说道:“标语下面还有一行附注:‘修完这台,轮到你。下一句,由你写。’李默同志,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组,而你们,在试图绕开总控制室,建立一套新的输电网络!你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只是在修一条线,扫一块地,换一件东西,擦一块黑板……但你们共同的行为,正在催生一种我们无法预测,也无法控制的力量!”

“你,李默,是第一个被我们识别出来的‘节点’。你的‘默修’,是最直观,最容易被复制的。所以,我今天找你来,只为一件事。”

老人缓缓松开撑在桌上的手,指尖微微颤抖了一下,仿佛刚才的情绪耗尽了力气。

他慢慢坐回椅子上,那股迫人的气势瞬间收敛,仿佛又变回了那个普通的老干部。

他拿起桌上的保温杯,拧开盖子,吹了吹热气,水汽在他花白的眉毛上凝成细小的水珠。

“这股力量,是洪水,还是能源,取决于由谁来引导。我们希望由我们来引导。而你,是你那个领域的开创者。我需要你,还有你的团队,回到赣南去。不是以个人的名义,而是以我们的名义。我们要把‘默修模式’规范化、组织化,建立一个示范点,让这股力量为我们所用。”

他的话语很平淡,但李默却听出了里面的潜台词。

规范,就是收编。

组织,就是控制。

他们要给这团自由燃烧的火焰,装上一个官方的开关。

李默沉默着,脑海里回响起广播里的那句话:“下一个,是你。”他曾以为那句话是指下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但此刻,他忽然明白了另一层含义。

“下一个被‘照亮’的人,是你。”

“我不再是引火人了,我是第一个被照亮的人。”他当时这么想。

而现在,想把他这束光关进笼子里的人,就坐在对面。

看着李默紧锁的眉头,老人将保温杯放在桌上,发出“咚”的一声轻响,像一声低沉的钟鸣。

“我知道这很难接受。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任务,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选择。你可以选择合作,成为这股新浪潮的旗手。或者,你可以选择拒绝。”老人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冰冷,“但你要明白,任何脱离轨道的列车,我们都有责任,也有能力,让它停下来。哪怕是用最极端的方式。”

仓库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众人沉重的呼吸声,在空旷中回荡,像电流在暗处爬行。

就在这时,李默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剧烈震动起来,像一颗濒死的心脏在做最后的搏动。

他拿出手机,屏幕上跳动着一个陌生的赣南号码。

阿飞低声说:“接吗?”

李默没回答。

他盯着那串数字,仿佛看见了泥泞山路、倒塌的桥墩、孩子哭喊的脸。

犹豫了千分之一秒,他按下了接听键,放在耳边。

电话那头的声音嘶哑而急促,充满了绝望的哭腔,背景是呼啸的风声和暴雨声:“是……是李默师傅吗?李工!救命啊!我们这儿是赣南最南边的罗坳县,通往山里唯一的盘山公路桥……塌了半边!雨还在下,随时可能全断!山里几百口人出不来,物资也进不去!县里的工程队来看了,说……说这结构他们不敢动,没这个技术!有人说,只有您……只有您带过的队伍,或许还有办法……”

李默握着电话的手猛然收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抬头,望向老人。

老人静静坐着,吹着杯口的热气,眼神却如钉子般钉在他脸上。

“修完这台,轮到你。”

那句话在他脑中回响。

可现在,轮到的是谁?是山里的几百人,还是他自己?

他闭上眼,耳边响起老人的话:“任何脱离轨道的列车……我们都有能力让它停下来。”

他也想起了那句话:“修完这台,轮到你。下一句,由你写。”

终于,他按下挂断。

“嘟——嘟——嘟——”

死寂。

阿飞猛地抓住他的手臂:“默哥!我们不能不管啊!”

老鬼低声道:“我们不是早就死了吗?从解散那天起。”

猴子苦笑:“可只要有人还喊我们一声‘师傅’,我们就还没彻底断电。”

李默站在原地,望着仓库外灰蒙的天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