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 第42章 梦还没醒,笔先动了

深夜的寂静被那片闪烁的光芒割裂。

李默死死盯着虚拟面板上那个不断跳动的模块,仿佛要将它看穿。

他的呼吸沉重而压抑,每一次心跳都与那光芒的频率重合,像一记记闷锤敲在胸腔深处。

指尖触到冰冷的床沿,金属的寒意顺着神经爬升,而额角却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太阳穴滑落,留下一道微痒的湿痕。

父亲的脸庞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不是记忆中那个能扛起百斤水泥的伟岸身影,而是躺在冰冷桥洞下,被污泥和破布包裹的模糊轮廓。

三天,整整三天,无人问津。

最后,一纸冰冷的“无名流浪人员”通知,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变成了一捧无人认领的骨灰。

没有记录,没有报道,没有人在意一个底层工人的消失,仿佛他从未活过。

一股灼热的悲愤从胸腔直冲天灵盖,像熔岩在血管里奔涌。

李默猛然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刺痛带来一丝清醒,却压不住那股翻腾的怒意。

他懂了,他终于懂了!

系统奖励的所谓“滞后性”,根本不是惩罚,而是一种等待!

它在等待那些被忽视、被遗忘的社会记忆发酵、沉淀,等待一个足以引爆共鸣的契机!

他不再犹豫,用尽全身力气,伸出颤抖的食指,重重地点在了那个“是”字上。

嗡——

一声轻微的蜂鸣在脑海中响起,如同金属丝在耳道内震颤,余音绵长。

瞬间,系统面板上所有待领取的技能奖励,无论是【大师级钳工】还是【神级驾驶】,都在同一时刻化为灰色,彻底锁定。

紧接着,一行全新的、仿佛用鲜血写就的赤红色大字,缓缓浮现在面板中央:

【共振中……请聆听无声处的回响】

话音刚落,一股无法抗拒的疲惫感如潮水般袭来,沉重得像湿透的棉被裹住全身。

李默眼前一黑,整个人向后倒去,重重地摔在床上,床垫发出一声沉闷的“吱呀”响,瞬间便沉入了无边的黑暗。

然而,这并非安眠。

他坠入了一场无比清晰的梦境,清晰得仿佛一部冷酷的纪录片。

第一个场景,是春运时期的火车站。

人潮汹涌如蚁群,脚步踩在湿漉漉的地砖上,发出黏腻的“啪嗒”声。

空气中弥漫着汗水、泡面和劣质烟草混合的刺鼻气味,鼻腔像被粗糙的砂纸摩擦。

冰冷的铁栅栏外,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声音沙哑破碎,怀里紧紧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

孩子的脸冻得通红,小手抓着母亲的衣领,茫然地看着栅栏内缓缓开动的绿皮火车,嘴里模糊地喊着“爸爸”,那声音被火车汽笛的轰鸣撕碎,又被人群的喧嚣吞没。

画面一转,城中村的握手楼之间,滚滚浓烟冲天而起,热浪裹挟着焦糊味扑面而来。

刺耳的警笛由远及近,却在狭窄的巷口戛然而止。

一辆红色的消防车被几辆乱停乱放的私家车堵得死死的,金属外壳在烈日下反射出刺眼的光。

穿着战斗服的消防员们急得满头大汗,水珠顺着安全帽边缘滚落,砸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蒸腾成白雾。

他们只能拉着沉重的水带,在拥挤的人群中艰难穿行。

浓烟深处,隐约传来女人的哭嚎和孩子的尖叫,那声音像针一样扎进耳膜。

场景再度切换。

一间简陋破败的教室里,十几张木桌歪斜排列,水泥地坑洼不平。

十几个肤色黝黑、衣着朴素的孩子,正聚精会神地围坐在一台老旧的“大屁股”电视机前。

屏幕闪烁着雪花点,电流声“滋滋”作响。

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用夸张的口音念着“Apple, banana”,声音失真而遥远。

讲台上的老师无奈地叹了口气,指尖按下了倒带键,磁带机发出“咔哒”一声,接着是缓慢的“嘶——”声,像时间在倒流。

这部十年前的英语教学录像带,是他们能接触到的、唯一的“国际化”教育资源。

“啊!”

李默猛地从床上坐起,浑身被冷汗浸透,衬衫紧紧贴在后背上,冰冷刺骨,像一层湿冷的蛇皮缠绕全身。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梦中的哭喊声、警笛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耳膜嗡嗡作响。

他下意识地摸向床头,指尖触到一本摊开的笔记本,纸张粗糙,边缘卷曲。

借着窗外透进的微弱月光,李默惊恐地发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字迹潦草而急促,墨迹未干,仿佛是有人在极度亢奋的状态下一气呵成。

“春运期间农民工子女‘小候鸟’现象分析……”

“城中村消防通道堵塞的社会治理难题……”

“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与对策……”

这些文字,竟是将他梦中所见的所有细节,进行了精准而冷静的归纳整理。

而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一个标题赫然在目——《关于在青阳县建立季节性农民工子女临时托管中心的建议书》初稿。

一股电流从尾椎骨直窜大脑。

李默的心脏狂跳不止,撞击着肋骨,像要破膛而出。

系统……系统给他的不是预知未来的能力!

它是在唤醒!

唤醒那些被繁华都市的霓虹灯所掩盖,被主流媒体所忽视,却真实存在于无数人心底的,被压抑的集体记忆!

第二天清晨,周敏揉着惺忪的睡眼,打开了李默发来的电子文件。

初看标题,她以为这又是李默熬夜憋出来的“奇思妙想”。

可当她细读下去,脸上的轻松惬意逐渐被惊愕所取代。

这份建议书的行文风格,完全不像李默!

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一份详尽到可怕的社会调查报告。

里面引用的数据,不仅精准到了青阳县下属各个乡镇的流动儿童数量,甚至连一些尚未公开发布的、县教育局内部关于学前教育资源分配的讨论稿内容,都被一字不差地引用了进来!

周敏的指尖在鼠标上悬停了许久,心中天人交战。

这份东西的来源太过诡异,但它的价值……却又真实得让人无法拒绝。

犹豫再三,她深吸一口气,删掉了发件人信息,将文件重新命名,以“青阳县基层教师代表”的匿名身份,将其投递到了县妇联的公务邮箱。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悄然转动。

当天下午,县妇联恰好正在召开一场议题沉闷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座谈会”。

周敏投递的这份建议书,被办公室主任当作“基层紧急舆情反映”,破例打印出来,列入了临时议程。

当分管妇女儿童工作的副主席看到报告中那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和极具操作性的建议时,当场拍板,厉声指示:“内容详实,问题尖锐!立刻组织专人,调研报告可行性!”

与此同时,市日报社的编辑办公室内,气氛却降到了冰点。

“不能发!”主编将一份稿子重重拍在桌上,对眼圈发黑的徐文斌低吼道,“老徐,我再说一遍!市里刚把默城树为‘盘活废旧资产,解决下岗再就业’的正面典型,你这篇《虚假乌托邦》发出去,不是报道,是捅马蜂窝!你想让报社跟着你一起挨处分吗?”

徐文斌气得脸色铁青,他一把抓过稿子,摔门而出。

胸中的愤懑与不甘,像一团火在燃烧。

他不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都是假的!

为了证明自己,他转而通过线人,私下联系到了几个马金花手下的“残部”。

在一家烟雾缭绕的小饭馆里,那几人添油加醋地渲染着:“那个姓李的就是个神棍!他给工人洗脑,不给钱,就管顿饭!”“孩子们上学?那就是个幌子!专门拍给上面领导和记者看的宣传片!”

徐文斌的眉头越皱越紧。

他半信半疑,骨子里的新闻调查精神却被彻底激发。

他要亲眼去看看,那个默城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当晚,他借着夜色,带着一支老式的录音笔,像个幽灵般潜入了默城。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悄悄藏身于那间临时学堂外的雨棚下。

夜深了,工人们早已歇息。

学堂里却还亮着一盏微弱的油灯,昏黄的光晕在潮湿的空气中晕染开来,像一颗将熄未熄的星。

灯光下,梅姐佝偻着身子,手里拿着一根烧黑的木棍,正趴在粗糙的水泥地上,一笔一划地教着小石头写字。

“这个字,念‘想’,思想的想,想念的想。”梅姐的声音沙哑而温柔,像风穿过干枯的芦苇。

小石头跪坐在地上,膝盖压着冰冷的地面,学着梅姐的样子,用半截粉笔,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一个“想”字。

然后,他又在后面加上了三个字。

“我想上学。”

他写了一遍,又写了一遍。

稚嫩的笔迹布满了整个地面,从油灯下一直延伸到黑暗中。

那重复的四个字,像是一种无声的呐喊,在寂静的夜里,拥有着击穿人心的力量。

雨棚下,徐文斌握着录音笔的手,开始微微发抖。

他按下了录音键,老式磁带发出轻微的“沙沙”声,缓缓转动,将那孩子稚嫩却无比坚定的念白,永远地刻录了进去。

也就在这一刻,远在宿舍的李默,眼前的系统界面悄然发生了变化。

【共振模式已激活】的字样缓缓隐去,一行新功能提示弹出:【新增功能:社会痛点热力图(县域级)】。

李默心念一动,一张青阳县的虚拟地图在面板上展开。

地图的大部分区域是代表正常的白色,唯有县城东部,一个红点正刺目地亮起。

李默将意识集中过去,一行冰冷的信息浮现——青阳县第三纺织厂,因订单断崖式下跌,即将于一周内宣布破产,三百余名女工将面临失业,其中百分之七十为40岁以上人员。

他还没来得及消化这个信息,手机却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林诗雨发来的消息。

“李默,徐文斌记者刚刚给我打了电话。他说他之前的稿子不发了,要连夜重写一篇,标题他都想好了,叫《油灯下的课堂》。”

几乎在同一时间,县妇联的档案室里,那份被命名为“基层紧急舆情”的手写建议书,正被加急复印了七份,盖上“内部传阅”的印章后,分别装入档案袋,准备派送到教育、民政、共青团等七个相关部门的案头。

一张由梦境编织的无形之网,正在现实世界中,以远超任何人想象的速度,悄然铺开。

而在市日报社附近的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招待所里,徐文斌双眼布满血丝,死死盯着面前的稿纸。

他身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塞满了烟头,那盘录下了小石头念书声的磁带,被他反复倒带、播放,已经听了不下二十遍。

他没有丝毫困意,整个世界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耳边那稚嫩的童声,和脑海里那面写满了“我想上学”的水泥地。

他拿起笔,在稿纸的顶端,用力写下了那早已烙印在心中的标题。

紧接着,他拿起另一张白纸,凭借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开始飞快地素描。

昏黄的油灯,佝偻的背影,还有一个跪在地上,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渴望的孩子。

他要为这篇报道,配上一幅比任何照片都更有冲击力的插图。

夜色正浓,一场舆论的风暴,正在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里,悄然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